杨靖宇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死的。
在1932年,杨靖宇接到了党中央的委托,前往东北地区组织抗日联军,并且担任了抗日联军总指挥和政委等职位。
组织好抗日联军以后,杨靖宇带领着东北的军民和日军激战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他在东北极其恶略的环境下。
独自一个人和敌人周旋了五个昼夜,最终因体力不支加上弹药和粮草不足,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的时候只有三十五岁。
扩展资料:
杨靖宇将军,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11月,27岁的他受命党中央委托,只身一人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打开了东北抗日的新局面。当时南满存在着各种番号的义勇军和抗日的山林队。
27岁的杨靖宇抵达南满后,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杨靖宇任政委。
在成立会议上,针对抗日武装间经常发生内讧、互斗,杨靖宇提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留着子弹打日本的主张。
之后,杨靖宇主动联系、团结各种番号的抗日力量,共同抗日。在有的队伍受日伪军围剿、处境危险时,杨靖宇多次及时带兵前去解围,因此名声大震,不少人主动加入南满游击队。
到1934年2月22日,杨靖宇联合南满16支抗日武装,在濛江县城墙砬子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规模达四千多人,击退了日伪军的四次秋冬季围剿。
日本人很快感到了威胁,甚至贴出悬赏告示,包括告密杨靖宇在什么地方藏匿的给多少钱,能抓他的,赏多少钱,知道他受伤的,给多少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靖宇
杨靖宇是在1940年2月23日反日伪军讨伐作战中与敌周旋5昼夜,以无比坚强的毅力,英勇顽强地战斗,直至弹尽粮绝死的,死的时候三十五岁。
1936年杨靖宇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击日伪军,威震东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在1939年秋冬季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中,杨靖宇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
扩展资料:
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本侵略军无法理解这位英雄的坚强行为,他何以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被围困、且完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顽强坚持战斗。
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也无不为之震惊。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杨靖宇这位抗日民族英雄,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吉林省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的儿媳方绣云老人的柜子里一直珍藏着一块桦树皮,那是1958年从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带回的。她有时被附近学校请去做报告也随身带着,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杨靖宇后人普遍认为,将军是他们的骄傲,但不是他们的资本。他们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的重任。他们每个家庭虽说不富裕,但都很满意,因为他们习惯了平凡和平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此后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
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
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扩展资料:
在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出了很多叛徒,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四个。
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
第三个致杨靖宇于死地的是伪排长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第四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靖宇
杨靖宇的牺牲过程:
1940年初,日伪军在“围剿”抗联时,专打杨靖宇部队,迫使杨靖宇所部频繁作战,昼夜不得休整。杨靖宇在辉南、濛江与日伪军周旋50多天,战斗30余次,直至2月23日壮烈牺牲,时年35岁。
详细经过:
1940年初,原抗联警卫旅的参谋丁守龙叛变,杨靖宇和第一路军总部的行踪被暴露。日军出动飞机侦察,并调动4万多人,封锁山林,日夜搜索。杨靖宇把部队划小分散活动。
1940年2月1日,杨靖宇身边的侍卫排长张秀峰拿着4支手枪和一些弹药,携带近万元抗联经费及一些重要文件叛变投敌。由于张秀峰对杨靖宇计划安排的突围路线一清二楚,使敌人大大缩小了包围圈。杨靖宇将剩下的60名战士化整为零,一路上不停地分兵突围。
10日,在江县五斤顶子大青沟伐木场附近的树林子里,杨靖宇身边的六名战士中有4人负伤。他命令警卫员带着三个负伤的战士撤走。
15日,叛徒崔胄峰带着敌人追上来。杨靖宇借着暮色撤进密林,拖着敌人穿梭在密林中,几天里,这支600人的讨伐队,被杨靖宇拖得最后只剩下50多人。18日,两名战士出去找食物时与敌人遭遇,英勇牺牲。敌人的包围圈缩得更小了。
杨靖宇孤身一人于22日到达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50多天打了40多次仗,负了伤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次日中午,他见到几个打柴的农民,便拿出钱请他们帮助买点吃的和衣服。一个叫赵廷喜的人拿了钱离开后,很快就向敌伪告密。
下午3点左右,赵廷喜领着日伪军将三道崴子层层围住。杨靖宇沉着地向山上撤去。敌人一股接一股地兜上来,在江县城西南保安村的山坡上,双方只有50米的距离了。敌人先是利用叛徒尹夏太等人对杨靖宇喊话劝降,但回答的只有射击声。打了一阵后,杨靖宇知道突围无望,把身上带的文件烧毁,然后与敌人继续激战。
4点半左右,杨靖宇身中数弹。他高大的躯体靠在槭树上,壮烈殉国。时年35岁。
据日军的记载称,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残忍地剖开杨靖宇将军的遗体,当肠胃切开后,发现里面只有没能消化的树皮、草根、棉絮和青苔,没有一粒粮食。在场的日本人佩服地说:“是条好汉!”
日本关东军用铡刀割下杨靖宇将军的头颅,送到伪满的“新京”(长春)保存,同时又在杨靖宇殉难处破例举行了纪念仪式和葬礼。
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时只有35岁,他短暂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灿烂的一生,他对党、对人民、对中华民族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坚强不屈,百折不挠,他的英雄事迹和民族气节展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为纪念杨靖宇将军,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万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