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劳动的意义:

从哲学高度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二、劳动作用

人类的一切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不断转化、不断循环、不断增值的过程。这种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与新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形式的价值运动最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

三、社会必要的

同一社会时期,劳动者的消费熟练度不同,相同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将会产生不同的劳动潜能,消费熟练度高的人,只需要消费较少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就可以产生较多的劳动潜能,因此所谓“社会必要的”就是要求劳动者具有社会平均的消费熟练度,同一社会时期,劳动者的劳动熟练度不同,相同的劳动潜能将会产生不同的劳动量,劳动熟练度高的人,只需要消耗较少的劳动潜能,就可以产生较多的劳动量,因此所谓“社会必要的”就是要求劳动者具有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

四、 劳动平等劳动光荣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财富。尊重劳动就是尊重人本身。当今时代,强调尊重劳动应克服片面性,既重视创造性的复杂的智力劳动,又重视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劳动,使各种劳动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开发和保护创造性劳动。在解决温饱问题的过程中,只要把劳动组织起来,投入生产,就会创造社会财富。但是,当我们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时,一部分落后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中的劳动,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反而会浪费社会资源,破坏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创造性劳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尊重劳动,应强调开发和保护创造性劳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管理劳动等在创造价值和财富中的巨大作用,以利于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树立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把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消除劳动有贵有贱的思想观念。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个人致富的重要手段,是缩小地区差别、贫富差别,走向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

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地为参与社会劳动做准备,积极地投身于劳动,消除在劳动问题上的偏见和歧视。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劳动的多样性,社会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劳动。只要是合法的和为社会增加财富、为自己增加收入的劳动,不管在何种所有制经济中从事劳动,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进行劳动,也不管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是服务劳动还是生产劳动,都是平等的、光荣的,都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其次,要形成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我创业的社会风气,克服在就业上依赖政府的思想观念。就业问题,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和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进行,需要人们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我创业。市场经济的巨大商机和社会需求的多层次和多样性,开拓了广阔的劳动就业空间,为劳动者提供了众多劳动机会和劳动岗位。

劳动者要克服依赖政府就业的思想和服务劳动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只要是合法的劳动、正当的岗位,就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试。  

尊重劳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一靠党的正确领导,二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勤劳方可致富。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劳动和创造。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扩展资料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的论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劳动是一个基本的经济范畴,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个体劳动和协作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等。不同的劳动形式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不论哪种形式的劳动,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推动力量,都应该得到承认、保护和尊重。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常识,但在实践中,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上,却往往发生各种偏差。

例如,在有的时候,有些人片面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说什么脑力劳动是对体力劳动的剥削,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创造商品价值,脑力劳动不创造商品价值。实际上,马克思早就指出,创造商品价值的“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都是人类劳动”。而有的时候,有些人又反过来片面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其实,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去理解。

人类最初的劳动都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只是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二者才相对分开,有的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专门从事体力劳动。但从某一项目的整个生产过程来看,二者又必须紧密结合。例如,盖一幢高楼,就既有脑力的支出,又有体力的耗费。如果只有脑力劳动者提供图纸,那只是纸上的房屋,如果只有体力劳动者添砖加瓦,高层建筑也盖不起来,即使勉强盖起来,也是会倾覆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同发展,需要各种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贡献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只有全体人民都以各自的劳动尽力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繁荣昌盛并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因此,不论国有企业职工还是私营企业职工,不论外资企业职工还是个体劳动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他们的劳动必须承认,必须尊重,必须鼓励支持。十六大报告把尊重劳动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加以强调,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既然不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那么为什么它们之间的报酬还有所不同呢?在这里,必须把有贡献和贡献的大小区别开来。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有贡献的,但复杂劳动往往是简单劳动的多量倍加,能够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复杂劳动应比简单劳动取得更多的报酬。

这种更多的报酬,既包括创造更多价值的报酬,也包括贡献较大的报酬。按贡献大小取得不同报酬,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例如企业管理者的年薪制报酬,专家、教授、工程师的报酬,当然会比普通工人的报酬高,这是由于他们的贡献较大。但无论企业管理者、专家、教授、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他们的劳动性质都是一样的,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通过尊重劳动,“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现在,在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过程中,除了劳动、资本、土地以外,先进技术、科学知识、经营管理以及信息等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

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发展和财富积累的贡献越来越大。在这些生产要素中,劳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土地必须依靠劳动才能得到开发和种植,资本必须依靠劳动才能得到有效经营与管理,而且科学知识、先进技术、经营管理、信息等要素的作用都要通过现代科学劳动才能表现出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促使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才能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竞相迸发,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劳动

人民网-树立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1

1、劳动的意义

人类的一切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不断转化、不断循环、不断增值的过程。

这种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与新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形式的价值运动最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有机地组合而成。

2、劳动的含义

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扩展资料

劳动三大基本类型

1、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人体肌肉与骨骼的劳动为主,以大脑和其他生理系统的劳动为辅的人类劳动。

2、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是指以大脑神经系统的劳动为主,以其他生理系统的劳动为辅的人类劳动。

3、生理力劳动:生理力劳动是指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以外的其他形式的人类劳动。

一般的人类劳动由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与生理力劳动按照不同的比例关系组合而成。

通常意义上的脑力劳动是指那些脑力劳动占主要比例的复合劳动,体力劳动是指那些体力劳动占主要比例的复合劳动,生理力劳动是指那些生理力劳动占主要比例的复合劳动。例如,人口的生产过程虽然以生理力劳动为主,但也伴随着一定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

第2个回答  2019-02-02

1、劳动的意义

人类的一切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不断转化、不断循环、不断增值的过程。

这种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与新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形式的价值运动最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有机地组合而成。

2、劳动的含义

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扩展资料

人的劳动分为市场交易型劳动和自理型劳动。有价劳动是指生产和创造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无价劳动是说将产品从这个地方运到那个地方。同样是劳动,有时相对获得的利益或报酬是不同的,价值不同,人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我们知道,投资是寻找东西和地方赚钱,这种劳动就是要获得更多更大的利润。没有利润的劳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创造财富,也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获取利润,更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得到报酬。劳动是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更是人类发展、成长和存在的需要。我们通过劳动改变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

因此,不同的劳动有着不同的收益,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追求有着不同的劳动,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奉献。

无论是有价劳动还是无价劳动,都是可贵的和值得珍惜的。苦也好,累也罢,劳动不仅有关人的健康和智慧,也有关人的快乐和美好。劳动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劳动锻炼和造就了我们人类。

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没有劳动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能体现劳动的生活是充满幸福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

第3个回答  2007-09-11
劳动是什么?

劳动就是将种子育出丰收,是将沙漠栽成绿洲,是把蚕丝纺作锦绣,是把谷物酿成美酒。

劳动就是阿房宫遮天蔽日的斗角飞檐,劳动就是华山石阶上的凿痕尽现,劳动就是兵马俑身上的异彩流芳,劳动就是长城砖石排成一行行。

劳动的意义

一个年轻的朋友与我谈起自己幼时在农村的生活,从十几岁起,他就要经常走十多里乃至几十里山路去打柴,最多时一次背二百斤树枝回家,现在想起来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儿。这种劳其筋骨的事现在尤其城里的年轻人几乎闻所未闻了,大有长到十多岁以至二十岁而从来没有怎么干过活的。这样长大的孩子,到必须自己谋食的当儿,如何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些发达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儿童六岁以上就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这与中国城市中的情况恰成对比。

以马克思的说法,人之为人,正因为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那么远离劳动,也必然造成人的退化,在下一代身上这种退化已经表现出来,它不止反映在体质上,还反映在品质与意志上。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炼的人,是难以懂得生活真味的,他也注定无法担当“大任”。劳动使人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儿,劳动培养人的坚韧与毅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少当年的知青认为尽管耽搁了最好的年华,下乡对他们仍是有价值的。但恰恰是这一代人,对子女的娇惯却比他们的上一辈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显然是非理性的。是一种补偿的心理在作怪?还是人口结构使然?不论原因如何,我们看到已经出现的局面令人担忧。确切的统计数字未能见到,在印象中,这一代少年人从事家务劳动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都要少,除去必要的卫生工作,现在连学校也取消了学工、学农的安排,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长到十几岁还不知劳动是什么滋味。它的负面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一方面,是繁重而琐碎的学业,几乎填满白天所有时间,甚至没有必要的娱乐,另一方面又远离了劳动;这会给下一代的心理与性情带来什么样的祸害可能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目下大中学生中的精神疾患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我以为劳动是塑造人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4个回答  2007-11-06
  严格意义上的劳动是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从婴儿时期开始,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最原始的劳动活动。但是这些劳动活动并不能创造什么财富,因而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劳动。

  到了学前时期,由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已经有可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劳动的意义,同样也不在于生产物质财富,而在于通过这些劳动活动,使儿童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使儿童初步掌握最简单的劳动的技能和技巧,使儿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学前儿童的劳动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自我服务的劳动,例如,自己穿衣、脱衣、洗脸、洗手等等。其次是参加家庭或幼儿园里的简单劳动,最常见的是值日生劳动,例如打扫灰尘、扫地、收拾玩具、洗茶杯等等。也可以做一些带有生产性的简单劳动,例如,在拔草、浇水、捉虫、拔萝个、剥花生等、做纸工、做玩具等。

  在整个学前时期,儿童的劳动活动也在不断发展着。一般说来,小班儿童还不能把劳动和游戏区分开来,经常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劳动的任务,例如,当成人委托儿童去取某种用具(如雨伞)的时候,儿童或者把雨伞当作枪扛在肩上,或者把雨伞当作马骑在胯下。而且,他只满足于劳动过程本身,而不注意劳动的结果。劳动的独立性很差,很多地方需要成人的帮助。对于劳动的社会意义一般还不大理解。

  中班儿童,开始能适当地把劳动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劳动中,如果儿童做游戏,当别人提醒“这不是游戏”的时候,他就能好好地进行劳动。这时,也开始能制订自己劳动的过程,预见最近的劳动结果。当然他们还不能制订和执行一个较长时间的计划。儿童劳动的独立性也大大增加。开始能理解一些劳动的意义,如“人要是不劳动就没有吃的”。

  大班儿童能明确地把劳动和游戏分开,劳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而且,在劳动中,更关心的不是劳动过程本身,而是劳动的结果。劳动的独立性也提高了,已经能掌握某些劳动的技能和技巧,能评价自己的劳动质量。对于劳动的社会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说,“不劳动什么也没有”“没有劳动,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