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守修建的水利工程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如题所述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追问

我要历史地位

追答

很多东西是共通的好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4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门外的玉垒山下,古称湔堰。都江堰北面有一岷江的支流叫白沙河,古称湔水,湔堰因此而得名。三国时,诸葛亮在都安县(即原灌县导江铺)设堰官,继续保护、维修古堰、发展农业,故将湔堰改称都安堰。又因流经郫县地区的岷江称郫江,所以,宋代时又将都安堰改为今日的都江堰。都江堰自古至今发挥了排洪、灌溉的巨大作用,灌溉面积现已达一千万亩。

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50年的秦昭王时期,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被称为“离堆”。 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 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的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技术上的高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发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省,却效果显著。追问

历史地位????

追答

1作为当今世界惟一仅存,年代久远且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巧妙利用山形水势,以最小的投入科学实现防洪、灌溉、排沙、分流等水利学上的诸多难题,其工程的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思想辉映古今。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都面临水危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今天,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仍持续不断带给我们以启发和教益
2、中国经济正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性经济过渡,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成为决定发展成败的关键。都江堰水利文化,既蕴含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智慧,更加饱含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精髓。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4
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的农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并且一直造福至今。

李太守修建的水利工程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起到了什麼历史作用?
李太守修建的水利工程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作为当今世界惟一仅存,年代久远且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巧妙利用山形水势,以最小的投入科学实现防洪、灌溉、排沙、分流等水利学上的诸多难题,其工程的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思想辉映古今。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都面...

李太守主持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其作用是什么?
李太守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作用是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李太守在历史上作出了什么伟大的贡献
李太守就是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李冰。他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都江堰使靠天吃饭的川西平原“水旱从人”,变成千里沃野,赢得“天府”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李太守作的贡献有什么历史意义
李太守作的贡献指修建都江堰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历史意义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

“材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的相关问题
李太守,即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的杰出水利工程家。他所修建的都江堰,堪称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其功效在于消除了岷江的水患,同时灌溉了大量的农田,让成都平原成为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理想之地。因此,成都平原也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相比之下,大禹(伯禹)虽然在...

李太守的贡献是什么
李太守即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

李太守指何人?此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李太守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李冰。他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李冰,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

李太守主持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其作用是什么?
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