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建立大顺,攻克北京,从一个驿卒成长为闯王,最后推翻大明。如此传奇的人物在遇到清军的时候竟一路败北,是因为李自成患上了“恐清症”,还是手下的士兵都是纸糊的?
先来聊一聊这个“恐清症”,其实这个是不存在的。作为两方对垒其中一方的首领,怕是没有用的,打不过才是真的。人多,得民心是李自成的优势,战斗力并不是。在西北,华北这些难民较多的地方,李自成的部队可能会所向披靡,但到了山海关前线李自成的优势就剩下“人多”了。
李自成之前所到之处是一呼百应,到了山海关这里是明清对峙的最前沿,该跑的难民都已经跑了。留在这里的人已经适应了这种兵荒马乱的环境,不会给予李自成任何帮助,所以李自成之前的战术和思维就无处施展了。剩下的就是兵对兵,将对将硬碰硬打呗。清朝的部队都是经过长时间训练的,反观李自成这边,多数都是跟着李自成起义的农民。从战术到指挥,再到部队的战斗力、纪律乃至于战斗决心都远不及多尔衮的部队。
占领北京之后,起义军对其他地方的占领就略显乏力了,对于山海关这样的要塞,最初只派了几千人防卫。题目中的一百多万估计把跟着李自成走的所有人都算在内了,本身就是成家,成村的跟随李自成起义,除能打的士兵外,家属必然不在少数。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通过在京城内“肃贪追赃”搞到七千多万两白银,相当于明朝十年的税收总和。有这笔军费的加持,李自成甚至可以继续不收税,继续招兵。保持军队规模,在北京坚持几年也不是不可能的,李自成为什么会跑的这么快呢?
综上所述,李自成没有百万大军,也不是因为惧怕清军而不战而退。事实是,经过山海关大战,李自成的精锐部队已经被打残。而清军经过数年的准备,后备力量充足,李自成已经没有实力抵挡清军的脚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