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七》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
感遇十二首其七翻译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唐代〕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尺拦雀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鉴赏: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充满热情的笔触,赞美橘树能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绿色,描绘出江南橘林的美景,营造出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感遇·其七》古诗原文及赏析
组诗《感遇》十二首,就是作者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重要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例如高棅《唐诗品汇》(卷一)云:“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云:“《感遇诗》,正字(陈子昂)古奥,曲江(张九龄)...
感遇 其七 翻译
感遇十二首(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
感遇十二首(其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诗人有感于朝政的紊乱和个人身世的遭遇,在诗中以橘自比,托物言志。表达了不为世所用的愤慨之情。感遇(其七)【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求这首诗的注解。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这是唐朝大臣张九龄所作的《感遇十二首 · 其七》。这是他因受谗言遭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意思:江南产有一种结红橘的果树,到了冬季还是一片苍翠的绿林。难道是因为地气温暖?自然是不畏风霜的本性所致。这红橘可用...
感遇十二首 的 全部解释(张九龄)
①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分别为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七首。②池潢(huang):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③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④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
急求一首古诗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
“鱼游乐深池”的出处是哪里
感遇十二首选析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其一】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高在《...
橘子青绿的诗句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 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3、苏轼 《浣溪沙 咏橘》 :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