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文化 中国饮食的起源

如题所述

导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节日习俗,还是节日美食,都是举世闻名的。那么,中国美食文化是怎样的呢?中国饮食的起源去哪看呢?想知道中国自古传下来的美食饮食风俗,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中国美食文化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独树一帜,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称。凡是外国朋友到中国旅游或是国内群众到各地观赏风光,都希望了解我国传统饮食的发展概略与品尝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菜肴。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周代“八珍”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靠采集野果、捕猎野兽,过着“茹毛饮血”、“食肉寝皮”的原始生活。据《周礼》载:“古者未有火,食草木之食,与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这种纯属生食的状况,尚无烹饪可言。

自从发明与利用火之后,食物由生吃变成熟食,揭开了人类烹饪历史的序幕。据《周礼》载:“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知用火烧烤食物了。他们或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烤熟而食,或把食物放在石板上,先把石板烧热,使石板上的热传至食物,烤熟而吃。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烹调方法。这种烧石传热熟物的方法属低级的石烹阶段,约发生在1万至4万年前。

到了大约1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发明与使用后,人们以陶器为炊具,盛水烧熟食物,利用水传热,使食物变熟。他们或用陶鼎煮肉,或用陶鬲煮谷,或用陶瓶汽蒸食物。尤其是陶觑,有上下两层,下层放水,中间放着竹算,算上放食物,通过蒸汽传热,使食物变熟。陶制炊餐具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了烹饪时代。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双连地灶。这种地灶是在地上挖两个相连的火坑,一坑进柴烧,一坑为出火处。灶的使用、炊具的进步,使烹调方法日趋多样,促进了原始烹饪的发展。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阶段。从夏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其间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史学界习惯称为先秦时期,约有两千年。春秋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已经确立。但从饮食角度来看,先秦时期的饮食可作为一个阶段,它和原始社会饮食相比,跨进了一大步。

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

1.烹饪器具的进步。

夏、商、西周时期,我国青铜器具的使用日益广泛,春秋战国之交,铁器工具也已出现,我国由石器时代跨进了金属铜器时代,这为烹饪炊具由陶器逐渐向金属炊具的过渡提供了物质条件。商代烹饪器具中的青铜器已有鼎、鬲(lì音历)、魉、篁、锅与刀等。

2.食物范围的扩大。

原始社会时期食物较为简单,而先秦时期的食物范围日益扩大。从《夏小正》记载来看,已有黍、菽、麋(粟)、荼(稻)、芸(菜)、麻等八种粮油作物了。甲骨文中常提到的肉食也已有马、牛、羊、鸡、犬、猪等六畜。春秋时期的食物则更多了,《诗经》所提到的植物已达130多种,动物达200多种;《毛诗名物图说》中的鱼类有鲂、鳢、

鲔、鲤、鲨、鳖、蛇、龟等19种之多。

3.烹饪技术的进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烹饪技术有所进步,原始社会仅为饮食的起步,先秦时期已进入粗食阶段。即从单纯烧煮食物发展为炸、爆、炒、烩等多种烹饪方法,而且开始用油盐酱或饴糖等作简单的调味了。《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就是我国最早的调味理论之作。

黄河流域最早的名莱——“八珍”,标志着先秦烹饪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据古书《周礼》、《礼记》等记载,八珍是周代宫廷名菜,故后人称为“周八珍”。关于“八珍”记载的古文过于简要而难读懂,据后人考证,大致转述如下:

①淳熬,类似今天的肉末酱浇稻米饭。其方法大致是:先把肉末酱放在锅中,加调料煎熟、煎浓,浇在烧熟的稻米饭上,再淋点油脂,即可供食。

②淳母,类似今天的肉末酱黄米饭(即黍米饭),其制作方法与上面相同,只是底饭不同而已。

③炮豚,类似今天的烤烧小乳猪。其方法大致是:把小乳猪剖杀干净并取出内脏,填入枣子;外用芦苇包捆,涂上一层湿黏土,放进火中烤熟,取出剥泥去膜;再用米糊涂上一层,下油锅炸至皮脆,取出切成片,放在小鼎内,再把小鼎放在大水锅中用文火炖三昼夜至酥熟。吃时用酱或醋调味蘸食。

④炮样,类似今天的烤小羔羊,其烹饪方法与吃食方法同上。

⑤捣珍,类似今天的烧烤牛、羊、鹿里脊肉。方法大致是:先把牛、羊、鹿肉切成片,反复捶击,去其筋膜,落锅煮熟,用酱、醋蘸食。

⑥渍,类似今天的酒渍或糟牛、羊肉。要新鲜的牛、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酒中或糟中浸渍一天后,即可供食。

⑦熬,类似今天的五香卤牛、羊肉干。先把牛肉或羊肉切成小块,捶击成薄片,除去筋膜,摊在芦席之上,撤上桂皮末、姜末与盐等腌渍,待干后供食。

⑧肝背(liáo音辽),类似今天的烤网油狗肝。狗肝一副,外用网油包裹,火上烤至外面焦黄时,取下供食。

据专家考证,这“八珍”,既是周代名菜,又是御厨的八种烹调方法。对今天尚有参考价值。

4.开始注意食疗作用。

古人常说“医食同源”,这是言之有理的。据《周礼》载,先秦中医已分疾医(内科)、疡医(外科)、食医(营养科)和兽医四种。这里的“食医”是专为君王调剂饮食、预防疾病和保健而设的,是为少数贵族服务的。现存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还对饮食的配膳原则、用膳制度及五味调和等与健康的关系作了扼要的记述。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美食文化,中国饮食的起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

中国美食文化中国饮食的起源
中国饮食的起源可追溯至周代的“八珍”。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过着“茹毛饮血”、“食肉寝皮”的原始生活。但随着火的发明和利用,食物由生食变为熟食,人类烹饪历史就此开启。大约1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使得烹饪方法有了新的进展。人们开始使用陶器为炊具,通过水传热,使食物熟...

中国美食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呢?
远古时期:在远古时期,人类发现了火的使用,这是烹饪的起源。最早的烹饪方式是烧烤,人们用火烤熟食物,使其更加美味可口。这一时期的食物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如野果、野味等。夏商周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种植五谷杂粮,如稻、黍、稷、麦、菽等。这一时期的烹饪技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

中国美食文化 中国饮食的起源
西周、春秋及战国,史学界习惯称为先秦时期,约有两千年。春秋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已经确立。但从饮食角度来看,先秦时期的饮食可作为一个阶段,它和原始社会饮食相比,跨进了一大步。

我国饮食文化起源于何时?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1.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那时的饮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2. 周秦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食以谷物和蔬菜为主。3.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谷物种类的增加,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形成更为丰富的食物体系。4.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风味多样,这得益...

中国八大菜系的典故以及由来
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它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著名菜肴品种有“...

中国美食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在此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剧了。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

中国美食文化起源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

探寻中国美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美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和饮食文化。最早期的中国菜肴以粗犷的烧烤为主,这些菜肴包括生肉、野味和野菜等,虽然简单,但也非常美味。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落后,人们缺乏深厚的烹饪技巧和食材,因此必须在食物中添加各种...

中国的饮食文化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神农氏,"耕而陶",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7、汉代,中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