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过寿有讲究:哪三种情况不能过寿?

如题所述

“过寿”,就是给老年人“过生日”。
这是表达孝心的一种具体形式,那你知道老年人的定义是什么吗?
我们口中说的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把60周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
在我们国家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中,也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
也就是说,在实际生活中,只要年满60周岁的人都属于老年人。
为了表达作为子女的一份孝心,给家中年迈的父母或者是其他长辈过寿,至少得是年纪大于60岁的人才行。
低于这个岁数,则只能是简单的过生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老祖宗对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总结,当人们到了60岁时,也就经历了所有的大起大落。
其心境也变得很平静了,听什么都变得很顺耳了,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境界,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认知境界。
而到了70岁以后,显然时日已经不多了,想要做点什么,吃点什么,也就不要那么讲究了,跟随自己的心走吧。
因此,在民间也流传着与年龄相关的很多俗语。
比如关于过寿,就有这样一句话:“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
表达的意思很直接:即便是给老人过寿,在以下三种情况时,最好不要随便过寿,否则会发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仅没能达到表达自己内心无比真诚孝心的目的,反而会给老人带去“灾难”。
第一种不能随便过寿的情况是:过寿者的年龄不到60岁。
正如上文所说,对于老年人的定义:是指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人,如果小于这个数字,那就顶多算是过生日。
在人们的认知中,一旦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几乎到了尽头。
对于敏感的人而言,他们会觉得大众是在说自己已经”没用“了,故而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情绪。
即便是按照老祖宗的“干支纪年法”和“无行说”来推演,也是以“60年为一甲子”。
也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每60年为一个完整的轮回,故而把60岁定为”过寿“的基本资格。
这一推论倒是和如今的“老年人”定义不谋而合,所以,在过寿者的起始年龄上,从古至今都是很统一的。
第二种不能随便过寿的情况是:年龄大于90岁的老人,是不适合再过寿的。
有很多人肯定疑惑了:第一条不是说过了60岁就可以过寿了吗?为什么到了90岁就建议再过寿了呢?
有这样的不解,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但有一点被忽略掉了:过寿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给老人一个惊喜,让他们高兴,也是表达和传承“孝心”的一种方式。
但当一个人到了90岁的年龄时,已经是稳妥的“高寿”了。
一是身体健康状态堪忧,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了,更适合他们的是安安静静的生活,不被打扰。
在受到一些外界刺激时,身体一激动,会发生很多预料之外的事情,会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带去威胁。
二是祝福语会瞬间变了味儿,比如“长命百岁”,老人已经90岁往上了,难道是要咒他只能再活10年了吗?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也和孝道是相悖的。
第三种不能随便过寿的情况是:特殊的73岁和84岁,这是人生中的两道坎儿。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圣人的寿命分别是73岁和84岁。
孔子公元前551年出生,公元前479年驾鹤西游,享年72周岁,按照虚岁来算就是73岁。
同样的算法,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去世于公元前289年,享年83周岁,按照虚岁来算就是84岁。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即便是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圣贤之人,也会犯错,也会死去,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这两位在73岁和84岁时,都没能挺过去,更别说寻常的百姓了。
随着历史的推演,人们便把这两个年龄视为人生中的两道坎儿,别说是过寿了,就算到了这个年纪,也不会说真实年龄。
比如到了72岁,会直接说下一年是74岁,目的就是为了躲过这一道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很显然,这样的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只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结语
俗语“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从本质上来讲,依然是在传承一个字:“孝”。
一切的忌讳,都是为了让老人开心快乐,让他们能够颐享天年。
总的来说,上文提到的这三种不能随便过寿的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来进行考虑,也是为了老人的健康着想,是值得学习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过寿有讲究:哪三种情况不能过寿?
比如关于过寿,就有这样一句话:“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表达的意思很直接:即便是给老人过寿,在以下三种情况时,最好不要随便过寿,否则会发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没能达到表达自己内心无比真诚孝心的目的,反而会给老人带去“灾难”。

“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过寿有讲究:哪三种情况不能过寿?
第一种情况是,过寿者的年龄不足60岁。在这种情况下,过寿只是简单的庆祝生日,而不是对老年人来说的特殊庆祝。对于一些敏感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没用”了,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根据我国的定义,只有60岁及以上的人才能被称为老年人,这也是过寿的基本资格。第二种情况是,年龄超过90岁...

过寿不能随便过,“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三不过指什么
首先,少于六十岁不宜过大寿。在古代,六十大寿被视为重要节点,因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蕴含着吉祥与圆满。虽在现代,医疗与生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提高,但六十岁仍被视作长寿的标志。提前过大寿可能会让人感觉不如古人长寿,且耗费不菲。因此,少于六十岁不宜过大寿。其次,超过九十岁也不宜过大寿。...

俗话说的好:“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究竟哪三个寿不能过?
三个不能过的寿是:60岁之前不过寿、父母健在不过寿、体弱多病不过寿。1. 60岁之前不过寿: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六十花甲”的说法,意味着人到了60岁步入老年。在这个年龄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不宜过寿,因为这时候的生日庆祝可能带有“提前庆贺”的意味,而在传统观念中,寿庆应当是在真正步...

俗话说的好:“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究竟哪三个寿不能过?
三个不能过的寿是:60岁之前不过寿、父母健在不过寿、体弱多病不过寿。1、60岁之前不过寿。对于老人来说,60岁之前是不宜过寿的,其实这样的规矩从很早以前就流传下来了。那时候的交通并不是那么便利,而且人的寿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短的,如果谁家有60岁老人的话,都想着趁这个机会相聚一下,借此...

过寿不能随便过,寿有3不过,后代福气多,3不过具体指的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过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过寿则代表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同时,寿也有“3不过”的说法,即:不能乱过生日,因为“日”与“自”同音,意味着自己庆祝自己生日,会给自己带来不幸。不能早过午时,因为“...

过寿有讲究,俗话“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是哪三不过?
过寿活动中的传统禁忌,如“未满六十,不做寿”、“做九不做十”,体现了中国人对数字和生命的独特理解。这些观念背后蕴含着对长寿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而俗话“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中的“三不过”,具体指的是哪三个年纪?“父母在,不过寿”的观念,体现了对尊敬父母的深厚传统。即使一个人...

老辈常说:“寿有四不过,后代福气多”,老人过寿哪“4不过”?
老辈常说:“寿有四不过,后代福气多”,老人过寿哪“4不过”?在家庭中,为老人过寿是表达孝心的重要方式。然而,在筹备寿宴前,了解传统习俗至关重要。老一辈的智慧提醒我们,遵循四大规则,有助于后代福气满满。首先,不到六十岁不宜过大寿。在古代,六十岁被视为花甲之年,意味着新轮回的开始。因此...

“寿有四不过,子孙福气多”,过寿不能随便过?“四不过”要牢记
民间有俗语:“寿有四不过,子孙福气多”,这指的是四种不宜过寿的情况。首先,父母在世时,子女不宜过寿。在传统观念中,只有年满六十岁,才能称为寿年,五十岁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只宜过生日。其次,年龄不到六十岁的人不宜过寿,因为六十岁被视为一个甲子,是生命的轮回,低于这个年龄的人还...

俗语“寿有五不过,子孙福气多”,哪五种情况不宜过寿呢?
可能要“折寿”,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寿有五不过,子孙福气多”,哪五种人不能过寿呢?一、不到60岁不过寿“寿”是高寿,是需要达到一个岁数的,人诞生的那一天为“生日”,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所以这一天要举行庆贺活动,五十岁之前称“过生日”,五十岁时叫“做寿”,只有达到了60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