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如题所述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黄梅戏等。

1、楚剧

楚剧,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

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8。

2、汉剧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民国时期定名汉剧。

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对演员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角色共分为十行,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2006年5月20日,汉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30。

3、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戏,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荆州花鼓戏主要流行于湖北及与湖北毗邻的河南、湖南周边,重点在仙桃(原沔阳)、潜江、天门、荆州、监利、洪湖、荆门、京山、钟祥、石首等江汉平原一带。目前荆州花鼓戏专业演出团体总数8个,含国办团体6个,改制转企团体2个 。

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4、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指流行在湖北中南部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公安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江汉人自己的“土电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江汉皮影尤以沔阳皮影戏最为著名,它融传统绘画、雕刻、美术于一体,集电影、电视动画于一身,具有浓郁民族气息,是中国艺术菀里的一朵奇葩。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表演的形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表演是先自制一块类似电影银幕的白色布幕,然后在幕后面加以灯光照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事先按剧情雕刻并安装好活动的影人,把幕上的影子展现给幕前的观众,在配以音乐锣鼓及说唱,进行故事表演。

5、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韵味丰厚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以《天仙配》、《女驸马》等最具代表性。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汉平原皮影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州花鼓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8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戏,灯戏等。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汉剧、楚剧和荆河花鼓戏。
  如按地区划分,则恩施自治州有南剧、灯戏、堂戏、傩戏、柳子戏;十堰市有山二黄、郧阳花鼓戏;宜昌市有远安花鼓戏;荆州市有荆州花鼓戏、皮影戏;黄冈市有东路花鼓戏、黄梅戏、文曲戏;黄石市有阳新采茶戏;咸宁提琴戏等。
  湖北的地方戏曲剧种可分为皮簧、大筒、高腔、打锣四个腔系。下面就湖北戏剧作简单介绍:

  汉剧,本名汉调,旧称“楚调”,又名楚曲,楚腔,汉二黄和黄腔。1914年正式定名为汉剧。汉剧是我国戏曲艺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流行于湖北及豫陕湘粤闽部分地区,并形成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大流派,汉河派成为汉剧的主流。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其角色分为十大行当。

  楚剧,清道光年间形成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1926年改称楚剧。声腔分正腔、小调两大类,后从湖北清戏引进高腔曲牌,使楚剧增加了一类新的腔调。楚剧代表人物有沈云陔、高月楼、关啸彬、李雅樵、熊剑啸等。

  荆河戏,是流行于湘鄂交界之荆河流域的地方戏曲剧种。曾称“上河戏”或“大台戏”,1954年定今名。荆河戏约在十七世纪初期兴盛于湖北省的宜昌、沙市一带,十八世纪末传入湘北。荆河戏有弹、高、昆三种声腔,以弹腔为主。保存的传统剧目542个,其中弹腔戏500个,昆腔戏15个,高腔戏11个,杂腔小调戏16个。荆河戏传统剧目保留下来的有400多个。主要流行于的松滋、江陵、公安、石首、监利、宜昌、当阳、枝江、长阳、宜都、鹤峰、来凤、宜恩等地。

  荆州花鼓戏,旧称“花鼓子”。流行于仙桃、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钟祥、荆门、江陵诸县,以及孝感、鄂南等地。荆州花鼓戏唱腔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主要唱腔有高腔、圻水、四平、打锣腔和二百余种小调。剧种击乐来自江汉平原的民间锣鼓,锣鼓牌子有“挑千子”、“三起板”、“鬼挑担”、“牛擦痒”等76个。“摘花”、“带彩”、“咬碗”是荆州花鼓戏表演尚存的三项特技。

  堂戏,又称“踩堂戏”。是流传于神农架,巴东,五峰等地的地方剧种,一说它起源于唐朝,故名唐戏。一说它是村民在婚嫁喜庆或劳动之余的娱乐活动,演出时所需场地较小,一般在农家堂屋里表演,所以称为堂戏。“堂戏”表演中分生、旦、净、丑演员。

  文曲戏,是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其前身是“坐唱”。这种“坐唱”在湖北黄梅、广济叫做“调儿”、“曲子”。文曲戏是在1914年前后,由湖北艺人在坐唱基础上学习汉剧的分行与表演,汲取汉剧音乐并配上锣鼓登台演出,创造出了改剧种。

  鄂西柳子戏,又称杨花柳,阳戏,是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地方剧种。柳子戏今称鹤峰柳子戏。为容美土司田舜年所创。

  南剧,南剧音乐主要由“南路”、“北路”、“上路”3大声腔组成。南路声腔源于楚调,与荆河汉戏有渊源关系;北路声腔由“秦腔”的梆子腔衍变而成,上路系弹戏,川梆子。此外还吸收有昆曲,高腔、民间小曲,宗教祭祀音乐的精华,形成一种有地方特色的杂腔。主要流行于恩施、宣恩、咸丰、来风、鹤峰等地。

  东路花鼓戏,又名东腔。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一种地方戏。发源于举水以东的麻城地区,故名东路花鼓。东路花鼓在民间小演唱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到了清代极为兴盛。流传于麻城、红安、新洲、黄冈、英山、罗田等地。主要唱腔有高腔、二高腔等。

  远安花鼓戏,是在远安民歌、民舞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据考,它形成于清同治初年。传统的远安花鼓常为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出场,故又称“三小戏”。唱腔分为主腔和彩腔两类。

  襄阳花鼓戏,曾名“躲躲戏”。前身是流传于襄樊地区的民歌小调和一些其他说唱艺术形式,由于受到当时清戏、汉剧、湖北越调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打锣腔为主,并具鄂北方言与艺术的特点。腔调有[桃腔]、[汉腔]、[四平]、[彩腔]。

  郧阳花鼓戏,流行于郧县、郧西、房县、丹江口市等地。郧阳花鼓戏起源于清代中晚期。郧阳花鼓戏兼唱丝弦伴奏的琴子戏和锣鼓伴奏的八岔戏,俗称“二棚子戏”。它的声腔有琴子、八岔和采腔三类,其唱腔的“花腔”部分还吸收了“郧阳四六句”的部分曲调。

  随州花鼓戏,流行于随州,广水等地。曾称“花鼓子”“地花鼓”“花鼓戏”。1956年定名“随县花鼓戏”。1984年改名“随州花鼓戏”。由四大声腔组成的,分别为“蛮调”、“呔(tai)调”、“梁山调”、“彩调”。

  黄梅采茶戏,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阳新采茶戏,早在清康熙年间,阳新就出现茶歌和民歌小调为唱腔的“花灯戏”,这是采茶戏的雏形。后随着黄梅戏和汉剧的传入,在道白、表演、板式等方面给予阳新花灯戏很多影响,至清咸丰年间,“花灯戏”发展成为“采茶戏”。阳新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调、击乐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可塑性大,板式变化多,表现力强。彩调节奏明快,包括民歌、灯歌、田歌以及从说唱音乐中吸收过来的道情。

  灯戏,又叫恩施灯戏。系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于清乾嘉年间由四川传入恩施。恩施灯戏唱腔主要有正腔和小调两大类,以恩施流行的花锣鼓和称之为“大筒子”的胡琴伴奏,用恩施方言演唱。灯戏因演出意义不同而名称各异。新春元宵,欢度佳节,称“贺新灯”清明祭把,称“清明灯”寿涎祝寿,称"寿灯”,男婚女嫁、抱子添孙,称“喜灯”;烧香还愿、酬神祭把,称“公灯”。灯戏剧目有60多个。

  傩戏,傩戏是在民间习俗的酬神还愿仪式基础上衍变发展而成的一种地方戏曲。以戴面具表演为特征;傩戏分“正八出”和“外八出”两种,“正八出”统属巫教仪式,“外八出”是有情节的拆于戏和连台大戏。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唱腔分高腔、平腔、哀腔、花鼓腔、山歌腔。

  湖北越调,流行于湖北北部地区。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伴奏乐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为主(因而越调也有时被称“四股弦”),卧笛、月琴为辅,后来逐渐增加了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弦和琵琶。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正装戏和外装戏两种,有四百多出。

  山二黄,又名汉调二黄,简称汉二黄,为汉剧的一个支派,是流行于鄂西北地区的皮黄戏种。它形成於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它的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三大件,配以笛子、唢呐、笙等吹管乐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载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并被列为22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被录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著名汉剧大师陈伯华称之为“汉剧之母”。

  提琴戏,源于花鼓戏。清朝年间,花鼓戏经湖南省岳阳艺人传艺到鄂南一带,融合崇阳本地花腔小调和山歌民乐而独成一体。因主要乐器是一种杆短筒长、形似二胡的弦琴,演奏者手提弦琴把琴筒抵在腰间,故称“提琴”,“提琴戏”由此得名。

  此外,湖北还有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民族地方戏剧曲,如:
南剧,巴东堂戏,恩施灯戏,恩施傩戏,鹤峰傩愿戏,鹤峰柳子戏,长阳南曲,恩施扬琴,利川小曲,鄂西竹琴,走马渔鼓,长阳渔鼓,长阳旱龙船,满堂音,花鼓,建始丝弦锣鼓等。其中属于丝弦小曲类的曲种有长阳南曲、恩施扬琴、利川小曲等,共同的特征是均采用曲牌联缀体结构,并佐以丝弦;属于渔鼓道情类的曲种有噪鄂西竹琴、走马渔鼓等曲种,其音乐结构、表现形态、发展轨迹以及表演形式等基本相同;属于踏歌耍唱类的曲咱有长阳旱龙船、满堂音、恩施花鼓等品种,介于民间歌舞、山歌、戏曲、杂耍以及田间打唱等姐妹艺术之间,是兼有多重色彩与属性的曲艺种类,是不同艺术种类衍变融合的结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戏,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荆州花鼓戏主要流行于湖北及与湖北毗邻的河南、湖南周边,重点在仙桃(原沔阳)、潜江、天门、荆州、监利、洪湖、荆门、...

被称为湖北省的三大地方戏剧是什么?
1. 楚剧,传统上又称为黄孝花鼓差昌戏,是湖北地方戏曲中的一种。该剧种以小旦、小生、小丑为关键角色,其音乐特色体现在以“迓腔”为核心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声腔系统。楚剧的旋律简洁真挚,擅长表达情感。2. 汉剧,曾用名“楚腔”、“楚调”,后期演变为“汉调”、“汉戏”,并且在民间也被称...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戏,灯戏等。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汉剧、楚剧和荆河花鼓戏。如按地区划分,则恩施自治州有南剧、灯...

哪些是湖北传统戏剧
该戏剧包括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等。1、汉剧:起源于湖北,是中国戏曲艺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具有原创性,对中国的戏曲有整体性贡献。2、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等地,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3、荆州花鼓戏:起源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充满...

湖北有哪些非遗文化
高龙、土家族摆手舞、郧阳凤凰灯、麻城花挑、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等。4、传统戏剧 流传湖北的传统戏剧有汉剧、京剧、楚剧、花鼓戏、黄梅戏、皮影戏、提琴戏、傩戏、采茶戏、汉调二簧等。5、曲艺 湖北有代表性的曲艺项目有湖北大鼓、汉川善书、湖北评书、湖北小曲、南曲、恩施扬琴、鼓盆歌、三棒鼓等。

中国戏曲有哪几种?各在什么地方
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芗剧 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梅山山歌剧 台湾——歌仔戏 海南——琼剧、海南人偶剧 广西——桂剧、彩调、壮剧 湖南——湘剧、祁剧、巴陵戏、湖南花鼓戏 湖北——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 四川、重庆——川剧 云南——滇剧、云南花灯戏、...

湖北传统戏剧有哪些
1. 汉剧:汉剧是湖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汉剧的表演风格独特,既有京剧的严谨,又有地方戏曲的活泼。汉剧的唱腔丰富多样,包括高腔、低腔、快板、慢板等。汉剧的剧目以历史题材为主,如《三打祝家庄》、《空城计》等。2. 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

湖北省有,哪些戏剧剧种
楚剧,旧称哦呵腔,是湖北省的传统戏剧之一。它取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和黄冈等地,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汉剧则是武汉地方传统戏剧的代表,俗称二黄。它的唱腔优美动听,汉腔味十足,对白也显得格外雅致。汉剧不仅深受武汉人民的喜爱,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湖北有哪些传统戏剧
1. 汉剧:作为湖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汉剧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它融合了京剧的严谨和地方戏曲的活泼,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汉剧的唱腔包括高腔、低腔、快板、慢板等,丰富多样。其代表性剧目如《三打祝家庄》、《空城计》等,多以历史题材为主。2. 荆州花鼓戏:这种地方戏曲...

湖北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湖北地区的传统戏剧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以下是湖北地区的一些主要传统戏剧:1. 汉剧:汉剧是湖北省的代表性戏曲剧种,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汉剧的表演风格独特,既有京剧的严谨规范,又有地方戏曲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