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体现出的生死观的表达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09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无名下层士人创作的五言古诗作品。文章通过探讨汉末知识分子五言古诗的创作历程,分析他们的一些诗词,集中揭示他们的思想状况及生存困境:人生无常的焦虑以及对死亡的恐俱和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并由此引发出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古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意识、生死观意蕴深邃而又富有哲理,可以引发我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生命 死亡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其创作之时正值汉代儒学衰微之时,旧有的道德原则失落,新的信仰尚未建立起来,因而《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汉末文人的苦闷、彷徨等复杂的时代特点,真实地传达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它揭示了汉末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信仰缺失的孤独, 人生无常的焦虑以及对死亡的恐俱,感慨人生的短促, 死亡的不可避免, 从而引发出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具体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论证:
一、社会动荡和信仰缺失引发文人对生存的焦虑
汉末后期,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自东汉和帝时外戚与宦官的第一次交锋开始, 外戚、宦官相互倾扎冲突的混乱局面越演越烈。一些有志于朝政昏玻之时励志抗节的知识分子, 一次次上疏抗争,反对外戚、宦官,试图维护正在走向崩坏的大一统政权。但是他们却一次次的失败。李固,杜乔为当时名儒, 因反对外戚梁冀而被捕入狱, 死于狱中。 当时海内为之震怒。桓帝即位后,他利用宦官的力量诛灭了梁冀, 宦官由此把持朝政。宦官的统治未能使混乱的局面有所改变, 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赵壹曾在《刺世疾邪赋》中评述当时的社会时势:“候馅日炽, 刚克消亡, 欲痔结狈, 正色徒行。岖龋名势, 抚拍豪强; 僵赛反俗, 立致咎殃; 捷慑逐物, 日富月昌。浑然同惑, 孰温孰凉?邪夫显进, 直士幽藏。”这种社会状况对大一统政权忠心耿耿的知识分子来说, 无疑是不能忍受的。他们利用太学, 批评政治, 抨击宦官。宦官对此恨之人骨, 诬称官僚与太学生结为朋党,图谋不轨,并严厉打击, 终于造成了两次“党锢之祸”。党人如李膺、范傍等, 死者百余人, 受牵连而死、废、禁者六七百人。《古诗十九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古代,知识分子具有极深的儒家情况,向以担当道义为已任,两次“党锢之锅”对知识分子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同时由于汉代的选官制度是举孝廉制,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是察举与征辟,于是名誉就成了被征、举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士子们必须通过上层权贵的荐举才能入仕。大多数毫无背景的中下层文人便不得不奔走交游,到处拜谒官僚权贵,去谋求个人的前程。然而等待他们的多是仕进无门,选举制度名存实亡。“文籍虽满腹, 不如一囊钱” (《刺世疾邪赋》)反映出了他们对政局的失望,同时由于现实的残酷,也令他们对他们一直所信仰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
迷惘、困惑成了汉末知识分子普遍的思想状态,动乱的现实,无所依寄的思想灵魂,他们连最起码的生计都无法维持。社会既无亮色,人生又乏出路,在游走学仕的士人里,流徙不定的生活现实,空虚落拓的生存状况,使他们格外强烈地感到衰颓时世中的污浊和痛苦。于是,借诗歌这种方式真实坦率地披露了在生命流程中的困惑和忧伤。“驱车上东门, 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 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 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 千载永不霜。浩浩阴阳移, 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 圣贤万能度。”(《驱车上东门》)。“去者日已疏, 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 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 松柏摧为新。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间, 欲归道无因。”(《去者日以疏》)
二、享乐思想成为诗人们人生价值的取向
诗人们虽然意识到人生短暂是无法超越和改变的现实, 但他们不相信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和自欺欺人的服食长生成仙之术。如“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驱车上东门》)。“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人生不满百》)。诗人们一方面祈求服药成仙, 另一方面又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很多人因为服药而被药所误, 甚至落得终生残废。对神仙世界的追求的结果是人仍然不免一死,神仙世界太过渺茫。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服药求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说明人们开始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关注自身, 集中体现了人的生存意志的觉醒。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诗中与人生短促之叹并生的还有向往现实享乐的声音。类似的表现在《古诗十九首》的其他篇章中还有: “斗酒相娱乐, 聊厚不为薄。极宴娱心意, 戚戚何所迫?”(《青青陵上柏》);“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入神。”(《今日良宴会》)。人们往往把这称之为“ 享乐主义”, 其思想的核心, 是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 提倡一种享受生命的人生态度。饮美酒、听新声、被纵素、秉烛游,从表述上看似很荒颓,实际上这是诗人们要以此来抵抗荒谬现实的所在, 排解对于死亡的恐惧。《今日良宴会》描写的场面似乎很热闹,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背景分析,享乐是需要有条件的,诗人们连生存问题都难以维持,何来享乐?这看似旷达之语的背后,包括了他们在他乡功名无望的落魄。“为乐当及时”只是一种祈求,只不过是诗人们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一种心灵哭泣。表面上看上去悲观、颓废,但其中蕴藏着的却是诗人们对生命、生活、命运的强烈追求和深深的留恋。
三、思妇怨别与游子怀乡的爱情观成为诗人们摆脱孤独、困苦的途径
从《古诗十九首》的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们也知道享乐并非能解决生存的困境,也未必能解脱对死亡的恐惧。当诗人们意识到这种焦虑和恐惧只属于自己时, 就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此时, 他们通过寻找知音的途径 (或通过同性间的友谊, 或通过异性间的爱情)来摆脱这种孤独,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文采双鸳鸯, 裁为合欢被。”(《客从远方来》);“置书怀袖中, 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思为双飞燕, 衔泥巢君屋。”(《东城高且长》) 。以上诗句写出了思妇对游子的深切怀念。

古诗十九首中体现出的生死观的表达方式?
表面上看上去悲观、颓废,但其中蕴藏着的却是诗人们对生命、生活、命运的强烈追求和深深的留恋。三、思妇怨别与游子怀乡的爱情观成为诗人们摆脱孤独、困苦的途径 从《古诗十九首》的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们也知道享乐并非能解决生存的困境,也未必能解脱对死亡的恐惧。当诗人们意识到这种焦虑和恐惧...

古诗19首中体现出生死观之表达方式?
古诗19首中体现出生死观之表达方式?过去在遇到生死观的问题时,多数家长会闪烁其词,或者干脆以回避了事,这样的言行给生死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学生很可能在其它途径中获得不正确的信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生命教育课走进了青少年的课堂,它要求从学校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培养积极向上...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中的达观淡定:有生必有死,托体同山阿
这才是陶渊明要表达的最核心的思想,他的生死观。 有生必有死,托体同山阿。很多挽歌写的都是灵魂在天上,那是祝福和美好。但是陶渊明是真实解析生死这个过程,相当的唯物主义,这是非常难得的。 死亡是人生巨大的生死鸿沟,不能确定的是灵魂和再生,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切断了作为人和这个世上的联系,亲人的声音,歌哭...

夏日绝句生死观的诗句是什么
生死别离陌,朝昏云雨堆。谁知独立意,溅泪落莓苔。 4. 《赠王山人》 唐代:白居易 闻君减寝食,日听神仙说。暗待非常人,潜求长生诀。 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5. 《...

“谁知荣与辱”的出处是哪里
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又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何可言!……少...

关于死无所谓的诗句(形容心死的诗句)
《过零丁洋》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扩展资料: 《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在之前的所有诗歌中,对于人的生存并没有特别哲学的表达,它们通过散文方式呈现,而这种特别明显依赖感性形象表达死亡的理性,还是第一次。既然无定无住无恒,人们的心理状态会是怎样呢?借酒浇愁。他要用逍遥主义、游戏主义应对世界,把生命的历程当做娱乐狂欢。相比苦短人生,斗酒虽然不多,但此时的欢乐...

怎样看待生死?
其死重于泰山,激励了一代一代人,也有生不带,死不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无奈有生不如死,命悬一线,阴阳两隔生离死别的感慨,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勉的,也有草菅人命,作恶多端,多行不义必自毙,死无葬生之地,是死有余辜,轻如鸿毛。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

关于生死于共的诗句(关于生死的名言诗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晋·陶渊明)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三国·曹植)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唐·李白)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

关于生死关的诗句
27、尚达生死观,宁为宠辱惊?——和《思归乐》 白居易 28、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赠王山人 白居易 29、今古多豪杰,生死醉如泥。——水调歌头 夏元鼎 30、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水调歌头 韩元吉 2.帮忙提供下有关人生观,生死关的古诗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