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难过。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来的用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日子有艰难了。穷人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
穷人和富人,浓缩为社会的两种形态,展开为贫富分化的两级状态。穷人和富人根本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不同。穷人想通过为别人打工来赚取财富,而富人想得是如何最大化地借助别人的力量来为自己增加财富。可怕的是这种思维是会遗传的,当一种思维固化~僵化~钝化~化石,后代深受影响,发生连锁反应在所难免。
越怕穷越穷,越想富越难富。先有思路,才有出路。穷人的家庭与富人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即使一起上学,一起工作,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尽相同。穷生穷,富生富。穷人越来越穷,很难翻身,而富人越来越富。
贫穷的思维模式
1、贫穷的消费观
有贫穷观的父母本身就是对商品经济不敏感的人。贫穷家庭的家长常常贪图便宜和方便,就近选择商品。而有条件的家长给孩子自主思考的机会,让他考虑的是商品的性能和价值,知道了要对商品进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逐渐了解商品的价值来自哪里,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钱不是不可以花,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穷人家庭的孩子总是有种“我们很穷,买不起东西”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感,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底气”,甚至在很长时间里令他对高精尖或高大上的东西产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
2、贫穷的生活方式
越有钱的人,越是精打细算,会估量每一分开销的价值,并且把钱花在有投资回报的事情上。而没有钱的人,要么变成“守财奴”,要么就是穷大方。
逻辑一:贵的东西不要买,没钱买不起。
逻辑二: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
所以他们只能拥有廉价的商品,不懂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而那些廉价的商品质量不高,导致他们的购买频率提高,又陷入一个“买廉价商品,短期损坏,继续买廉价商品”的死循环。最深受影响的就在于,居住在这样环境里的孩子,以及每天受着贫穷价值熏陶的他们的下一代们。
穷人的观念是“我不快乐是因为我没有钱,所以我要多挣钱”,他把时间都花在挣钱上,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真正让生活更为轻松和快乐的,是人心。人心是柔软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滋养,把挣钱的时间分出来去滋养周边人的人心,不会减少多少钱财,其投资回报却更加直接和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