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历史教学中的隐性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22
所谓隐性知识,通常是指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实际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联系。根据现代心理学派对知识的分类,隐性知识不仅包括“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也包括 “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如经验、启示、策略、思维方法、思想情感等。一般而言,它是需要经过智能系统对课本显性文字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知识,通常是对显性知识的深化或对显性知识中若干要素的综合。
在历史课本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勿庸置疑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不可或缺甚至是更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掌握正确的方法,看准看全课本中隐含的知识,对于培养时代需要的较高层次的智能型人才,较好完成历史教学任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怎样来挖掘隐性知识?如何通过互动的教与学过程,将其转化为能够用多种媒体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即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广大教师和学生均感困难。本人不揣浅陋,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对发掘隐性知识的方法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认真研究显性知识,努力挖掘其中隐含的知识
在课本中,隐性知识是通过显性知识表现出来的,因此发掘隐性知识务必首先研究课本中的显性知识,分析其内涵和外延,在对显性知识准确、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思考“还有什么?”或说明了什么?关于造纸术和机器的知识,在课本文字之外,却又隐含其中,教学中只有通过显性知识,分析其内涵和外延,从挖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才能见“庐山真面目”。
二、阅读重要历史图表,注意藏身其中的知识
在历史课本中,配置了大量的历史图表。这些图表用独特的图表语言表述了丰富的知识,以展开说明或强化课本文字内容,但也常常弥补了正文的不足。由此可见,课本中的图是文字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中务必要注意读图,尤其是注有“★”的重要历史图表,以防知识的缺漏。从当前的教学与高考实际看,重要的历史地图主要为两类:一是反映本学科主体内容的地图,二是与相关学科尤其是地理学科能横向结合的地图,在教学中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参考相关信息,通过知识横向迁移,由此及彼发掘隐性知识
与课本相关的信息源主要有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参考书、复习资料与习题、不同版本的课本、其它学科相关知识及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从中可知,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但绝不是没有任何往来。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积极地、尽量多地参考与课本有关的信息,以求高效地发掘出高质量的隐性知识。
四、通过知识纵向迁移,触类旁通发现隐性知识
课本对于历史事实的表述一般是精练、准确的,但对于相近、相仿的内容或同一内容需要多次出现的,在表述时常常避免文字重复,并根据前后内容联系而取舍文字多寡。
五、启动历史思维,把握隐含的特征和线索
历史是一条切不断的长河,内部隐含着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线索,同时它在行进中又有曲折缓急,显示出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但这种联系、线索和阶段特征在课本中大多没有直接或没有完整全面的表述,属于需要分析挖掘的隐性知识。
六、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互动中共享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尤其是隐性策略性知识具有很强的活跃性、创造性,单靠个体的力量特别是认知能力有限,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许多隐性知识的发掘不能独立完成,往往需要通过群体的力量,一般是在群体的交流活动过程中开发的。教师要多教一些发掘隐性知识特别是隐性策略性知识的方法,并多帮助、引导学生去讨论、总结,用一定的规则描述出来, “从隐性到显性”。这时隐性知识就能够被群体共同分享了,并以显性知识的形式凝聚和积淀下来。
史海浩淼但又分门别类。在看似个性的问题中往往隐含着规律性的知识或方法。因此适时地发掘并教学这些隐性知识,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类问题的策略,从特殊到一般,又从特殊到一般,那么学生的学习真正变得主动、轻松与有效。相对而言,学生通过上述生成于头脑的隐性知识再去自主分析历史更容易产生一种成功感,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实现知识的创新中,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培养学生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隐性知识的发掘过程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充分发挥大脑的学习和思维功能。但在此同时,既拓宽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特别是当前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氛围下,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如能增强挖掘隐性知识的意识,积极钻研发掘隐性知识的技能方法,可以肯定,他们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比不注意这一点的要高得多,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发掘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提高学生成绩
11个[历史纵横]是对正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即将重要的同类历史知识放在栏目中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或是讲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及评价,训练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第16课《抗日战争》的历史纵横中将九一八事变、一&...

如何挖掘和分析历史"隐性知识
正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 本文字和试题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而实际上又隐藏在其中的那种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重视挖掘和分析这种“隐性知识”,其理由 有二:第一,挖掘和分析“隐性知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何发掘历史教学中的隐性知识
在课本中,隐性知识是通过显性知识表现出来的,因此发掘隐性知识务必首先研究课本中的显性知识,分析其内涵和外延,在对显性知识准确、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思考“还有什么?”或说明了什么?关于造纸术和机器的知识,在课本文字之外,却又隐含其中,教学中只有通过显性知识,分析其内涵和外延,从挖掘知识的广度...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己列出提纲,找出每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讲课之中,变原来陈述式教学为论证式、探究式教学,从传授知识“是什么”的教学转变为“为什么”的教学。课堂上注意一题多问,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反向分析问题,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同类项比较归纳,培养创造性...

如何多角度培养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不断吸收教学新动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坚持发展性原则。例如在生态史教学中,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学生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归纳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方面:荀子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老子的无为,顺其自然;智者学派的人与...

浅谈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基础知识
以图讲史,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建立紧密的图文关系,而后再挖掘图中的隐性知识等,从而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夯实基础。三 架构体系,提升能力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到了高三,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坏之关键就取决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架构历史基础知识的网络体系就是形成系统知识...

重视史料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第一,历史地图的运用。古人云:“左图右史”,“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点明了历史地图的重要作用。历史地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历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历史地图,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有关历史老师教学评价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到达基础知识、本事培养、思想 教育 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 方法 。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

浅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因此,也不能忽视这些历史地图、插图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挖掘插图中的隐性知识。3.有针对性地适当补充教材外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受篇幅的限制有限,但有些重点内容艰深难懂,或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过程,使学生难以接受,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课外史料,相应地培养学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