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简介

如题所述

小行星简介

小行星,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多的小天体。按提丢斯—波得定则,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距太阳2.8天文单位处应该有一颗大行星。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一个新行星,命名为谷神星,它距太阳2.77天文单位,但因它的体积和质量太小,不能与大行星为伍,故称为“小行星”。以后的几年里,又发现了另外三颗较大的小行星,它们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随着19世纪后期照相技术在天文学上的广泛应用,使发现的小行星的数目急速增加。从1925年起,新发现的小行星算出轨道后,要经过两次以上的冲日观测,才能赋与永久编号和专用名称,有的小行星用古代西方神话中的人物命名,有的则由发现者给与其他名称。目前有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已达3000多颗。照相巡天观测发现亮度大于照相星等21.2等的小行星有50万颗,小行星的总质量约2.1×1024克,相当于地球质量的0.04%。小行星中最大的是谷神星,它的直径为1000公里,质量为(11.7±0.6)×1023克。除了谷神星等几颗较大的小行星外,其他小行星的直径和质量都很小。小行星的亮度有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它们表面各部分的反照率不同及它们的自转引起的。小行星典型的自转周期为8-9个小时,小行星的自转轴取向毫无规律,呈随机分布。少数较大的小行星可能是球状的,但大多数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有的小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按表面照率的不同,小行星可分为C类(碳质,反照率较小)和S类(石质,反照率较大),另外还有少数小行星的金属含量很高,称M类。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内,轨道半长径界于2.2-3.2天文单位之间,平均为2.77天文单位,少数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比火星小或比木星大。它们的偏心率和轨道倾角多界于大行星和慧星之间,平均为0.15和9.4°。小行星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它们的视亮度跟它们同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有关,也跟它们的表面反照率有关。最亮的小行星是灶神星,目视星等为6.5等。

太阳系的“化石”——小行星

小行星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形成了一个环状小行星带。现在已经掌握运行轨道、编号命名的小行星,已有3000多颗,其中有40多颗是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巡天观测估计,小行星总数在50万颗以上。

小行星绕太阳公转,属于行星类天体。最大的行星的直径仅相当于月球直径的五分之一。其余的一般在50~70公里以下,小的只有200米。

关于小行星的成因,天文学家曾有种种假设。多数人认为,这些数量众多的小行星并不是一个大行星破裂的产物。在太阳系形成初期,由于某种原因,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这个空档地带,未能积聚成一颗大行星,而是产生了大批“半成品”——小行星带。现今的小行星带只是当年小行星带的大部分残余。小行星较小,一般未经历千度以上的热过程,所以,作为太阳系中长期“冷藏”的“化石”,这些小行星上保持着大量的太阳系初期的信息。研究小行星带,对探讨太阳系、行星演化和地球科学都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15
人类对太阳系小行星的认识比大行星晚得多,只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然而这一过程所闪现出的科学发现的神奇与魅力,却令人回味无穷。

小行星一般分布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它们和大行星一样,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已发现并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7000多颗,绝大多数小行星的直径都在1公里以下;直径在5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大约有560颗,其中最大的一颗叫谷神星,直径约1000公里。直径大于100公里的小行星的形状一般较规律,接近于球形;直径小于100公里的小行星形状不规则,有的为长柱形,有的呈哑铃状。一般认为,小行星的总质量为1000亿吨,其中谷神星大约占了总质量的一半。

近年来,从小行星掩恒星的光电观测中,发现第532号大力神小行星有一颗卫星, 命名为1978(532)I。532号小星星和其卫星的直径分别为243公里和45.6公里,彼此相距977公里。以后又发现第18号小行星也有卫星。18号小行及其卫星的直径分另为135公里和37公里,彼此相距460公里。至今,科学家们发现,大约有30-40颗小行星都可能有卫星。

小行星的命名也很有趣。最初,人们用罗马、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来为小行星命名。例如:第一颗小行星是以罗马神话中收获女神“赛得思”命名的,我们把它译作谷神星,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它;第二颗小行星被称为“帕拉斯”,它是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别名,我们把它译作智神星;等等。显然,随着小行星的增多,西方“女神”的名字远远不够;于是,印第安神话、中国神话中的“女神”也先后登场,“女娲”就曾赋予了第150号小行星。以后,又相继采用了人名(如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地名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等予以命名。为纪念为人类航天事业献射击的苏联“联盟号”3位宇航员和美国“挑战者号”7位宇航员,有10颗小行星用他们的名字命名。

在已命名的小行星中,不乏有我国古今杰出人物。例如,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有:第1802号,张衡;第1888号,祖冲之;第1927号,一行;第2010号,郭守敬;第2027号,沈括等。以我国现代天文学家命名的有:第2051号,张钰哲;第2240号,蔡章献;第3171号,王绶官;延缓3241号,叶叔华;第3405号,戴文赛;第4760号,张家祥;等等。1998年4月,我国又有两位天文科普作家获此殊荣,他们是李元(第6741号)和卞培德(第6742号)。
第2个回答  2019-02-23
那天看王小立的{你我交汇在遥远行星}.
有句话好感触.
得不到回应也无所谓,
要因此一辈子无法离开也无所谓.
至少我们跨越过数年的时光,
依旧交汇在这个星球

小行星简介
1.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由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的天体组成。2. 目前,已有超过3000颗小行星获得运行轨道和编号命名,其中40多颗是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3. 估计小行星总数超过50万颗。4. 小行星绕太阳公转,虽然最大的直径只有月球的五分之一,其余一般在50-70公里以下,最小的只有200米...

小行星简介
小行星简介 小行星,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多的小天体。按提丢斯—波得定则,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距太阳2.8天文单位处应该有一颗大行星。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一个新行星,命名为谷神星,它距太阳2.77天文单位,但因它的体积和质量太小,不能与大行星为伍,...

小行星4179的简介
小行星4179是一颗位于太阳系小行星带的小行星。它于1985年9月19日由天文学家埃莉诺·赫琳在帕洛马山天文台发现,并以编号1985 SE11被临时命名。经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这颗小行星于1987年11月2日被正式命名为小行星4179。这颗小行星的轨道较为稳定,呈椭圆形,其轨道周期约为4.6年,轨道半...

什么叫小行星 ?分布在哪?有哪些特殊的小行星?
简介:小行星是岩石天体,多数于火星及木星间围绕太阳运行,该区域被称为小行星带;流星和流星体是太空碎片、尘埃或彗星小碎片。撞击地球表面后的流星称为陨石;彗星由冰及岩石组成,绕太阳运行。三者都是神秘的天外来客。小行星、流星和彗星都是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游客。通常把他们归为一类,因为他们基本...

小行星带简介
小行星带的形成源于原始太阳星云中的星子,这些星子本有可能发展成为行星。然而,木星的重力强大,导致星子无法凝聚成行星,反而引发了多次碰撞,形成了众多碎片。其中,最大的三颗小行星——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直径均超过400公里。而主带中仅有的矮行星——谷神星,直径更是达到了950公里,其余小...

特洛伊族小行星简介
在太阳系的广阔天际中,存在着一群特殊的天体,它们被称为特洛伊族小行星,被誉为地球的小行星伴侣。这些小天体并非遥远的陌生客,而是与我们的家园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引力关系,尤其是一颗名为2010 TK7的成员,它在地球轨道上占据着独特的位置。2010 TK7的直径大约300米,虽小却蕴含着令人惊奇的细节。它...

小行星494简介
小行星494(494 Virtus)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2年10月7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主带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以罗马神话中的英勇之神维耳图斯命名,展现出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小行星494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理解。维耳图斯作为...

简要的水星介绍,
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内侧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中国称为辰星,有着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轨道偏心率。它每87.968个地球日绕行太阳一周,而每公转2.01周同时也自转3圈。水星有着太阳系行星中最小的轨道倾角。水星轨道的近日点每世纪比牛顿力学的预测多出43弧秒的进动,直到20世纪...

小行星3753简介
在1999年的天文学探索中,科学家们揭示了一颗独特的小行星,编号为3753,它以5英里的宽度闯入了我们地球的引力范围,从而被赋予了额外的身份——地球的又一颗卫星。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克鲁特尼,它的轨道形态独特,呈现出一个马蹄形,围绕地球的旅程极其漫长,大约需要77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环行。

小行星小说讲的什么
小行星简介:《小行星ABO》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纯爱类小说,作者是:微风几许。内容简介:许棠舟失忆了,他总是做一个令人面红耳赤的梦,梦里A到腿软的Alpha他不认识。有天他在电视上看见了梦里的Alpha,原来对方是个叫凌澈的超级大明星。没多久他出道了,经纪人说要找人带带他。见到凌澈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