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日常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求您了!!!!!!!!!!!!!!!!!!!!!!

一类乘法题的巧算
顺昌县实验小学四年(5)班赖佳雨
你能很快的说出88×64的积是多少吗?让我把这类题的巧算告诉大家吧!
88 64=56 32
8×(6+1)(首加1,头乘头)
8×4(尾乘尾)
你明白了吗?当两个两位数相乘时,如果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字相同,另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字之和是10时,我们可以采取头乘头,尾乘尾的方法。不过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要注意,
如77×91=70 07
7×(9+1)
7×1(在“7”前补“0”)
就是说,如果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是一位数时,应在前边补“0”。
你学会了吗?试着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66×46= 73×88 = 19×44=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

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

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

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

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

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1
一、一类乘法题的巧算
你能很快的说出88×64的积是多少吗?让我把这类题的巧算告诉大家吧!
88 64=56 32
8×(6+1)(首加1,头乘头)
8×4(尾乘尾)
你明白了吗?当两个两位数相乘时,如果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字相同,另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字之和是10时,我们可以采取头乘头,尾乘尾的方法。不过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要注意,
如77×91=70 07
7×(9+1)
7×1(在“7”前补“0”)
就是说,如果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是一位数时,应在前边补“0”。
你学会了吗?试着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66×46= 73×88 = 19×44=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

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

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

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

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

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二、最近,我从一个简单的算式中发现了两个新公式,这使我非常高兴。下面,我就讲一下它的思考过程:
现在,有这么一个算式:1+3+5+7=?这么简单的题目,我想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能有死办法做出来,那么请看这组算式:1+3=4=22、
1+3+5=9=32、1+3+5+7=16=42…这些算式的和都是一个数的平方,并且这些和的平方根就是这个算式的项数,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一组差为2的奇数等差数列的和就等于项数×项数。那么,求项数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有!再来看一下求和算式:1+3+5+7=
(1+7)×4÷2=8×4÷2=16,如果把它的第三步转为简便方法的话,就是:8÷2×4=4×4=42=16,也就是说(1+7)÷2就等于项数,因此得出:在一组差为2的奇数等差数列中,项数=(首项+末项)÷2。
这些就是我对这些公式的思考过程,听起来不是很难吧!本来嘛,发现,就在我们身边。
抓住数的整除特征
[问题]用1、2、3、4、6、7、8、9这样的8个数组成一个多位数,使这个多位数能被1、2、3、4、6、7、8、9中的每一个数整除;其中每一个数字至少使用一次,可以重复使用(如6478319232)。请问:组成的多位数最小是多少?
[思路点睛]首先我们要想到能被一些数整除的特征,能被2整除就要是偶数,被3、9整除的各个位上之和要是它们的倍数,能被4整除的数末两位上就是4的倍数,能被8整除的末三位上要是8的倍数。把这8个数加起来,得40,但能被9、3整除至少要是45,也就要加5,5不出现在这些数中,我们就选择重复使用1和4。要最少的话就可以确定前几位要从小到大,我们取112344□□□□。我们再考虑能被4、8整除,那末两位只能是68,那末四位就有两种可能:7968、9768,已知划线部分都能被8整除,接着,我们只要看能不能被7整除,最后确定1123449768是这样的多位数中最小的,不信你们试试?

数学小论文四年级
7、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小学数学论文写法如下:1.科学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能够为同行所借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独创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

求四年级数学小论文,好点的,别太长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

数学小论文300字
数学小论文300字【一】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

数学论文怎么写四年级
1、今天,我做完作业,打开妈妈让我做的一册练习本。一翻开要做的那一页,就看见许多简便运算题。看到一题是这么写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忆起老师讲过的方法:25和125无论哪一个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这两个数拆开来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这样做肯定不对的,那只能把32拆开来,拆成...

生活数学小论文
生活数学小论文篇一 提要: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学习有用的数学,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人类长期的劳动实践活动,而积累起来的。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 生活 运用所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

数学小论文作文
数学小论文作文1 我和妈妈去金鸡湖玩。途中看到很多交通指示牌。有的写着离前方1000米,有的500米,也有3公里等等。我就好奇的问妈妈:”妈妈,10公里有多少米啊?“妈妈笑着对我说就是10000米啊!”啊?我以为10米呢!“我对妈妈说。 ”哦,儿子你知道一公里等于多少米么?“妈妈问 ”100米?“我试着回答 ”错了...

数学小论文400字
数学小论文400字【一】 在我学习数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说: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又比如说: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没有什么简便算法,这些,都需要我慢慢学习,在数学的海洋中探索!经过查找资料,和同学讨论,并结合书本,我了解到,个位上是0、2、4、6、8的数可以被2...

数学论文 ,小学生写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之类的200-300字
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

四年级的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