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聊斋介绍 蒲松龄聊斋介绍50字

如题所述

1、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是信其为实有,“明神道之不诬”;唐人写怪异故事是“假幻设以自见”,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而少现实内容和意蕴。蒲松龄摆脱了“明神道”的观念,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小说和后来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诸如人死为鬼,幽明相通;物老成精,能化人形;得道成仙、为神,能给人以祸福等,进行文学创作,虚构出诡谲瑰丽的故事,来针砭现实,抒发忧愤,表达个人的感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这样,原来六朝志怪小说和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思维模式,也就转化为文学幻想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法,狐鬼花妖精魅不再是迷信意识中的神秘现象,而成为蒲松龄假幻想创造的文学意象,神仙也不再是宗教意识中不可亵读的崇拜对象,而成为观照人间官僚或某类人的文学形象,多半寓批判之意。《聊斋志异》之所以超越以前的志怪传奇小说,成为这一类小说最杰出的文学名著,根本原因就在于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学的审美方式。
2、蒲松龄是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蒲松龄聊斋介绍 蒲松龄聊斋介绍50字
1、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是信其为实有,“明神道之不诬”;唐人写怪异故事是“假幻设以自见”,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而少现实内容和意蕴。蒲松龄摆脱了“明神道”的观念,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

聊斋是蒲松龄的什么名?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汉族,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

蒲松龄写《聊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著有《聊斋志异》等。蒲松龄出生在清朝初年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从祖父那代起,家道就每况愈下。蒲松龄成年后,生活更加艰难,跟兄弟分家时,他只分到几亩薄田和祖上留下来的三间农场老屋。家中四壁皆空,只好出去给人家当塾师,靠微薄...

关于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资料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

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

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简介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谈狐、仙、鬼、妖,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

介绍聊斋志异两千字
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但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巨著十分有利。他个人科场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却由此而对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促使他把满腔孤愤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揭露和抨击科举弊端作为《聊斋》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应试士子形象。三十多年的农村...

聊斋是蒲松龄的什么
聊斋是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名为《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学技巧,描绘了一个个离奇而又富有深意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涉及鬼怪、狐仙等超自然元素,通过人与非人生物之间的互动,探讨了人性、道德、爱情、社会...

聊斋先生的剧情简介
蒲松龄夜宿小楼,与红狐(刘五可)、白鬼(傅雪倩)相见,闹出一场爱恨缠绵的人鬼情戏。父亲蒲磐寻来,打断蒲松龄美梦,并向儿子痛述家族仕途的重望。山东学道施愚山让蒲松龄赴济南参加下一科考,结果在济南,因为胭脂一案将他卷入矛盾中心。蒲松龄帮助施大人明断是非,还了秀才宿介的清白,结果自己却...

关于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资料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年即有文名,深得施闰章、王士禛赏识。多次参加省试,未能及第,直至七十一岁终成贡生。除中年短暂服务于宝应外,其余时间均在乡里以教书为生。生活贫瘠使他深入了解了底层人民的境遇。他擅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