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的认识

如题所述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基本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往往以一种功利的眼光去对待、了解和认识自然。而中国传统哲学对自然的看法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基础之上。

扩展资料:

可见,中国古代哲学在关于天道与人性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三种不同学说。儒、道虽然对天道是什么、人性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但它们沟通天道人性关系的思想方式基本一致。而佛教不但提出了与儒、道有别的天道论、人性论,而且还提出了有别于二者的一种奇特的思想方式。

宋明新儒学试图在传统天道人性相沟通的思想方式的基础上,把佛教对天道人性的思维成果充实到儒学的体系中去,但也因此导致对天道、人性范畴的片面认识。直到明末清初,王夫之等在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时,才在传统天道人性相互沟通的思想方式的基础上,得到了对天道人性关系的辩证理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中国古代哲学中历来都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这种观点萌芽于西周时期的天命论。战国时期,孟子和庄子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这种观点。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宋代以后,天人合一的观点几乎为各派哲学家所接受,由于解释不同,其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也比较复杂。


在西周时期的天命论中,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因而天人关系实际上就是神人关系。春秋时期,随着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兴起,天的人格神含义受到了怀疑,原始形态的天人关系观点逐渐向着哲学的方向演变。这种演变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进行,一是按照人类社会关系来塑造天,然后强调人事的礼仪法规应以这种被塑造了的天为最高依据;二是把天看作广阔无限的大自然,强调人们行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轻举妄为。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和庄子分别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理论。在孟子的哲学思想体系里,天人之间有两层关系:①天或天命是决定一切事物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人们必须顺从地接受它的安排。②天是人们道德观念的本原,性善来自天赋。因此,尽量保持、培养、发挥自己的心、性,就能侍奉天,认识天。孟子根据自己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来塑造天,然后反过来用这个被塑造了的天为自己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作论证。他追求一种天人“同流”的精神境界,带有神秘主义的性质。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属于另一种类型。他说:“人与天一也”。“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他认为,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天与人是合一的。但是,由于人制订了种种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破坏了自然本性,造成天与人的对立。为了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庄子反对人为,主张“无以人灭天”,否定由社会所积累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庄子这种主张对于社会的进步是一种反动,但是他所提出的人与自然本质上统一的观点,对哲学思想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推进。

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到汉代,演变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董仲舒的这种思想把天描绘为百神之大君,使天以至上神的身份在更完备的意义上主宰自然和社会。后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受到了来自唯物主义和精致的唯心主义两方面的攻击而逐渐衰歇。

到了宋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为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倾向,几乎为各派哲学家所接受。因为当时关于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家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利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命题来表述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一种最方便的形式。

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到明清之际,王夫之继承张载的观点,肯定气是天人合一的基础,认为“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人道与天道即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同一的,说“天与人异形离质,而所继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30
当今社会各类问题突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的思想就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种主张,如“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天人和谐等关系。天人关系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当代价值:

(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当代生态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近几个世纪,人类片面地视自然为任意索取的对象,过高地视自己为自然的主人,机械地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造成了当今全球变暖,生态环境破坏,土壤退化加速等一系列这些问题。

“天人和谐”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有着协调作用。“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不能违背自然、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征服、破环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条件下利用、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是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中国“天人和谐”观所追求的终极性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天人和谐,日臻人生最高境界[9]。

适度开发利用大自然,注重宇宙万物的和谐和循环人们要尊重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依事物的本性自由伸展,顺其自然而不含有人力之强加妄为“常因自然”、“不以人助天”,使自己的欲望顺应自然的法则。要人们克服知识、理性引起的狂妄自大,要人们抑制自己的欲望,收敛心性,顺应自然,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发展观才是可持续发展。

(二)人文精神与现代价值道德观的构建

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失衡。诸如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价值崩溃,亲情隐退、文化失范,严重地扭曲着人性,残酷地吞噬着心灵,最终导致人文意识的淡薄与失落。

因此,以重和谐为核心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在协调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矛盾冲突方面重新显示出重要的价值与生命力。“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学,注重人际和谐, 提倡贵和尚中,讲究心态平衡,为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灵之间的种种偏执,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践履“仁爱”,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0]。

“天人合一”重视价值理性,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指向,旨在强调做人和如何做人。人可以通过存理复性的方法,加强道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这种“厚德载物”的人文关怀,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参考。它对于现代社会转型时出现的“物欲横流”、“道德滑坡”、“文化失范”、“心灵危机”等问题,具有纠偏化弊的作用。

天人相分P18

(四)整体性哲学思维意识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呈现出了一种彼此相因、交融互摄,旁通统贯的整体思维特征。它认为世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万物包括人只是整体的一部分,不存在独立于整体之外超乎整体之外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中,万事万物都相互联系,相互沟通,是一个统贯生命的大生机。这对于因过度发展分析性思维而导致的“片面的分析”、“抽象的分析”,无疑构成了巨大的互补,人类的思考,既需要科学的分析,又需要整体的把握,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观的整体思维,为我们刚刚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思考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3个回答  2023-08-12
“天人合一”“天人互泰”与“天人之分”:天是万物之祖,万物既源于天,最终也归于天。天地之道合而为一,阴阳之气谐而为泰。故“一”“泰”是绝对的,“分”是相对的。一一梁缺
第4个回答  2020-10-30
中国人传统哲学中无人关系的认识,中国人在传统关系中一般直系关系,也就是血缘关系比较亲密,所说的浓血浓于水,而其他的关系就要后天交往

谈谈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的认识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基本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往往以一种功利的眼光去对待、了解和认识自然。而中国传统哲学对自然的看法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基础之上。

谈谈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的认识
1.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的理解通常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对立。这种观点往往导致人们以功利的态度对待自然,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2.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哲学看待自然与人的关系时,强调二者的和谐统一。这种观点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3.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与人性的关系,主要形...

谈谈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的认识
在西周时期的天命论中,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因而天人关系实际上就是神人关系。春秋时期,随着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兴起,天的人格神含义受到了怀疑,原始形态的天人关系观点逐渐向着哲学的方向演变。这种演变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进行,一是按照人类社会关系来塑造天,然后强调人事的...

谈谈你对中国哲学中天人关系的认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有相应的思考。天人关系,也是现实与彼岸,主体与客体,普遍与终极性问题。中国哲学文化,关心的重点不同,哲学思想也就不同。对天(大自然)的关心就是道家,对人的关心就是儒家,对天人都不关心,就是佛家。中国古哲为什么会关注天人关系?因为这涉及到人的价值和意...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互泰”:熔道儒释于一炉,融真善美于一体“天人互泰”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和谐共生关系。“天人互泰”之“泰”,即“安宁”,“泰,通也”,也作“极”、“太”。《易经》中“泰”卦,是阴阳和谐、包容一体的完整结合。“天人互泰”一词...

. 简答题 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天人合一”思想,是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而当代“天人互泰”理念,则是“天人合一”的一脉赓续,是中华文明的崭新绽放,其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天人合一”之“一”,即元、始。“一画开天”、“一也者,万物之...

简述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关于天人关系的代表思想,并说明其优缺点
天人关系是传统儒学的重要议题。这里的天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大自然,另一是指人从大自然领悟出的一些规律与道理,即所谓“天道”。前者指大自然本身,后者指大自然的精神。当谈到天人关系时,“天”有时指前者,有时指后者,有时两者混用,不分彼此,视其内容而定。例如周易中的天乾地坤:天、地是...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对于“天人关系”的论述?
“天”与“人”关系是人类永恒思索的大课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以此展开的。本文特从中国古代经典的天人关系论述入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的特殊含义和微妙的相互关系,进而阐述笔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有潜在含义和重要现代意义的观点。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研究认为,中华文...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其现世价值。(越详细越好,重点说 ...
我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关系的主要特点认为是:和谐的“天人合一”的术语又称之为“原始的天人合一”或“前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经过“主客二分”到高级的“主客融合”(我又称之为“高级的天人合一”或“后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也就是说继承先哲的天人合一,到中西分合一致性再...

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具体指的是什么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天人关系的经典命题。天人关系,是哲人所必然要面对、要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其关键在于对“天”的理解。在原始社会人的智慧尚未开化的阶段,华夏先民将“天”视为有意志的神灵,原始巫术的基本意义就是进行天人之间的沟通,《易经》中所载伏羲发明八卦,其意图就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