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是2019年2月5号。
在中国,由于实行两种不同的历法,新年有不同的定义。
按照公历,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
按照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新年。
过年从正月初一。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扩展资料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时代对其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2018年过年(农历大年三十除夕)是在2月15日;2018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在2月16日。2018年春节放假时间安排:2月15日(除夕)至2月21日(正月初六)共放假7天,2月11日(星期日)和2月24日(星期六)不再休息;2月22日(正月初七)开始上班。
春节习俗:
1、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以及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祭灶
2、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民间称做“扫尘日”。
3、年例
年例,是最古老的习俗之一,由上古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其主要礼俗内容是敬神、游神、摆醮、祭礼社稷,主旨是酬谢神恩,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
4、拜岁
岁首拜祭岁神,迎春接福。拜岁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悠久的传统风俗之一。在辞旧迎新之际,都要感德神灵(祖先),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
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所以人们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福。时至今日,春节祭祀依然是春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敬天法祖与亲情伦理是春节历久弥新的重要要义。
5、拜年
拜年是自古就传承下来的年节文化传统,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