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造反,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我们说他造反很大的原因是他的儿子另立了国号,架空了魏国的政权。
曹操曾经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觉得他将来不是家族祸乱的缘由,告诫曹丕与他保持距离,不可倾心之至。但是曹丕私下和司马懿关系较好,数次出面保护司马懿。曹操的死是司马懿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即使在曹操死之前司马懿的职位也有着逐步提升,但曹操死后,司马懿的官职可谓是“三级跳”
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司马懿从此平步青云,第二年便被提升为尚书官职三品,注意这是一个文官,曹丕每次出征必定会让司马懿坐镇许昌治理,可见对其的信任程度。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临终任命四人为辅政大臣,此处我们注意一个细节,这四个人分别为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此时,司马懿的手中是没有兵权的,主要的兵权都在曹真手里。但是,孙权于同年8月率师北上,派诸葛瑾猛攻襄阳,而司马懿临危受命,在襄阳重创诸葛瑾的部队,从此开启了他军事生涯的全新一页,并于同年拜为骠骑大将军,官职正二品,位列三公之后,并且凭借此战,司马懿逐渐拥有了兵权,并且将他统帅的才能逐渐发挥出来。
公元228年,司马懿以急行军直逼孟达,在孟达造反之前将其彻底击溃,并取下其首级传首京师。孟达原本认为司马懿大军开到大概一个月左右,但实际司马懿只用了八天就到了新城,这是“兵贵神速”的最好诠释,司马懿此举更是奠定了日后魏氏政权中流砥柱的地位。而此时曹真在干嘛?曹真正在西线与诸葛亮展开决战,无暇他顾。
我们可以注意到,当时整个魏氏政权在司马懿之上的只有3个人,曹叡,曹真,曹休。全部都是姓曹的,此时司马懿造反几乎不太可能。
公元228年,也是在这一年,司马懿迎来了一个契机。曹休因为不听司马懿的劝告,冒然相信吴将周鲂,派大军前往东吴境内接应周鲂投降,结果在石亭遭遇陆逊埋伏,开启了石亭之战的序幕。在战役初期,曹休错误的估计了东吴的兵力和决战的姿态,以为本方的军团仍然处在优势兵力中,结果陷入重围。后侥幸得到贾逵日夜兼程的驰援,才没有导致大军全军覆没。此战之后不久,曹休便羞愤死去了。
石亭之战曹休率领10万人,其中有相当多的虎豹骑精锐,虽然明的账面上有1万俘虏,损失不会超过5万,但在三国时期,这已经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了(蜀国人口100万,常驻部队是10万人,吴国人口230万,常驻部队23万,魏国人口是500万,常驻部队是60万)。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一出祁山,马谡所率领的1万多蜀汉精锐在街亭被张颌击破,直接导致了整个战局的扭转。蜀国当时出兵10万,算上后勤补给和护卫,真的能上前线的大概有6万人,而抽调出的男丁差不多每5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当兵的(100万人口,去掉老弱妇,差不多也就这样了吧),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战斗无法继续下去的原因。
司马懿的地位得到了巩固,此时位在司马懿之上的只有曹睿和曹真了。
公元229年,司马懿拜为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曹真不顾陈群的反对,与司马懿一齐出兵伐蜀。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此处注意一个细节,就是曹真所率领的部队出的是子午谷?这个名字很熟悉吧,没错,就是魏延力荐诸葛亮的著名计谋“子午谷奇谋”所在的位置。会逢雨季,汉中艰险,大军行路艰难,无奈班师回朝,这也引证了当时诸葛亮的顾虑,子午谷乃人迹罕至之地,没有行军用的栈道,天时地利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容易遭到魏军的埋伏,这也是魏延“子午谷奇谋”比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公元231年,曹真病死,其子曹爽继承了他的爵位。曹爽的继位,是魏氏集团对于朝政的掌控能力逐渐削弱的一个信号。曹爽在上位起初对于司马懿还是谦逊有佳。
公元239年,曹睿病死,曹芳继位,因为嫡系曹氏的人才已经严重匮乏,况且司马懿是外姓,不能单独托付重任,于是曹睿临终将曹爽任命为大将军,尚书。从此,曹爽凭借着曹芳嫡系这一层关系,便开始目空一切,在朝野上横行霸道,魏氏政权内部出现了不和谐一幕。“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亦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后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于是完全掌握京师禁军;他的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另一方面进一步在政治上压缩司马懿的空间,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朝中要职,如任丁谧、何晏、邓飏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员;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权柄;同时令尚书奏事时先向自己汇报,由自己权衡轻重后再询问司马懿,其后渐渐连询问司马懿对政令的看法都不做了,开始自专政事”----引用一下百度百科
经过这一系列的轮换,司马懿已经晋升为太傅,官职一品,位列三公之首,但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官。司马懿集团就这么被架空了。
曹爽做了五件大事,彻底拖垮了魏氏政权,让自己的亲信安插在禁卫军和朝中要职,把持朝政。
彻底架空了司马懿,让司马氏集团极度不满
不听从司马懿的劝告,盲目动用大军进攻蜀汉,被蜀汉大将军费祎击破,撤退变成了溃退。
不听其弟曹羲的建议,奢华无度。
不听从司马懿的劝告,贸然出兵,导致了吴兵击破柤中地区,魏军损失严重。
屡次篡改朝政,祸国殃民,殿上佩剑,祸乱纲纪。
以上这些大事引起了魏国多数有识之士的不满,同时也使魏氏政权失去了威信。曹爽族的行为不但违背了顾命大臣应有的本份,也使魏国国力衰退。以上的原由为日后司马懿的政变创造条件,其实司马懿起初并没有政变的想法,到是他两个儿子甚是积极。司马懿大半生都对魏氏集团忠心耿耿,这实在是莫大的无奈。
司马懿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被逼的不能不反,我们应当肯定他的政绩,至少在诛灭曹爽一族后,社会得到了一定的繁荣和安定,司马懿指挥开荒农田,兴修水利不计其数,极大的缓和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力扭转了魏国颓势的局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司马懿的“谋反”也是一种众望所归,当时的朝政腐败凌乱,国势日益衰退,有识之士都盼望能有一个力挽狂澜之人站出来。所以司马懿一定程度的顺应了潮流。
再来说鲜卑族,人家鲜卑族也不是白痴,曹爽什么货色至少不能目染,但也能耳濡吧?曹彰30岁便以中郎将的身份北上平叛,并降服了鲜卑族大将轲比能。人家只认“黄须儿”或者是“曹操”的名号,你曹爽算个什么东西?况且曹爽祸国殃民在当时已是人尽皆知,这时候谁帮助他,谁倒霉啊?
司马懿造反时,掌控全洛阳兵权,曹爽为何不向鲜卑族求助?鲜卑人是忠于...
孟达原本认为司马懿大军开到大概一个月左右,但实际司马懿只用了八天就到了新城,这是“兵贵神速”的最好诠释,司马懿此举更是奠定了日后魏氏政权中流砥柱的地位。而此时曹真在干嘛?曹真正在西线与诸葛亮展开决战,无暇他顾。
司马懿发动兵变后,曹爽为什么直接放弃反抗?
另一方面,对于曹爽贪图荣华富贵,促使其不敢冒着风险,和司马懿继续相抗衡的重要原因。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怕曹爽会绝境反击,于是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三 同时,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
司马懿起兵造反时,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权,为何无动于衷了呢?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并非是想篡夺皇位,而是曹爽为了和司马懿争权多次插手军中事务,结果造成了伐蜀和对吴战争的失败,加上曹爽排斥郭太后,引发了朝野上下极大的不满。而且曹魏皇族和世家的关系一向紧张,所以其他世家出身的大臣也大多支持和他们一样出身世家的司马懿。政变发生以后,郭太后下了懿旨支持司马...
为何司马懿控制住皇城就掌握了政权,曹爽为何不调兵平叛?
反观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司徒高柔接受太后的旨意(其实也就是司马懿的命令),以代理大将军之职进入曹爽军营,接管了曹爽的直属军队;而太尉蒋济更是紧跟司马懿,共同指挥军队驻扎在洛阳城外。大家知道,司徒、太尉都是三公级的高官。他们俩的这种表现,实际上表明与司马懿共同进退。因为,凭他们的...
司马懿起兵造反时,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权,为何无动于衷?
这样,魏国由曹姓改名为司马。很多人奇怪,当司马懿骑兵造反,篡夺了曹家积累多年的皇位,当时曹爽与皇帝都有兵权,为什么对这一切都是无动于衷?这一切归根于曹爽在位辅政期间,一直飞扬跋扈,得罪了满朝的大臣。无论是老臣还是功臣,对曹爽都不支持。从当时曹魏政权的内部分工。受魏明帝的托付,司马懿与...
司马懿起兵造反时,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权,为何无动于衷?
首先,司马懿不是造反,当时,曹爽才是大权在握,打压异己,欺凌皇帝,也就比董卓差一点,曹魏政权反曹爽势力很大,从太后,皇室,开国元勋,到士族阶级,明显对曹爽不满,他们有些人直接参与了这场政变,有的选择了默认,应该说进行的很顺利。还有很多人说曹爽不投降基本完爆司马懿,这只是表面的罢了...
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救援?
1、司马懿的行动得到了郭太后的全力配合,郭太后发布诏书帮助司马懿有大义名分获取军权,诏书也为司马懿的政变行为背书,此时夏侯玄要动用军队反抗,从理论上就是谋反,夏侯玄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2、史载:(夏侯玄)与曹爽共兴骆谷之役,时人讥之。魏正始五年(244),曹爽为主帅、夏侯玄为副帅发动的骆谷之役(也做骆口之...
曹爽当初已经完全掌控了天子和兵权 曹爽为何投降那么快
司马懿向洛水发誓,承诺曹爽不取他及其兄弟的性命。这个时候桓范建议曹爽可以挟天子号令天下兵马勤王。但是曹爽听取不进他们的建议,并且做出了决定:乖乖向司马懿投降。然而,在高平陵事变前夕,曹爽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掌控了天子和兵权,而且他的门客内也有一大批得力手下,那么,曹爽为何会这么快投降了呢?▲高平陵事变图曹爽...
司马懿在发动政变的时候 曹操旧部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当曹爽将军得到消息时,他没有立即寻找反击,而是决定立即投降,政变和平的结束了。然而,当曹爽投降时,和平共处的条件已经达成一致。司马懿稳定了朝廷后,他们被抛弃了,曹爽等人都被处决了。司马懿洗劫了曹魏的家族并摧毁了它,使得曹操的后代没有机会复仇。那么,为什么所有效忠曹操的老人都不誓死保护老...
在司马懿选择造反时,曹魏大臣和军队为何会集体倒戈?
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曾托孤给曹爽司马懿二人,希望他俩能一起辅佐曹芳。然而事实上曹爽不久之后便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将其架空,司马懿为此不得不装病,骗取了曹爽的信任。曹爽的失败有几个原因,除了曹爽本人才智平庸以外,曹魏制度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曹魏吸取袁氏败亡的教训,严格提防本族王爷,曹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