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称呼日本为什么

如题所述

日本。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睿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卑弥呼为亲魏倭王。直到7世纪后半叶(唐时期),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

从东汉到隋以前,朝廷和倭国总体上讲是册封与被册封关系。《宋书》上记载,倭王赞死后,珍、济、兴、武四个继任者都曾经遣使贡奉,并求朝廷授予倭国自己提出的封号。7世纪初,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国力的增长也使得当时倭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了当时隋倭两国的交往当中。《隋书·东夷传》“倭国条”记有倭国的国书:“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唐高宗时,倭国还与唐发生战事。

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为“日出之国”,即日本。

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到向唐朝通告更号事宜再到最终获得唐朝的承认,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扩展资料

白江战役倭国惨败后,最迟在天智八年(公元669年),倭国已经决定把对外的国号改为日本。至于改号的原因,往远说,可能是与隋唐以来倭国争取对等外交的愿望有关;往近的说,也不排除通过改变对外的国号来消除白江战役后其在东亚国际格局中的消极影响这种可能。

所以,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所灭之后,日本在公元669年遣使入唐朝贺,这次遣唐使在朝见唐朝官方时,很可能就已经向唐朝提出倭国对外改称“日本”的事。此事在《古今图书集成》上有记载:“咸亨元年,倭人始更号日本,遣使贺平高丽。”

但是,倭使的提议可能最初并没有被唐朝所承认,有日本学者认为是日本国内有意篡改了公元671年唐朝国书中“倭王”的称谓。天武天皇上台后,中断了与唐的外交关系。只是到了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日本才决定与唐朝恢复外交关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为首的代表团使唐。

可能正是从此次往来开始,中国朝廷才正式承认了日本这个国号。由于当时是武则天主政,所以才有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上“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的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倭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而在中国的三国时期,中国人使用倭去代表日本
日本”一称迟至公元7世纪末才在中国出现。《旧唐书》记载日本人由于不喜欢“倭国”的名称,因此将国家的名字改作“日本”,其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27
唐朝时期——倭国

倭”这个称号最早出现远在唐朝之前,汉朝时期已有此称谓。在我国古代,起先称日本为“倭”,较早见于文献的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海内北经》)成王之时,越裳献雉,倭人贡畅。(王充:《论衡·恢国篇》)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自西晋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倭立传以来,史不绝书,中国人对东方海中倭国的情况,逐渐有了具体而深入的认识。 所以在唐朝时期称呼日本倭国

除“倭国”之外,日本还有其他别称

东瀛

东海。刘禹锡《汉寿城春望》诗:“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后亦称日本为“东瀛”。如《东瀛诗纪》为俞樾所编之日本诗人诗集。中国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瀛”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大海”。“东瀛”即指东海。中国与日本有一衣带水相隔,这一水指东海,因此用“东瀛”借指日本。

东洋

①元、明以今南海东部(约自东经110°以东)及其附近诸岛(今加里曼丹岛及菲律宾群岛等)为东洋。见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明张燮《东西洋考》。 ②清以来,因日本在我国之东,又习称日本为东洋。清王之春《东洋琐记》,即记日本事。

扶桑

古国名。《梁书·扶桑国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按其方位,约相当于日本,故后相沿用为日本的代称。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另外,“琉球”不是日本的别称。
第3个回答  2010-07-26
倭寇
倭寇”的由来
所谓“倭寇”一辞的由来,是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记载“日寇○○(某地名)”而来,在此“寇”当动词,即“日本侵略 (某地名)”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另一方面,在16世纪丰臣秀吉对朝鲜半岛出兵、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里,两国的人民都称呼日本军为“倭寇”。而在往后的排日风潮中,倭寇更成为尊敬日本人的用语。
第4个回答  2010-07-26
《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可见唐朝称呼日本为倭国,但他们已把日本改为国名

唐朝时日本的名称是什么?
1. 唐朝时期,日本的名称先是倭国,后来改为日本。2. 倭国在7世纪后半叶决定将对外国号更改为日本,这一过程经历了历史的发展。3. 白江战役后,倭国最迟在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决定与唐朝恢复外交关系,并派代表团使唐,此时中国朝廷才开始正式承认日本这个国号。4. “扶桑”是中国对日本的代...

日本在唐代叫做什么?
1. 日本在唐代的称呼有“倭国”和“扶桑”。2.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倭国即古倭奴国,而日本国则是倭国之别种。3. 唐代初年,日本多被称为“倭国”,这一称呼在当时较为普遍。4. 武则天称帝后,将“倭国”的称呼改为“日本”,从此该名在唐代正式启用。5. 今天的日本在历史文化上有很多延续...

唐朝的时候管日本叫什么
在唐朝,日本有2个名称代指:倭国和日本。具体史书记载:《新唐书》记载: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意为咸亨元年即唐高宗之前,日本一直被叫倭国,之后,更名日本。但日本是当时官方叫法,民间叫法还是倭国。

唐朝时日本的名称是什么?
唐朝时日本的名称是倭国、日本。在7世纪后半叶(唐时期),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到向唐朝通告更号事宜再到最终获得唐朝的承认,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白江战役倭国惨败后,最迟在天智八年(公元669年),倭国已经决定把对外的国号改为日本。...

在唐朝中国人把日本人叫什么
东瀛人,指的就是日本人。东瀛,日本(日文:日本国,前660年2月11日-)的别称。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唐朝称呼日本为什么
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为“日出之国”,即日本。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到向唐朝通告更号事宜再到...

日本在唐代被称为什么
日本在唐代被称为倭。日本古称西潘戈 在隋唐以前日本称为倭国 后来,有些中国文人过去欢称日本为“东瀛”或“扶桑”。东汉称倭国、三国魏国称邪马台国,前两者时日本不是统一国家,有近70—100个国家,其实应称为部落,邪马台为大部落有实力的,地点在今日的北九州地区。后唐称扶桑国,东瀛是指方位地区...

唐朝日本叫什么
而“东瀛”则指的是东方的海洋,也就是日本所在的地理位置。这一称呼体现了唐朝时期中国对日本的地理认知,并且展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在唐朝的文献记载中,“东瀛”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代日本,至今仍然被一些人使用。这一称呼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体现了对地理位置的深刻...

请问"日本"在我们唐代时叫什么?
1、在唐朝的时候,日本叫扶桑,在明朝早期的时候叫东瀛。2、日本的君主称为“天皇”。第一个应用“天皇”这一称号的,应该是在推古朝摄政的圣德太子吧。他在遣小野妹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之前都以的日本统治者“王”或“大王”作为称呼。我国《宋书...

中国唐代时日本叫什么?
《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可见,日本得名与日出有关系,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现在的国名。中国文人过去喜欢称日本为“东瀛”或“扶桑”。“东瀛”一看就知,是东面的海洋国家,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