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张信哲写的是什么书?

大家谁能告诉我啊!他写的是什么书 叫什么名字啊

是《玩物哲学》


收藏对我而言,就是”一再的洗淘自已生命”的过程从一决定收集某个东西开始,它就成为你生命部分的印记,一开始,你惊喜于世界的开阔,随着藏品的增加,你满足于生命的丰富,直到它们成为你生命的包伏,你不得不重新思考,留下什么,放掉那些,让自已有新的空间。而经过这样的循环之后,你会发现自已更精粹,像淘洗出的沙金,闪闪发光。

所以收藏的哲学对我来说,不在拥有什么,而是如何挑剔,再挑剔。这样人生不会很辛苦吗?某方面可以这么说,但如果你把收藏当作追求知识或追求真像,那就不得不挑剔了,希腊人从贝壳的螺旋中看到了自然永恒的黄金比例,我想绝非偶然,从苏格拉底的数学,柏拉图的哲学到荷马的史诗,只有如此严紧的民族才能找到这样完美的公式,所以我们能不挑剔吗?

而挑剔对我来说的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浪废生命,而我一直很喜欢”生命,就该浪废在美好的事物上”这句话,而什么又是值得用生命去交换的美好呢?我说是”生活品质”因为好的生活品质绝对是创造美好回忆的最佳元素,也是我们努力的动力与快乐活着的最好的理由。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用来追忆台湾这些年来进步之下流失的美好,希望这些零碎的片段能成为某些人创造更好,更美的将来的一些灵感。

收藏也是一种life style

收藏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实践过程。

我喜欢把收藏,说成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它是一种典型的个人行为,随着你的成长、经历,透过藏品,崭露你对于生活或者文化的一种响往与心理投射,甚而诱发你对于美的赏识潜力。

它的过程往往是从不自觉的一种想要拥有的原始情结,一路跌跌撞撞抵达自觉明晰的提升过程。是的,收藏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韵律与节奏。

我向来觉得收藏其实只是一种行为,玩才是真的目的。

很自然地,在收藏的过程中,寻找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不仅你在找东西,东西也在找你,就这样玩出心得、玩出乐趣、玩出知识、也玩出兴致来。多走多看,眼力自然就会变好!

我先试着解释一下,个人对收藏的看法。

很多人以为,凡事只要牵扯到收藏,脑中就会浮现老古董的画面,我其实不太喜欢给它扣上这样一顶帽子。因为收藏绝对不会只停留在这么表层的意念。

其实,收藏比较像是一种life style,是选择与生活联结的某种形式,或者也可以说是对于美学或艺术的经验辐射,它就好像写日记一样,也如同你袅炊@本书。我认为看待收藏不要太沉重,而是要尽量从愉悦、轻松的角度出发,这样才不会得失心太重,而且成就感也会大些,正所谓玩物不丧志,就是这么一回事。

还有,收藏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或者是让生活更美好的手段。

透过寻寻觅觅的过程,经历了包括原始、精致、简约、现代、质朴、繁缛的美,它不再只是停留在拥有某一样古董的兴奋,而渐渐会衍生、激发出一种深刻、喜悦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它是很环保的!

在过程中,我收集了很多关于收藏的资料,曾经我看过一本欧洲图书,内容是介绍有着很丰富收藏的老酒店,其中有一个酒店的老板说:「一个好的酒店要有一些元素,像古董地毯、家具,还有银制嬷藉B水晶杯、磁杯等…」,他还说一家顶级的老酒店一定要有自己的样子或姿态,而这也就是我想说的,一种生活的态度。

所以,我喜欢将收藏与生活结合的感觉,而不是将之束之高阁,完全在日常生活中不起一丝涟漪的。比如说,想让屋子里的氛围来点不一样的况味,一张复古的太妃椅,配搭充满时尚感的现代家具,就会迸发出让人惊艳的效果。

相对地,如果你堆了满屋子的古董家具,空间的美感反而会出不来,这跟穿着打扮是一样的道理。毕竟这些所谓的古董,最原始的意义不也是被拿来用的,东西用了才会有升值的感觉。所以如果能巧妙的运用收藏品在生活之中,不管是用来点缀也好,或者直接拿来使用,都能发挥画龙点晴的效果,同时它也可以让你的时尚生活增添一抹文化气息。

还有,一旦进阶到收藏的意识阶段,你就会很自发性的想要袅知�v、美学或艺术史之类的书籍,以拓展自己的知识。当然,收藏的过程难免都会有看走眼的意外发生,不过一笑置之吧!错误的经验也能使自己累积经验、增加知识,觉得就别太再意了。

收藏让我更热爱并珍惜生命,也更懂得挖掘或享受生活中潜藏的乐趣,即使是很微小的快乐。虽然说收藏要靠缘份,不过收藏的意义绝对不只是收藏本身,因为就在你与藏物相会的路途上,快乐人生已然在其中。
从收藏看世界

「收藏会不会是一种从现实逃脱的方式?」

如果从外人的眼光来看,或麦桊u的有那么一点回事。也或扣A几乎要用一种肯定的语气这么讲,看着一个人眼中只有藏物,入迷专精的程度,丝毫不受外界纷扰所影响,这不是逃脱现实是什么?

不过我的看法很不同,如果说收藏是逃离现实,倒不如说收藏让你望向了另一片更宽广的世界,拥有更开阔的心胸。

每个藏家都有各自的收藏主题,我对收藏的热爱,比较是纯粹的兴趣所致,就如同收藏和歌唱,一个是嗜好,一个是工作,两者对我而言都很重要,无法去比较的。

我无法确切的说究竟是收藏影响我多一点,还是成为一名歌手,只是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喜欢什么,便要深入去了解,走马看花是学不到东西,也看不见事情的本质。

而收藏的乐趣不完全在于拥有,更多是来自于探寻的过程,从零到有、从无知到知、从模糊到清晰,小小的一只藏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展现在眼前,过程中所经历的人事物,彷佛是人生的缩影,足以让人明心见性。

人家说玩物丧志,但如果偶尔为之,倒也不失乐趣。

有些朋友喜欢问我,收藏过程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更惜物,更不忘本,更爱自己生长的土地。

有时候欣赏古代的工艺技术,都不禁会钦羡他们的纯真,因为只有如此才可能产生那般纯粹的创意!对照现在这个一日千里的文明社会,不是说文明不好,只是凡事求表面的快速与新奇,却忽略了关照事物最本质的情感,这才令人觉得感慨。

话说回来,收藏还原了历史,让你回溯到最初的状态,看清我们从何而来,过程中内在的心里也彷佛不断地向内探寻,这是相当有趣的地方。

除此之外,收藏也让我学会了取与舍。过程中,总会历经贪婪的阶段,什么东西你都想拥有,可是现实不可能让你每件事情都如愿的,即便你很富有,也不可能得到每一样东西,再说东西也带不走,太执着只会苦了自己!

所以说收藏对我而言只是一种乐趣,一种求知的乐趣。

我想起自己很欣赏的一位淡水瓮子王,他没有受什么教育,看起来像个乐天的农夫,不过却对台湾民艺很专精、很有见解,是非常用左涨玲帘a。他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民俗典故,我欣赏他对收藏的热情没有目的性,纯粹是出自于喜欢、爱惜的心情而已。

而在收藏的过程中,为了找寻一个心中的宝物,走遍全台湾的各个角度,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然后体验到努力与获得的感受,着实磨练了我的毅力和耐心,这都是在收藏过程中额外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的是,世界这么大,人如此渺小,可是透过一件件藏品还原历史,也间接还原了自己的原来面貌,让你更贴近自己,也更明了自己的位置。正因为如此,当你望向世界时,你的心会无所惧地拥抱它,而这种快乐就是最大的获得!

老玻璃之约

花瓶是我玻璃收藏的第一件,也因为它开启了玻璃藏品的另一扇窗。

话说我与花瓶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北上念大学的时候。

挥别了纯朴宁静的斗六城乡,也道别了每一个曾经在我成长记忆中暂留的景象,我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新鲜学子,踩着快捷的步伐,涌入相较繁华喧嚣的台北小城,期待一个崭新的生活以及不一样的世界。离家几百哩不再是哼唱的旋律歌词,而是如此真实。

也闭O命运的安排,北上求学,我的学校就座落于淡水河岸旁,相对于台北还要来的古朴的关渡小镇。

也因着关渡离淡水小城有着地利之便,所以下了课或者闲闲没事之余,随兴搭乘公车,或者跳上火车往淡水行去,无所事事的闲逛亦或三五好友排坐在淡水海口欣赏落日余晖,便成了排遣空档、磋砣美好时光的兴之所好了!

淡水小城有一种很独特的氛围,蜿沿的街弄、起伏的楼舍,构成淡水鲜明的层次与盎然的古意。

早些年的淡水,有钗h贩售古董文物的特色小店,如今虽然还遗留下零星几间,不过大多被时兴的咖啡馆取而代之。

我走着走着,脚步伫然停在一间大门开敞的店家前,突然煞车是因为这家店真的有点突兀,它是一间米店,店老板是个很性格的人,不过门口却瞻F一个透明玻璃柜子,透过几净的玻璃,柜子里整齐秽韪F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古瓮、玻璃花瓶、以及仕女使用的手饰等,当下我的目光被一只色彩鲜艳、线条优美的玻璃花瓶吸引着。

我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心早被它那斑斓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给揪摄住,对当时的我而言,它真的是一只很美丽的花瓶,而且让人才看一眼就觉得心动。

开口问了价格,可不便宜呢!尤其对一个没什么经济能力的学生而言,根本是买不起的。不过虽然无缘拥有,但欣赏总能够吧!于是之后每次来到淡水四处走走逛逛,就会不自觉的来到这间米店,看看那花瓶还在不在,没想到这么闲逛着,倒也训练了不少识货的眼力。

像我还记得在淡水老街的交叉路口有间专门卖老东西的精致小店,店老板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女士,她总是一身吉普赛的穿扮风格,我非常喜欢这家店,除了布置很吸引人外,店里的每一样老东西都非常有味道,看得出来女老板的品味。

后来我听说她是位画家,才恍然大悟难怪她的眼光这么好,选的东西都很有特色;不过因为每一样商品的价格真的不便宜,所以每次去也只能window shopping,喂食视觉对美丽事物向往的渴望罢了!

话说回来,我的第一支花瓶其实是朋友送的,原本是放在神桌上,后来因为其中一支丢了,但花瓶都是成对的,所以朋友就把剩下的另一支送给了我,它是一支牡丹瓶。

牡丹瓶是台湾玻璃花瓶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因为牡丹象征富贵,通常在它的瓶身中间会有一朵无色透明的牡丹花陪衬,因而取名牡丹瓶!

牡丹瓶有大有小,它的瓶身呈现优美的线条,宛如女人柔美的颈线,多半的颜色都很鲜艳,且以红色与蓝色较为常见,绿色和黄色较为少见,但也有双色绞胎极具流动感的作品。

在台湾的社会中,因为信仰的缘故,花瓶要算是很重要的家庭粮],几乎可说是不分贵贱贫富,每个家庭的供桌上都至少会有一对花瓶,用在初一、十五祭拜祖先、敬拜神明时,插上鲜花,成为五供之一。

也因为花瓶在台湾文化所占有的重要性与普及性,使得遗留下来的花瓶藏物为数颇多。念大三的时候,因为出了唱片成了歌手,开始有一些经济能力,我开始比较积极走遍台湾,收集一些不同年代、不同工艺、较具代表性的花瓶,收到现在也有上百支的数量了。

而除了花瓶外,我也买了不少很漂亮的玻璃冰碗、水壶、杯子及盘子等食器。主要是因为台湾位于亚热带气候区,炎热的气候促成了独特的冰食文化,也因此产生了钗h富有艺术价值的食冰器皿。

通常,盛冰当然以玻璃材质的器皿最为恰当,也最能烘托出冰食沁凉于心的口感!于是,从早期最简朴实用的冰碗、冰水杯、水壶,到晚期注入了各种工艺装饰性的花纹图案,无形之中吃进口里、看在眼里,愉悦的饮食文化更是不在话下。

除了冰碗、冰壶、水杯之类的玻璃用品,我还收了好几套看花,所谓的看花其实是客家文化的一种习俗。在造型和材质上,客家文化的看碗跟一般的玻璃冰碗没什么两样,不过对于早期的客家人而言,看碗几乎是每个家庭神明厅里的供桌必备的,而且一定是一组五件,就是俗称的五供,这个在日据时代尤其兴盛。

而客家文化的看碗习俗,就是在五个看碗里瞻W女红刺绣的美丽花饰布(称为看花,这个在稍后章节会作介绍),诮b冰碗上,当做祭祖拜神的清供,看花平时是挽菄满A要祭祠时就会打开来。

而看碗乍看跟玻璃冰碗其实没什么两样,只是更早之前,因为玻璃制品还很昂贵,一般家庭都是拿高脚瓷盘来放东西,后来玻璃器皿成了流行的玩意儿,就被拿来大量的运用,而且因为雕刻精致、颜色与纹饰都清丽典雅,也为居家缯ⅣW添了不少情趣。

欣赏这些文物的过程中,我常想,台湾过去的民间工艺文化如此精致,创意无远弗届,我们应当回头看看老祖宗的微妙巧思,说不定可以启发我们更多的美的意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趣。

东南西北买

在我开始工作赚钱之后,收藏的过程便从寻宝晋升至买的阶段。

因为付出的是金钱,所以就会更在意买了些什么、合不合价值;为了买到心目中的理想藏品,便开始像地毯式搜寻般,跟着同好在全省各个乡村小镇找货,那是一个疯狂但成长最快的收藏阶段。

好像无可避免的,一旦你开始有经济能力,能够用辛苦赚来的钱买到心目中的理想藏品,除了精挑细选、爱之所买,你的收藏神经会变得益发敏感,看货找货的欲望也会节节高升,毕竟好的藏品所费不赀,你总是希望买到超越金钱价值的好东西。

在做了歌手之后,用自己的能力赚了些钱,虽然偶尔还是习惯性的跑去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寻宝,不过收藏的目标大致已慢慢转移至古董店。

由于当时台湾民艺的资料很残缺,除了一些学者慢慢地在民间做田野调查、累积资料,大部份还是得靠那些熟门熟路、经验老道的古董商口耳相传,这些古董商个个是能言善道、长袖善舞,而且相当好客,加上我本来就对收藏求知若渴,于是常常在买了东西之后,便到古董店里去串门子、嗑瓜子,和店老板天南地北的聊,日子久了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那段期间很好玩,我对收藏是满头热,不但一天到晚去逛古董店,也认识了蛮多收藏同好,日子久了、交情够深了,那些古董商还会组团让我们跟着去穷山僻壤的边垂小镇,拜访各个区域的第一手贩子,见识他们找货的过程。

这些所谓的第一手贩子多半是当地收旧货的居民,货源都是直接去老百姓家里寻问,收来的东西都是论斤论两卖的,销售对象则是古董商;通常古董商朋友会礼遇我们这些客人,让我们先挑完了东西,然后他们再挑。

比较常光顾的古董店,像高雄的Miss Yang、彰南路的大蔡小蔡兄弟等,都是认识几十年的朋友,这些朋友个个都很健谈,大家都对台湾民艺有很大的热情。

像Miss Yang算是圈子里少数的女生,我和她相识有七、八年之久,当初也是藏友介绍才认识的。她常常很大胆的在全省走透透,深入乡间民宅去挖宝,然后从当年一个收藏爱好者成了古董商人。

Miss Yang是那种很好客、很随性,但行事低调的人。她很早就开始有系统地收集台湾老玻璃艺品,我有很多宝贝就是跟她买的。现在她在高雄市苓雅路的市局民宅开了间很隐密的古董店,因为没招牌,所以一般人经过可能压根也不会想到这里竟然卧虎藏龙。

另外,由于老家住在斗六,我只要回去就一定会去彰南路一带的民艺店闲晃,大蔡就是在那里认识的。这个老板很有趣,性格也很随性豁达,喜欢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每天经过他的古董店,总看到他在门口烤肉,平时他就到处钓鱼、打猎,是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

大蔡其实是半路出家来卖台湾民艺的,弟弟小蔡则是圈内相当有名的古董商。大蔡和老婆原本住在台北,但因为俩人都喜欢乡间生活,所以就毅然搬到中部,每天不是聊天、喝茶、嗑瓜子,就是到处玩耍,生活过得相当惬意,他们贩售很多生活古董,价格很合理而且能够跟现代空间结合的很好。一直到现在,大家成了好朋友,我还是时常去拜访他们,并吸收最新的讯息。

其实古董店逛多了,透过店老板的穿针引线认识了很多收藏同好,同好之间一个拉一个,彼此再串联起来去开发新的古董店,而那些店家也很好玩,常常是一通电话拨过去,他们就在店里把茶泡好,等着我们谈天说地。

就这样,几个同好走得愈来愈近,大家有志一同对收藏着了迷,便也呼朋引伴三不五时在下班后,连晚壑]不吃的就挤在一辆车子里,全省东南西北的走,常常三更半夜还在荒山野岭里闲晃着。

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在全省四处收购,成员有做广告的、做设计的、当老师的人,大伙不但一起找货,也一块研究藏品,对于收藏的知识便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

我的想法是,这些老东西再过几年就会消失,现在不收更得何时,所以有幸碰到同好,我们固定三、四个成员,一个月在全省跑个四、五趟也是小case。

我算是蛮用央A而且完全是自发性的,除了勤于找数据、翻书、做笔记,也绝不吝于请教古董商及藏友,不过古董商多半是舌灿莲花、很会说故事,但不一定讲得全是有根据,因此最好能够多听多看,然后再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自我架构成一个藏品知识的系统!

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成长最快、进步最多、并奠定专业收藏基础的时期,当然怀念也特别多。

所以,如果你也真心喜欢台湾民艺,我想透过这样的模式,多跑几个古董店,多与同好们交换讯息,再加上多袅炕A并勤于到各个地方去看货,拓展鉴赏藏品的眼力和知识,我敢说你对藏品的眼力与知识一定与日俱进,而过程中你也一定会获益良多的!
藏身所在—红眠床

一开始,是缘起于一场台风过后。

某一年的台风过境之后,平静的街道被狂暴的飓风一扫而过,显得狼狈不堪,不过这却是捡宝物的好时候。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我一个人在斗六老街上闲晃,路边尽是一些因受潮而被丢弃的成堆杂物,走着走着,居然发现了一个有围篱和天貌漪鶦v床被丢弃在路边,在那之前我从数据上早就知道,「红眠床」的名字是取自闽南语发音,因为是由两个单人床拼成一个双人床,于是有八个脚,又叫作八脚床,多半作为嫁妆用。

刚看到这个红眠床的时候,我因为内心太兴奋而一直发抖,赶紧跑回家跟我老爸讲,祈求他让我搬回家,结果却反而被骂到臭头,不过我实在是不死心,于是跑回红眠床那儿去,既然不能拥有整张床,脑筋动得快的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上面的雕片、床栏杆、插角硬是拔了下来,如果没有记错,这些零件应该还藏在我仓库的某一个角落。

虽然从现在的眼光看起来,那张床实在不怎样,不过因为是生平第一次捡到家具类的宝物,心里难免兴奋不已。而那次之后,我还捡到过太师椅,而且那次学聪明了,没有向父亲报备就径自地搬回家了,不过椅子最后好像还是送人了。

至于我买的第一件家具,应该就是红眠床!不过这张床可是有故事的。

88年我刚好开始出片,没想到第一张就红了,但由于年底要去服兵役,因此同一年间唱片公司帮我规划了三张唱片,从三月第一张到了十二月初就出了第三张唱片,每一张都是紧锣密鼓,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而且就在我第三张唱片一出后不到四天,又要入营去服役,那一年我真的过得很惨,所以我决定要送给自己一个礼物、一个纪念品,好好犒赏自己。

某个晴朗的午后,趁着没通告的日子,我一个人跑到三峡去,然后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张很美的床,当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仅只是中等,不过因为那是我买来慰劳自己的第一张床,也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了。

为什么会想要买床,而不是其它的家具呢?主要是因为那年我从学生变成歌手,人生脚本的变化很大,由于是中部人,台北也没有亲人,于是一开始发片时都是住在唱片公司里的歌手休息室,而且每天都是打地铺的,然后休息室里面有个卫浴设备,充当临时更衣沐浴的地方。

当时我的生活就是如此,在光鲜表相之外,日子其实过得蛮苦的。后来唱片卖得还不错,公司也搬到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旧办公室就租给我们几个员工居住使用,虽然赚了一点钱,但因为当时的版税很低,加上还要偿还一些贷款,所以我也就凑和地住了下来,但因为一直是睡在沙发床上,所以不是住得很舒服。

后来,就在快要当兵的前几个月,我们有八个好朋友决定对自己好一点,在南港半山上合租了一间独栋别墅,三层楼的楼房里共有五个房间,刚好也是在那时候第一次在三峡看到那张红眠床,不过因为价格不斐,要三十万元,而且以我当时的财力其实不太能负担,不过一想到自己被操到那么惨,一整年都在工作,生活除了录唱片就是做宣传,而做完宣传又要录另一张,中间还要拍电影,完全无品质可言,一想到好不容搬到一个象样的地方,加上又要去当兵了,挣扎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买了。

其实早在我第一眼看到那张红眠床的时候,心里根本就打定主意了。它的风格中西合并,是新竹体的基本样式,是张很大气的八脚床,而图腾花蔓与雕刻则是取自西风,骨架是用很好的楠木做作,楠木在木材种类算是上等的,比桧木还要好。

一开始,真的是被它的价格吓到,但看了好几次,仍是很喜欢这款床,后来我还请公司的一个主管去帮我杀价,没想到居然从三十万杀到了十五万,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若没记错好像分了三、四次,没想到终于买了生平第一张红眠床,那兴奋的心情真的是难以言喻。

在当时,这个价格几乎跟进口高级家具一样贵,不过为了慰劳自己一整年的辛劳,这样绝对是值得的,而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自己装古董床,装床要有慧根,如果没有人教你,肯定会装错,因为安装有一定的步骤,如果步骤错了,又得要拆卸重装了。

其实我房间不大,所以床放了进去,就占了一半的空间,加上又做了床垫,还买买很多枕垫等放在床上,使原本空荡的房间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由于因为红眠床有包裹的感觉,所以睡在里头会很有安全感,而这张红眠床陪伴我好几年,一直到我退伍后,又在那里住了二、三年,那张床就一直陪伴我。最后虽然这床也被我转卖出去,不过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留下钗h美好的回忆!

外曾祖母的绣花鞋

我的第一双绣花鞋,乃拜外曾祖母之赐。

因为某些家庭因素,从小我们就跟母亲娘家很亲,而身为家族长孙的我,就像手中握有皇帝钦赐的尚方宝剑般,享有某种因传统价值而衍生的特权。

记忆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外曾祖母总是很沈静、优雅地坐在老屋里,幽暗的灯光、因阳光位移所造成的光影,衬着她娇小的身躯特别醒目。

外曾祖母是旧时代的传统妇女,拥有一对三寸金莲般的小脚,不过因为年近百岁,已无法行走,来去都得让人给她撑着扶着。小时候我很怕看到她的脚,总之就感觉那是相当怵目惊心的画面,因此对她的脚印象也特别深刻!

不过恐怖归恐怖,小鞋因为造型特殊,鞋面上优美的刺绣图腾,还是很吸引人,因此仗着长孙之姿,我耍赖地跟外曾祖母要小绣花鞋,而她也大方地赏了我一双小鞋。

后来,外曾祖母过世了,在那个年代,活上了一百多岁,相当于一个世纪之久,可以说是超级长寿有福气的,过世的时候家人把她生前的物品,大半给烧了,一直到年纪稍长以候,有一次我回到屏东老家,翻着她的旧东西,发现有不少烧漏的东西,不过都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过却勾起了不少儿时回忆!

自从拥有第一双绣花鞋,陆陆续续也收集了很多跟小鞋子或刺绣相关的台湾早期女红作品。尤其当了歌星之后,很多歌迷知道我喜欢这些藏物,就有人大方地送来她外婆的小鞋子,而且是很完整的一整套,包括鞋子、裹脚用的布、还有绑在鞋子外面,上面满是绣花图样的饰裤。虽然鞋子是穿过的,但饰布与裹脚用的布则是全新的,一直到现在我还把那组小鞋子收藏得很好。

算一算,我收藏的绣花鞋就有二、三十双,主要以台湾早期的弓鞋以及客家鞋款为主。

没有深入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光是绣花鞋,因区域不同,式样与造型的变化也各有千秋。根据数据的记载,台湾早期的居民当中,会缠足的大多是福建漳州及泉州来的汉族妇女,而客家女人因为要干活儿的缘故,基本上是不缠足的。

台湾的小鞋子以弓鞋为主,弓鞋是闽南特有的鞋型,它的样子像弓,所以取名弓鞋;侧面看过去鞋型有个脚后跟(如图),是用木头削出来的后跟,众所周知在穿之前要先经过缠足的动作,而且是从四、五岁就开始了,以现在的眼光看确实是有些残忍,不过经过那番折腾,为得还是能早日穿上三寸金莲!

但不论弓鞋的刺绣花样有何变化,基本弓型是不变的,它最像宋朝的弓鞋,由于这玩意源流很多,传到各个地方经过时间的淘洗,也都发展成风格迥异的花纹样式。话说回来,在当时那个社会,会缠足的女人多是富裕之家,一般认为缠足的女人走起来路来摇曳生姿,是优雅富贵的象征,这习俗该算是从大陆流传过来的。

而客家鞋的刺绣花案也别具特色,客家鞋的鞋身是布做的,鞋底是用粗糙的竹梅纸层层迭迭到二公分厚左右,然后再用皮贴紧,并用麻线将之缝补起来,鞋尖往上偏后的方向翘起来,看起来像一艘船,而鞋后跟处有的是包起来的,有的是开口的,长相其实跟现在的鞋子很相似。之前曾经流行过好一阵子客家风格的绣花鞋热潮,很多日本人还特地跑到台湾或香港来大量采购,尤此可见它的魅力了。

值得一提的,客家鞋与弓鞋的不同,除了样式不同外,连刺绣也各拥风格,两者可说不遑多让,各自有自己的配色与图腾,关于我的这些收藏,大概是从清朝末年到公元1930年代左右,鞋子之外,还有服饰类,可说是从头到脚都有收集。

其实这方面的常识,都是收藏之后才去找资料的,但得承认在台湾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好找,很多都是口耳相传,或者早期钗h爱好民间收藏物的同好,上山下海,花上了钗h时间下乡拜访给调查来的,全是得来不易的数据,所以更值得好好地珍惜!

古代时尚观

没有绚丽灯光与醉人旋律,也少了曼妙身材的模特儿在舞台上摇曳生姿,但光是欣赏这一件件纯手工打造的老衣裳,便可以想象咱们老祖宗追求时尚的那股劲,绝不落人后。

我回想了一下,差不多也是在收集刺绣之后,才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2
《玩物哲学》
《玩物哲学》是张信哲的第一本关于收藏的书。张信哲把他从小到大的收藏经历、收藏的物品、收藏的心得以及对收藏的理解都写进了这本书中。
第2个回答  2007-01-12
情书,都叫情歌王子了
第3个回答  2007-01-12
情书
第4个回答  2007-01-12
我也想知道的呢

谁知道张信哲写的是什么书?
张信哲所写的书《玩物哲学》序章中,收藏对于他而言,是一种“一再的淘洗自己生命”的过程。一旦决定收藏某样东西,它就会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品逐渐增多,满足于生命的丰富。最终,藏品成为了生命的包覆,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留下什么,放弃什么,以获得新的空间。收藏的哲学对于张信哲...

谁知道张信哲写的是什么书?
《玩物哲学》是张信哲的第一本关于收藏的书。张信哲把他从小到大的收藏经历、收藏的物品、收藏的心得以及对收藏的理解都写进了这本书中。 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226054\/answer\/66196155.html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举报 收起 wuhao...

玩物哲学内容简介
被誉为“情歌王子”的张信哲,倾力推出了他的新作——《玩物哲学》。这本书是他音乐生涯中的一个新里程碑,耗费了约两年的时间精心筹备。张信哲亲自执笔,书中不仅包含了深思熟虑的文字,还有由专家精心拍摄的精美图片。他透过每一件收藏品背后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收藏心得和生活美学,如绣花鞋、旗袍...

张信哲个人作品
张信哲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包括深情的情歌,如《过火》、《爱如潮水》、《信仰》和《别怕我伤心》等,这些歌曲收录在多张专辑中,如《花季未了》、《In Motion》、《逃生》和《绝对收藏》。每张专辑都有独特的爱情故事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张信哲细腻的歌声和个人风格。他的演唱风格以真挚著称,注重与听众...

哪里可以买到有关张信哲的东西
什么东西?现在他的东西市面上几乎没有,连专辑都少的可怜不要说其他的相关产品了。要买专辑的话,虽然再版了,不过市面也难得买到全部,你到卓越或当当上买吧,十几二十张应该能买到的

明星们都谁写过书,还有书的名字?
《生生世世》侯佩岑 《爱佩岑》蔡依林 《蔡依林的24堂英文日记课》张信哲 《玩物哲学》张韶涵 《奇迹安琪拉》林志玲 《到巴黎去看秀》刘若英 《我想跟你走》《下楼谈恋爱》《奶茶物语》陶晶莹 《小眼睛》徐静蕾 《兰卡 徐静蕾》小S 《小S牙套日记》大S 《美容大王》喻可欣的《情海星空》...

明星写书的有哪些?
Stephy《不要忘记》 伊能静 《生死遗言》《索多马城》《生生世世》 侯佩岑 《爱佩岑》 蔡依林 《蔡依林的24堂英文日记课》 张信哲 《玩物哲学》 张韶涵 《奇迹安琪拉》小S 《小S牙套日记》 谢娜 , 《娜写年华》 言承旭,《9314男人与男孩》 何炅, 《炅炅有神--我是这样长大的》 郭敬明,《悲伤...

玩物哲学的图书信息
书 名: 玩物哲学作 者:张信哲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年4月第一版ISBN: 7-80148-713-3开本: 16开定价: 25.00元

张信哲签书会为何被中止
张信哲7日出席个人新书《字私》分享会,与美女作家朱国珍侃侃而谈,全场限量100名读者,张信哲在会前特别带领全场默祷,为花莲震灾祈福,也呼吁粉丝有钱出钱,能给花莲民众温暖,自己更宣布将捐出《字私》的版税,被问此书人物都小小的或是背影,他笑说:“我们这本也不是写真集啊,所以也不可能三点...

张信哲的学历,出道时间,专辑
对李宗盛来说,张信哲的歌声是他遇过最好的声音,而这张《信仰》是张信哲“长大”后的首张专辑,也是张信哲未来十年发展的关键,大哥当然倾力而为。大哥为阿哲写了三首歌,并担任了五首歌的制作,更放下手中的工作,将阿哲带到自己在加拿大的家中,潜心制作。也许是好山好水的滋润,让张信哲的声音回到了最本质的起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