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贫穷和忙碌,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觉得,贫穷就是因为赚钱少,时间不够用就是因为事情多,而每天只有24个小时,本质上都是资源少的问题。
道理当然有一定道理,可是这个浮于表层的解释却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拿时间管理来说,《稀缺》这本书有两个作者,一个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一个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塞德希尔总是忙得焦头烂额,时间永远不够用,事情永远做不完。
可是奇怪的是,同样是名校教授,同样进行着许多研究和写作,忙碌程度应该是相当的,埃德尔却从来没有因为时间太少而一筹莫展的经历。
我和塞德希尔一样,是永远在为时间不够用而焦虑的人,当我得知有人,一个比我工作更多更复杂的人,从来没有为时间烦恼过,我非常震惊。
拿金钱管理来说,我的朋友欠了10万卡债,多年来都处于负债状态。可是我却从来没有“钱不够用”的烦恼。
不是因为我收入高,有些年份,我的收入是比她低一些的,可是就算是我刚参加工作、收入最低的时期,我也始终保持支出小于收入。
问题显然不是出在资源上,而是出在行事策略上。
我和我的朋友在金钱管理上,《稀缺》的作者塞德希尔和另一个作者埃德尔在时间管理上,在拥有资源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处于充裕状态,一个却处于稀缺状态。
同样是我,在金钱管理上我从未陷入稀缺状态,在时间管理上却陷入稀缺的死循环。
为什么有的人会陷入稀缺,有的人却不会呢?其中行事策略的不同,太值得研究了。
稀缺的诱惑:
截止日期前的“超常发挥”
是如何害死我们的?
《稀缺》的两位作者很喜欢一家叫做“土之糖”的素食餐厅,这家餐厅的招牌菜是西兰花脆皮豆腐配橘子酱,老板凭着这道拿手好菜名声大振。
而这道菜是她在美食真人秀现场比拼的时候,在紧迫的时间和高度的压力下,灵感大爆发创造出来的。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剩下的时间不多,那种紧要关头的恐慌,会让我们一顿操作猛如虎。
拖了几个月,一点都不想动笔写的毕业论文,再过两星期就要答辩了,日夜赶工几天内就刷刷写了一大半;
有许多想法,但是摇摆不定,导致犹犹豫豫,没办法快速用语言组织起来,写好几天也没写完的策划案,明天开会就要用,几个小时就定稿了。
约好一起去玩,磨蹭了半天还没拾掇好,朋友说半个小时就到你家楼下,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我们意识到自己没有时间磨蹭时,做事的灵感、动力、效率、专注力都会在短时间大幅度提高,最充分地运用有限的时间资源。
《稀缺》的作者把这种现象称为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
当稀缺俘获大脑的时候,我们会自动把干扰和诱惑推到一旁,做到前所未有的专注,前所未有的果断,前所未有的高效。
就像作弊的运动员迷恋兴奋剂可以短时间内让他们进入巅峰状态,我们也迷恋“稀缺”短时间内让我们爆发洪荒之力,让我们做到平时做不到的事。
这不止体现在时间稀缺上,也体现在金钱稀缺上。
我要买包包、买贵妇护肤品、买单反、买限量款跑鞋,但钱花了,生活费就所剩无几了。
没关系,下个发薪日之前,我就不打车坐公交、自己做饭不点外卖、不买零食以及其他非生活必需品,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
我们很喜欢“你看,我200块钱能过一周”的把资源运用到极致的成就感。
截止日期前的效率大爆发,缺钱期的省钱大爆发,会让我们产生成瘾性依赖。我们迷恋那种处于巅峰状态、对自己很满意的感觉。
所以很多时候,为了得到“专注红利”,我们会主动走进稀缺。
在资源充裕阶段通过拖延浪费时间,通过无节制的消费浪费金钱,错误地分配了资源。
可是我们相信稀缺带来的“超常发挥”能让我们顺利过关。我们因此越发地盲目乐观,过分自信,越发地高估自己。
我的时间稀缺,症结就是这种心态。我总是等待着紧要关头的“专注红利”到来,这样我就可以文思泉涌,下笔有如神助。
可是稀缺总能带来“专注红利”吗?
稀缺的代价:
心智负担,让我们的表现全面滑坡
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让我们超常发挥,很容易让我们产生成瘾性依赖。可是这是一种赌徒心理,因为紧要关头的恐慌,并不是总能带来“专注红利”。
它是双刃剑,更多的时候,它让我们方寸大乱。
方寸大乱是因为稀缺带来心智负担,也就是作者说的“带宽负担”。
一个人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认知、思考和控制行动都需要心智参与。
当一个任务占据了太多心智,我们能调用的心智就变少了,我们的表现,比如智商、判断力、洞察力、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会全面下降。
心智负担,首先来自于“内部干扰”。
我最经常做的噩梦,就是回到学生时代参加考试,时间剩的不多了,可是我的考卷还没做完。
在这种时候“时间来不及了”的想法会牢牢地占据我的思想,我的注意力都被它俘获,我根本没办法把注意力用在答题上,我不受控制地分神,结果越着急越糟糕。
我们过分专注于稀缺,就无法专注在其他事情上了。此时,稀缺不仅没有带来“专注红利”,还带来焦虑和恐慌,对当前任务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心智负担,还来自于“权衡式思维”。
当资源有限的时候,难免要反复权衡,以求最大化利用资源。
作为一个钱包不怎么鼓,买东西从来不敢随心所欲的人呢,我有点怕双十一。因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需要反复比价,找到性价比最高的购买方案。
优惠方案越来越复杂,可选平台又多,要做到这点这并不容易。另外还要做取舍,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买了A可能就不能买B,或者A买贵了,B就要挑个便宜点的了。
别觉得买买买不累人,要兼顾的因素太多,我们很容易陷入决策疲劳。一头扎进去,几个小时出不来,就算出来了,我也写不了稿子了。
因为这个过程很浪费时间和精力,心智负担非常重,我没有脑力做复杂的事情了。
我们羡慕富有的人买东西“有钱任性”,其实更应该羡慕的是,他们不用像我们一样小心翼翼,思考再三,所以释放出大量的心智资源,用来做更重要的事,思考更重要的问题。
金钱规划如此,时间规划也是一样,复杂、精细的时间规划固然能帮助我们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可是制定和执行这样的时间计划本身,也伴随巨大的心智负担。
想象一下,长期缺钱,需要抠每一分钱的人,长期缺时间,需要抠每一分钟的人,他们的心智还有多少空间来做其他的事?
我们不能光省着用手上的资源,我们还要省着用我们的心智资源。它看起来最不值钱,可是它最关键。
心智资源稀缺以及心智稀缺,会让我们的认知、思考、判断、决策、洞察、记忆、自我控制等能力全面滑坡。
这些能力的全面滑坡,只会让我们时间利用率越来越低,时间越来越不够用。糟糕的决策以及行为控制,也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穷。
稀缺的可怕:
为什么我们会身不由己地越陷越深?
稀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掉进“稀缺陷阱”,就像掉进沼泽一样,我们会身不由己地越陷越深。
我起初搞不明白为什么人会身不由己地越陷越深,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有害就会远离,谁会往火坑里跳呢?
后来我才明白,稀缺会让那些糟糕的决策,看起来是唯一的、正确的、符合当前利益的选择。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掉进“稀缺陷阱”的人会呈现出两种典型的行为模式,每一种都把他们推进更深更绝望的“稀缺”。
这两种行为模式分别是:产生借用行为,陷入打地鼠模式。
缺钱又有急用怎么办?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借钱。稀缺和借用就像一对双生子。可是借用是要支付利息的。
很多人用信用卡提前消费,消费水平超出了收入水平,就会选择分期还款,可是分期还款的手续费算下来年利率高达13%-18%。如果选择最低还款,年利率更是高达18%-20%。
开头提到的那位欠下10万卡债的朋友,后期光利息每个月就要2000左右。
她最开始是因为家里有事急需用钱套现了信用卡,开始陷入稀缺。
在深圳工资不过万,扣除租房、通勤和伙食等费用,再还信用卡,基本上就没剩什么钱了。
稍微超支一点或者有生病、结婚红包之类的意外支出,只能再用信用卡应急,结果信用卡不但没有越还越少,还越欠越多。
越还不起就越分期,就办越多的信用卡,利息就越多。明明知道是饮鸩止渴,可是在她的处境里,这些做法是最容易最简单的选择。
刚开始她还能靠几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勉强维持平衡,后来失业几个月,平衡彻底打破了,最后连最低还款都还不起了。
《稀缺》里也有一个困在类似处境的工薪家庭,女主人说:“人们总觉得你是挥霍无度才去借钱”,其实她只是在支付账单以及艰难地管理着生活开支。
妈妈生病,是和别人借钱,还是信用卡套现?显然信用卡套现更简单更便捷,也不用看人脸色。
付不起账单,除非分期按最低还款额还款,是启用最低还款,还是任由信用卡逾期计入征信系统?显然是前者的代价更小。
稀缺的可怕就在这里,当你在那个处境里的时候,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你的选择很糟糕,会把你带进稀缺的深渊,可是却是最符合你当前利益的选择。
旁观者会觉得你短视,可是你看不到更好的选择,你身不由己地被稀缺套牢。
不止借钱需要利息,向未来借时间也是需要利息的。
起床太磨蹭导致上班迟到,被扣工资,甚至失去升迁机会,就是借用时间的利息;
一项工作耽误太久,借用了完成另一项工作,导致另一项工作只能放弃或草率完成,因此而失去某些机会,这也是时间债的利息。
稀缺还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打地鼠模式。
当你脚打后脑勺地完成了一项任务之后,突然意识到另一项任务的截止日期马上就到了。稀缺的作者,把持续从一项紧急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任务的状态,称为“杂耍”。
我觉得更像一个传统的电脑游戏“打地鼠”,地鼠冒出头,你就要眼疾手快地把它打进地洞,你的神经始终是紧绷着的,你紧盯着一只又一只的地鼠,你就无暇顾及其他东西了。
打地鼠模式最糟糕的后果,就是我们会被“稀缺”支配得团团转,只能选择不断地搁置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之前一篇很火的文章,说了一个观点:毁掉一个年轻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有时间成长。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客户的咨询是一只地鼠,老板要看的报告是一只地鼠,开会要用的资料是一只地鼠,你停不下来,只能不停地打一只又一只的地鼠,那你就没有时间做反思复盘、学习提升、健身跑步这些看起来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我要补一句,毁掉一个年轻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她穷到没有钱投资自己。
我那位欠了10万卡债的朋友,对电商感兴趣,一直想转行,她想快速入门最好的选择是参加一个系统的电商课程。
可是她却无奈地表示:我现在没有钱去上课。对她来说更紧急的事情,是付下个月的房租,付下个月的信用卡账单。
当你忙于应付眼前的紧急问题,你根本无力规划未来。无力规划未来的人,处境很难得到改善。处境无法改善,又凭借什么逃离稀缺呢?
“借用”和“打地鼠”行为模式,都是短视的行事策略,表面行得通,其实远期看只会把稀缺之人拖进更深的稀缺。
稀缺的逃离:
越是稀缺,越要优先构筑余闲
《稀缺》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余闲”。所谓余闲就是暂时不用、但是随时可以调用的资源,比如存起来应急的那笔钱,去机场提前出发的两个小时。
稀缺的本质就是缺乏余闲。就像我们不能咯吱自己一样,稀缺俘获大脑的时候,我们无法假装不稀缺。
所以要扭转稀缺心态、改变稀缺的行为模式,唯一的方式是主动构筑余闲。
对于余闲,我最开始有个误解,我以为余闲是有余、有闲,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对于陷入稀缺的人来说,最缺的就是这两样,你让“稀缺”的人构筑余闲,这不是难为人家吗?
我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再稀缺的人,也有资源相对充裕的阶段,构筑余闲是一种为长远计的资源管理方式。而且构筑余闲并不需要多余的资源,而是把已有的资源优先用来构筑余闲。
余闲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扭转我们的稀缺心态、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不再借用,不再打地鼠,我们可以退一步审视自己的生活,更有远见地对未来进行规划,把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纳入日常。
犹太人的安息日就是典型的余闲。休息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忙碌的人最可能借用的时间就是休息时间,而安息日,是犹太人的强制休息日,让再忙碌的人也有停下来休息的时间。
因为是强制休息日,所以不用权衡,无需计划,没有负担。每个人每星期都是七天,无法增加资源,安息日的智慧,只是部署时间资源的时候,给了余闲优先级,让休息和陪伴家人等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有机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余闲另一个作用是用来消化突发状况。
通常情况下,都是突发状况把我们拖进稀缺的。没有余闲,就没有弹性,而突发事情和意外状况总是难以避免的。
开头那位欠10万卡债的朋友,最开始是因为妈妈生病需要用钱而套现。如果前几年,她存下一笔应急的存款,妈妈生病的时候,她就不需要去借用,就不会踏上债务不归路。
再比如我的日记号是需要每天更新的,如果我没有攒几篇稿子作为余闲,出现身体不舒服、家里停电等突发状况,我就可能断更。而且稀缺会占据我的脑子,我可能一整天都会为晚上要发的日记感到焦虑。
逃离稀缺的唯一方式,就是构筑余闲。
而要构筑余闲,最好在资源充裕阶段就开始打下根基,千万不要在资源充裕阶段作妖,更不要把赌注压在最后关头的超常发挥。
稀缺一旦俘获大脑,在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上,心智受到干扰,会不受控制地分神,为了资源利用最大化,我们还会反复权衡,让决策变得非常疲劳。
说实话现在交个朋友很难,他不是说认识时间长就是朋友,这个是个缘分,但是有一点想真正的交到好人你有,第一要认准人,第二要用心。
当一个人以价值为重的话, 他会用一个比较全面,深远广大的角度去衡量一个决策的利弊得失,他会把有形的无形的都考量进去这个决策,这是一个禁得起考量的决策, 时过境迁回头来看,你依然觉得这个决定是对的, 这种决策就是世人们所说的"高明的决策"
为什么富有的人,会持续富有很长的时间,而且越来越富, 让你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他们坚持聚焦在丰盛,即便眼前他们没有, 但是他们依然坚持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穷人为什么穷? 并且越来越穷?因为他们把富人的那份坚持用来坚持自己是匮乏的,用富人的那份执着来执着自己的匮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为什么人穷朋友就少了?
穷人在社交场合容易显得腼腆,扭捏不自然。这种羞怯的表现都源于缺乏自信。军人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附体。他们总是把别人看做是自己的上司。这样子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不自在。特别是和比自己有钱的人打交道。这种感觉就好比芒刺在背。对其他人而言也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容易不和贫穷。朋友也就少了。...
在一个人越没钱的时候,为什么就越没有朋友呢?
在探讨为什么人们在经济困难时往往感到孤立无援时,我们可以从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贫穷和忙碌通常意味着可供使用的资源有限,这可能导致人们在社会关系上显得疏远。然而,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时间管理和金钱管理都是资源管理的例子。以《稀缺》一书中的作者为...
“人,没钱时,很难交到朋友”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认同这句话,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先说没有永远的朋友:所谓的朋友,我理解,就是因为一定的目标,或者是人生的共同爱好等走到一起,但无论有什么理由,从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个角度上说,他们的联系纽带主要还是利益。当然,这种利益不等于就是金钱,而是相互的利用价值…比如小...
为什么落魄之后就没朋友了?
用最直接的话说,你落魄了,不能再和朋友一起“与时俱进”,也就是说落后了,本来可以利益互换,可是现在成为了单方面的付出,这就造成了不平衡,是朋友对你失去了兴趣,所以朋友们都敬而远之了,这是人之长情。强大自己才是解决问题唯一的想法,而不是感叹世态炎凉,其实很多的友谊可以变成赞赏和崇...
我有钱时对朋友很大方,没钱时却无人帮我,社会为何如此现实?
在有钱的时候身边有一大堆朋友,一旦自己落魄了,身边的朋友跑得一个比一个快,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这是因为这些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凡事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把你当成真正的朋友。一、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好 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就是把别人想得太好,认为身边那些所谓的朋友在...
为什么没钱就没有朋友
首先要看你对朋友的理解,朋友是要用心经营的一份感情,你不珍视它就不会有朋友,不要用钱去衡量朋友,没钱了就没有朋友证明你还是没有真正的朋友,人与人的沟通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现实了,所以要想交到朋友真的很难了,加油吧!
这个社会太现实了,没钱现在朋友:都没了
朋友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有钱才有的朋友是金钱朋友,这种朋友趁早避而远之,又或者大家都逢场作戏,各取所需。有没有钱的时候都和你打交道,而且关系不会因为你有没有钱而发生改变,你有钱的时候,也并没有巴结你,你没有钱的时候,也并没有因为你没有钱而不搭理你。有句话叫君子之交淡如...
穷人为什么没人脉?不止因为没钱、没资源,这十种穷人思维真的是关键
穷人为什么没人脉?不止因为没钱、没资源,以下这十种穷人思维才是关键,它们把穷人害苦了,来看看你中招没?一、穷人羞于和别人打交道 穷人因为穷,所以羞于和别人打交道,会主动地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正因为穷人的活动圈子太狭窄,所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找不到恰当的人脉...
为什么感觉这个社会没钱就是没亲戚朋友
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悲哀,有钱,有权的人才可以得到尊重,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太大了,但是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没有钱,所以每个人都在拼命的赚钱,导致人情冷漠,很多人觉得钱能买到一切
你有钱别人就巴结你,你没钱别人就冷落你,是真的吗?
互敬互让。其实,当你没钱的时候,你自己就主动的少和他人接触了。因为你也有自卑感。渐渐的就和多数人群脱离了关系。这个社会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些大道理总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你品,你细品。没有钱是寸步难行。本人曾经亲眼看到没有钱交住院押金死在医院走廊的例子。确实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