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文言文知识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1. 《乘船》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乘船》,回答问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并用该字写出一个成语。

①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_。

②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_。

2.区别下面句中加粗字的古义今义。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①所以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疑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B.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学而不厌 相委而去

D.宁可以急相弃邪 是以谓之“文”也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尚宽,何为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如何评价华歆、王朗二人?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一起;成语例:玉石俱焚、百废俱兴、面面俱到(答案不唯一)

②扔掉,抛弃;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舍近求远

2.①…的原因;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②迟疑;怀疑。

3.D

4.①既然已经接受他的请求,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②(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5.王朗看到形势紧急就想抛弃搭救的人,华歆则认为既答应了人家,就不能因为有特殊情况不履行承诺。华歆能够信守诺言,而王朗则轻诺寡信。(意对即可)

2. 文言文《乘船》赏析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当即拒绝。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3. 《乘船》中得到什么启示(文言文)

1.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

2. 《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3.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 译文: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华歆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4. 《乘船》古文选自什么

《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时期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乘船》的文言文翻译及词语解释是什么?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华歆...

乘船文言文得到什么启示
1. 《乘船》中得到什么启示(文言文) 1.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2. 《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3.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

乘船文言文翻译及注解是什么?
《乘船》文言文翻译及注解如下: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

乘船文言文停顿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咐,歆辄难之。朗_百 ...
一、背景介绍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说明当时的环境可能比较混乱,人们都在寻求安全的避难所。二、华歆的立场 面对有人想要依附他们的情况,华歆立刻表示为难。这可能是因为他考虑到船上的空间和资源有限,担心接纳更多的人会带来不便或危险。此外,他也可能想要保护船上的现有成员,不希望有陌生人的加入...

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逃难,有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
导语:《乘船》这篇文言文我们都看过,那它是怎么翻译的呢?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乘船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乘船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文言文乘船道理
1. 文言文乘船翻译和解词+道理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

乘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1.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逃难,途中有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为难。王朗说:“船上还宽敞,为何不让他上来?”2. 后来叛贼追至,王朗想要丢下所带的那个人。华歆却说:“我起初犹豫,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怎能因为危急就急切地抛弃他呢?”3. 华歆坚持了自己的决定,继续携带那个...

文言文乘船
5. 文言文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的翻译 从前有一位大长者的儿子,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里去大海里去采宝.这位长者儿子很会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船进大海,遇到漩涡,应当如此;遇到回流,又应当如此;遇到礁石,又应当如此;如此可掌好船;如此才能把正方向;如此即可停下.长者儿子告诉大家:「我对航海的知识,曾经下过...

乘船文言文启示
1. 《乘船》中得到什么启示(文言文) 1.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 2. 《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3.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

文言文乘船中有哪两个之意思相同
《乘船》原文总共只有两个“之”:歆辄难之;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两个“之”的意思不同。难之:“之”为代词,代表有人要乘船这件事,难,用为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这件事很为难。华、王之优劣:“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