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明清郡县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明清郡县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一、萌芽时期: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
夏、商两代和西周,都还没有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无论是“方国”,还是“诸侯国”
,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与夏、商、周王朝之间都只是松散的臣属关系。
春秋以后,县、郡的出现才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所谓的九州、五服、九畿之说虽是后人杜撰的先秦行政区划,但也反映出战国及之后人
们的地理视野不断扩大。
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或幽、并)
五服:“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
九畿: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九畿

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
用。
二、郡县制时期: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到魏晋时期实施州制行政区划制度,郡县制经历了秦、汉四百多年。
《汉书·地理志》云:“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内史,领京畿诸县,不在
36郡内。即 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太原、上党、雁门、代郡、云中、河东、东郡、砀郡、三川、颍川、南郡、黔中、南阳、长沙、楚郡、九江、泗水、薛郡、东海、会稽、齐郡、琅邪、广阳、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为始皇二十六年所置36郡。
三、州制时期:西汉末年王莽专权,企图实现《尧典》中所谓“肇十有二州”的古制。
三国时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改汉十三州为九州。不久,魏文帝曹丕又改为十二州。
置有司隶、豫、兖、青、徐、雍、凉、冀、并、幽、荆(汉荆州北部)、扬(汉扬州北部)。
三国时共有州17(其中荆、扬各有二州),郡167,县1206。
西晋全国共有州21,统郡、国173,县1232。 隋设郡为190,县1255。州制在中国实行了四百年左右。
四、道(路)制时期
唐初,李渊统一中国后,一度改郡为州,恢复州领县制。不过,唐朝后期的最高行政区
划不是州或郡,而是“道”了;宋朝的最高行政区划是“路”。“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行政区。该时期从7世纪初至13世纪后期,达六百多年。
唐太宗为省并州、郡,主要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道。
这10道是: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后玄宗时增为15道。
唐道下辖府、州,府(包括都护府)、州下领县。开元末年(740年),15道统领府、州328,县1573。此时,唐朝的疆域已超过汉武帝全盛时期。
唐代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成为三级制,主要是道—府(州)—县。后期的道—节度使—府(州)—县制,由于道已为虚设,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宋代废道制改路制,路下为府、为州。后来还出现一些新单位——军、监。
总之,宋代的行政区划,最高一级为路;实施的三级制,最基本的是路—州—县;州
级单位有府、州、军、监,府地位最高,州次之,军、监更低;县级单位有县、军、监。
与宋同时期的辽实行道制,金实行路制。
五、省制时期
自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
元代最初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包括1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
明代设13布政使司,简称13司,俗称13省。布政使司(省)下辖府,府下领州,州下领县。
清代省制多沿用明代。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共22省,是中国现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行政区划系统也在不断演变之中。
春秋为一级制,战国为二级制,秦汉基本上是二级制,魏晋南北朝为三级制,隋代为二级制,唐、宋为三级制,元、明是三级和四级行政区划混合制,主要是四级制,清代是三级制。
可见,在中央集权制的前期,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后期,行政
区划则以三级制为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明清郡县制的演变
清代省制多沿用明代。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共22省,是中国现代行政区划的基础。行政区划系统也在不断演变之中。春秋为一级制,战国为二级制,秦汉基本上是二级制,魏晋南北朝为三级制,隋代为二级制,唐、宋为三级制,元、明是三级和四级行政区划混合制,主要是四级制,清代是三级制。...

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明清郡县制的演变
1.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先秦萌芽时期、秦汉郡县制时期、魏晋南北朝州制时期、唐宋道(路)制时期、元明清行省制时期。2. 在先秦时期,国家的产生为行政区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夏、商、西周三代尚未形成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方国"与"诸侯国"独立存在,与中央王朝之间仅有松散的隶...

中国古代秦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
①战国萌芽: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造就了官僚制、县制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秦朝建立: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专制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③西汉巩固:继承秦制而又有损益,削弱地...

简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演变 秦汉唐明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

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过程?
地方行政区域的变化:秦汉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现在中国是行省制,而郡县制反而在日本。东汉时期,出现了州。就是恢复三皇五帝时期的“九州”设想。汉代九州,实际上变化成十三州。于是郡县制,变成了州郡县三制。唐朝时候,废除了郡,直接就是州县制。唐代中期又演变为道、州(府)、县三级制。宋代...

从古秦到清朝国家制度有怎样变化
秦朝设立郡县制作为地方的基本建制,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县级组织相对稳定,县以上地方政权变化多多,先后经历了郡县制(秦汉),州制(魏晋南北朝),道路制(唐宋),行省制(元明清)。地方行政长官的称谓更是复杂多变,本人粗加整理,便于备查。 一、秦朝(郡县制) 秦统一后,除京师以外,将全国分为36郡,即:陇西、北地、上...

从秦汉到明清的措施整理
从秦汉到明清的措施整理简要如下:秦: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汉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度。明:废除丞相,设内阁,设锦衣卫,东厂。清:设内阁,设军机处。

郡县制何时开始并被州县制取代?
深入了解郡县制:历史沿革与深远影响郡县制,这一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基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之中(公元前770年至221年),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使其在统一六国后得以巩固和推行,从此成为秦汉以来主导地方治理的制度典范。在秦汉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郡县制经历了演变与创新。唐元元年(758年),唐朝政府...

中国古代皇帝对地方都依次采用了哪些制度?
一、先秦时期: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二、秦汉时期: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有什么演变?
2. 秦汉时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设立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两汉时期,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最初用于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后来刺史改为州牧,掌握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此外,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通过“推恩令”、“附益法”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