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改叫“市”(仍为县级)到底有何实际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县改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风靡全国,后来因为国家总体控制被降温,直至全部被封停,到2017年才因为城镇化需要解禁这两年又有大热的迹象,不过中央控制的比较紧,虽然很多县都想改市,实际上达成目标的凤毛麟角,每年也就那么几个。

之所以那么多县想改市,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县改市后由更大自主权。县(县级市)实行省管模式,由地市代管,在人事、财政、规划等方面相对独立,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是县(县级市)区别于区的最大不同之处。不过相对于县,县级市这种自主权更高,条件也更高。由县改市,必须在非农人口、工业产值、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达到一定目标后,重心由农转工转三产,才允许“升格”为县级市。升格后,县级市在城市规划、用地指标、政策制定等经济 社会 管理方面享有更大决策权,更有利于城市发展。作为省计划单列市管理城市目录,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权力更大了。

第二,县改市后有更大经济权。比如税收方面,可以提高城镇建设维护税的百分点,可以享受更多的留成待遇;在财政方面,可以有更多的转移支付和专项支持,等等。县改市,相当于更有钱了。

第三,县改市后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这主要是针对县级市的领导来说的。能够县改市的,一般经济在当地都比较强,因此在县级市当主官,只要稳扎稳打,大概率都能得到提拔,很多县级市的书记甚至高配副厅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或者人大政协副职兼任,权重历来就大。这是一般县区不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为什么很多县的主官力主改市的原因所在。

我这人没什么见识,说话也不中听,大家别笑话。

在我看来,县改为县级市,对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任何意义。普通老百姓能看到的效益,恐怕也就是做牌匾的、刻公章的、开印刷厂的这些人等,能从县改县级市赚取直接利益。其他的人,没有什么收益。

即使这样,为什么很多县都热衷于把县改为县级市呢?

你只要看是什么人推动就明白了。推动县改县级市的,没有普通老百姓,都是当领导的。咱没当过领导,不太清楚领导能从中获取何种利益。但有一点很明确,县改县级市,县长就叫市长了,县委书记就叫市委书记了。虽然级别还是县处级,原封未动。但是叫起来舒服,名也好听多了啊!

县改市有什么好处?为何大家都那样追捧?

在我国,“市”是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行政级别。有的市长,相当于甚至还高于省长,比如北京市上海市。有的市则是相当于州、盟、地区,这种事大多数,不列举了,最小的市,则是县级市,基本上每个省都有十来个。

目前,我国总共有684个市,包括4个直辖市、293个地级市、386个县级市。

同时,我国还有一个称谓叫做“设区的市”,这是地级市里面的特殊存在。地级市氛围两种,一种是大多数的“设区的市”,拥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权,全国有289个,另外一种则是“直筒子市”只有四个,分别是广东的东莞市、中山市,甘肃省嘉峪关市、海南省儋州市,这些“直筒子市”行政级别上是地级市,可是行政划分上,却与县级市基本相当。是最发达的县级市改造而来,权力比县级市大了一些,但还是小于地级市。

即便是地级市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地位不一般的地级市。

比如,我国293个地级市中,就有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是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广州、深圳、厦门、杭州、宁波、武汉、西安、成都。这些副省级城市,有的是省会,有的不是省会却是一个省的副中心。都是经济实力相当强的市。

所以,我国的市如果进行比较的话是这样的一个划分:

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设区的市>地级市>直筒子市>县级市。

很明显,级别最低的市,就是县级市。表面上看这个是一个市,可是实际上是县。

县级市大都由县改制而来,也有少数一开始就是市。比如我国最南端的三沙市,一开始设有西沙区、南沙区,管辖10个社区,常住人口2500余人,户籍人口448人。一个村的人口,设立了一个市,这算是我国最厉害的市了。

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差不多的县,都要想方设法把自己改造成市。从县改造为市,至少有三大好处:

1,更多的重点集中在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上面,经济发展会上一个新台阶。而原先的县,则是要重点关注三农,经常下乡扶贫等等。

2,权限更大,比如县级市拥有更多的审批权和自主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更为自由,争取上级拨款资金上也更有优势。

3,县改市,本身是当地在全国媒体上做的一次广告,这种无形资产会成为有形的政绩,对将来的升迁,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也有一些县,没有改市成功,而是改成了区,成了市辖区

一旦变成市辖区,县长变成区长,权限就更低。不过,也有可能作为地级市的一个建成区来发展,经济上反而迎来更大的发展。

总的来说,一个县究竟是改成区还是改成市,这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二者各有优劣。

如果是县改区,意味着城市扩大,城市化加快,地区一体化和中心城市涌现;

如果是县改市,意味着当地权力扩大,形成新的增长极。

县改市原则上还是被地级市死死地管着,除非明确省直管,其实省直管未必是省直管,因为根本管不过来,比如县级法院上必须有个中级法院,还有银行,电力,军分区等无法着地,全国也只有少数几个县级市省直管,并且越来越少。很多省直管县级市的省早己收回,今后一定是地级市直管区县及县级市,随着通讯交通的发达及大数据应用,行政区划会越来越大,工农业文教卫布局会越来越合理,有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资与人员,集中精力搞建设。那为什么要县改市?县改市证明了几项指标,工业生产比重,商业化工业化带动的非农业人口数量比重,财政收入有一定能力维护市政建设。

(一)好听,顺耳。如果不改,某产品的厂址只能标**县,改为市,无形中提高产品的品位,有利于消售。小伙子找对象,在市里总比在县里有优势,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在市里上班,在市里住。

(二)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三)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工商业上,在这个意义上说,对经济发展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四)在市政建设上,财政拨款,居民待遇上有所不同。公务员工资要比县高些。至于在乡镇的职工和农民则没有啥不同。

(五)刻公章的,制做牌匾的,给车辆喷字的一个挣钱的机会。事际上,现在的市,现在的镇,已经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市,镇不一样了,只是一个行政建制而已,一个不大的县级市,四面被农村包围,与县没有本质区别。七十年代以前的市,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镇。过去设市,是把县城划出来设市,原来的县还保留,市就是市,没农村,县就是县,城区少。过去经济不发达,一个省去了地区行署所在地外,也就一两个县级市,像吉林省的辽源市,本是东辽县的县城,因有煤矿,把县城划出设市,东辽县还保留,因为这种县市共存的现象一省只有两三个,没啥问题,现在县级市遍地开花,再同名县市共存的话,县级单位就暴发式增加,财政承受不了。为了减少财政支出,不得已踩用这种不伦不类的行政建制,实际上就是换个牌子而已,以没有过去市的那种荣耀了。

县长听起来没有市长官大,我一直都是这么理解的。

老实说,这是毫无意义的作为。首先在指代上就很尴尬,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市,听起来很别扭,似乎老子和儿子是同辈。然后在级别上也没啥意义,县级市还是县级,市长还是县长。最后是实惠问题,其所得到的帮助与是否叫做市无关,而是与上级对你这个地方发展重要性的衡量。

个人认为:若要显示城市主题,可去掉县级编制,而将地级市改称专区(这是以前的称呼),避免出现连续两个市名字出现的尴尬现象,变成“某某省某某专区某某市”。

如果网友们愿听真话、实话,那么,我可以明确回答:县改市,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为城市级别没变(县级),人民各方面生活待遇没变,干部级别也没变(县级市市委书记、市长仍为正处级。只有极个别经济发达、人口多、面积大的市委书记如果同时提拔为地级市的市委常委,其个人可享受地级市的副市级待遇。)

撤县设市(县级),无非是名声好听些,因为在人们传统心目中,县代表是农村,市代表是城市。而且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都称"市",使不知内情的外国人或外地人搞都搞不清,据说由此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撤县设市,真正上心的是县里的主要领导干部,似乎“设市“成功也是一个政绩。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关心,日子咋过还是咋样过。

小小文章,不配图。

其实,什么省,什么市,什么县,什么乡,挺好的。近年来,偏偏要搞什么县改市。改完了,结果还是一个县级市。这不是一会事吗?等于是脱了裤子放“那啥”,白费二遍事。

市,就是市。县,就是县。不能混淆。其实,说穿了,就是贪大求洋,虚荣心做怪,非要听“市”这个好名声。你就是叫“县”,也是城市,也一样可以建设高楼大厦,也一样可以过城市的幸福生活,为什么非要改个名称呢?

叫什么?都是“约定俗成”,本也无伤大雅。但问题是这么叫,名称重复,不好分辨,还容易以假乱真,以小城市充大城市。省以下为市,市以下为县,你现在都叫成市,看着乱不乱?比如,原来是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县,达家沟乡。而现在叫“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达家沟乡”。本地人还可以听明白,外地人一头雾水。到底是什么市呀?

还有更麻烦的,就是各地新设的各种开发区。开发区都有各自独立的全部机构,但又和它的属地市县区域重复。不知道,看不出谁管谁。

比如统计数字,谁包括谁?到底包括不包括所在地,也不清楚。所在地的县市还管不管它?

比如,长春市,在疫情初期,统计数据,开发区是单独列出的,但后来,就不见了,可能是包括在所在区域里了。这就奇怪了,开发区难到要归所在区域管辖吗?开发区不是也有“卫健委”吗?

从百姓视角看县改市换汤不换药没有多大意义,只是改个称呼美其名曰而矣!无非换几个公章`行文之时换个台头县长称呼改作市长称呼、县委书记改作市委书记瞬间高大上!实际上还是所辖一县地域而矣!从一个小小的改动可能就是劳民伤财多花冤枉钱,许多东西得改许多机关单位得换牌子、名称。

县改市对于生活在低层的百姓而言没有什么反而在叫法称呼上一时难以适应,其它方面没有明显变化!

“县”改叫“市”(仍为县级)到底有何实际意义?
2. 经济权力的扩大:县改市后,县级市可以提高城镇建设维护税的百分点,享受更多的留成待遇;在财政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和专项支持。这使得县级市在经济上相对更有钱。3. 发展前景的提升:对于县级市的领导来说,能够县改市通常意味着当地经济较为强大。因此,在县级市担任主官,只要稳定发展,...

“县”改叫“市”(仍为县级)到底有何实际意义?
第一,县改市后由更大自主权。县(县级市)实行省管模式,由地市代管,在人事、财政、规划等方面相对独立,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是县(县级市)区别于区的最大不同之处。不过相对于县,县级市这种自主权更高,条件也更高。由县改市,必须在非农人口、工业产值、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达到一定目标后,重心由农转工转三产,才...

“县”改“市”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实际意义?
1. 升级为市对于县级行政单位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这是众多县级政府积极申请市制改革的原因。2. 成为市级行政单位后,县级政府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例如,在人事管理和政策决策方面,县级市相较于县城有更高的独立性。县级市在达到特定人口、工业产出和地区生产总值等标准后,可以获得更大的城市规划和管理...

“县”改“市”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实际意义?
总结:“县”改“市”能起到有更大的自主权、有更大的经济权、有更大的发展前景(针对地方领导的提拔等等)。别看很多争着抢着要改成,但是其实每年就只有那么几个才能改成“市”的。

县改市有什么意义?
第一,县改市可以为地方提供一次全国扬名的机会。改市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利于扩大宣传,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第二,市比县有更优惠的待遇。诸如,改市后市财政比县财政可以获得更多的周转资金,并且有一笔可观的城市建设费用;在编制上市比县可以多设一些机构,多安排一些职务和人员;各类公职人员...

撤“县”建“市”、撤“乡”建“镇”有什么好处?
促进人口集聚,努力使其成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聚集区。“小县城、小城镇”的思维定式,不利于招 商引资、不利于举办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影响范围较广的文体经济活动!不利于城市硬件设施建设。

撤县设市有什么坏处
当一个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时,它便脱离了“县”的身份,就会升格为县级市,而地级市因自身发展需要,如想让经济更加腾飞,缓解土地、人口等瓶颈问题,则往往将周边县市划为市辖区,方便直接管辖。 问题四:数十个县提出要改市 "撤县设市"有哪些好处? 撤县设市,有原来的县城变成城市,提高了...

撤县设区和撤县设市的权利哪个大
因此县和县级市,级别并没有变化,而只是改了一个字别看只是一字之差,但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可是意义重大。县改市是把双刃剑,一度引起盲目跟风,造成一些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等假性城市化问题。1997年县改市被国务院叫停。撤县改区:“撤县改区”即是撤销县的行政编制将其纳入...

第三批撤县设市名单
撤县设市即撤销县,设立行政建制与县相同的市。以原县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县级市的行政区域。简而言之,就是将县改设为县级市。地级市管辖的县撤县设市后,在法律上被称为省辖市,但实际上仍由原地级市管辖。在1981年,当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的论述中提出...

撤县设区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撤县设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撤县设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县改区,要从市辖区调整入手,本着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则进行。中国地域辽阔,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