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死后安庆绪继续与唐军作战,正当郭子仪等九大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消灭安庆绪时。史思明带领五万人过来援救,并且一举将唐军二十万人打的大败而逃。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史思明知道自己兵力不占优势,于是正面派小股人马前去骚扰,然后又派出大量军队去袭扰唐军的粮道,唐军粮食紧张起来后战斗力马上受到了影响。当时安庆绪一直龟缩在邺城,郭子仪等人把主要兵力都用来围困邺城,而史思明在外围攻打郭子仪,于是唐军等于内外两线进行作战。还有很重要一点在于,九大节度使一直都不团结,互相之间并不配合。朝廷派了一个太监鱼朝恩来做监军,不但不起作用,还经常给各位节度使惹麻烦,于是大家干脆出工不出力。
1、粮道被袭扰
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共率二十万大军进攻邺城,二十万人每天都要耗费大量军粮。而史思明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于是派少数军队去进攻邺城唐军,然后又派大批军队去袭扰唐军粮道。在这种情况下唐军很快就开始出现了粮食紧张,战斗力急剧的开始下降。
2、唐军内外两线作战
安庆绪守在邺城,而唐军二十万大军一起围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安庆绪只好向史思明求救,并且承诺将来事成后,大燕国皇帝位置让给史思明。史思明于是将五万人马都压过来,向唐军发动最猛烈进攻,于是唐军等于是一边和城内叛军作战,一边和外围史思明作战。
3、九大节度使不团结
唐军虽然有二十万人,但是各位节度使之间并不团结。比如魏州节度使崔光远与郭子仪之间就一直矛盾很深,关键时刻不但不派兵救援郭子仪,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而朝廷派去监军鱼朝恩,根本就起不到从中调停作用,甚至很多时候还给各节度使惹麻烦,比如从中瞎指挥。
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为何打不过五万人?
1、粮道被袭扰 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共率二十万大军进攻邺城,二十万人每天都要耗费大量军粮。而史思明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于是派少数军队去进攻邺城唐军,然后又派大批军队去袭扰唐军粮道。在这种情况下唐军很快就开始出现了粮食紧张,战斗力急剧的开始下降。2、唐军内外两线作战 安庆绪守在邺城,而唐军二...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为何打不过史思明的5万人?
到此为止,安史之乱似乎终于要走向结束。对于唐肃宗来说,他也必须要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布局。因为,安禄山自然是大唐的祸患,但郭子仪、李光弼等政府军也不可不防。事实上,在收复长安和洛阳后,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地位就已经高到不能再高,以至于唐肃宗都不知道该拿什么来封赏他们。现在,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却为何打不过史思明的5万兵马?
历史上的九节度使互不统属,导致相互拆台,军中没有统一指挥,使得行动难以协调一致。观军容使鱼朝恩虽为监军,但不具备决策权,无法有效协调各部行动,加剧了内部矛盾。此外,郭子仪在关键时刻的负气逃跑,也是导致失败的因素之一。唐军在邺城之战的失利,根源在于联军内部的不协调和决策失误,而非绝对优势...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20万兵力怎么就败给了史思明的5万?
说到安史之乱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在当时其实郭子仪这边准备去镇压叛乱的兵力有接近20万的,那就是史思明也就是起兵的这些人其实只有5万人马的,但是但是最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郭子仪竟然败了,那么有的网友也就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
安史之乱,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 却为何打不过史思明?
因为他的作战计划出现了问题,作战失败的一大部分是因为计划的原因。而其他的兵力巧妙地运用作战计划而赢得了这次作战。
安史之乱中的九位节度使
岭南五府经略使(裴敦复),治所广州,镇抚南方,统兵1.54万。安史之乱的邺城之战唐朝九节度使,新旧唐书和古今的书籍中,有明显的不同。《新唐书》庚寅,郭子仪率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军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以讨安庆绪。《旧...
安史之乱,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 却为何打不过史思明?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没有表现出皇军的尊严和战斗力。起初,他们被安禄山打败,失去了许多好的河流和山脉。最后,皇帝被迫流离失所。安禄山被杀后,郭子仪等九次使节率领20万军队围攻安庆绪。事实上,曾经获胜的安禄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历史书上说,他在洛阳“日夜饮酒,以放荡和贿赂为乐,无意回到西方...
相州大战,唐朝九个节度使60万大军为何惨败于5万叛军?
九节度使指挥唐军60万人在安阳河北布阵。史思明率精兵5万迎战。两军正准备交战时,天气突变,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大树连根拔起,对面不分物色,白天如同黑夜。唐军本无斗志,见到这种情况,纷纷向南逃奔,人马互相践踏,尸横遍地,辎械满路。叛军则转危为安,并白白得到唐军粮食几十万石。相州之...
六十万唐军在安史之乱中打不过史思明五万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六十万唐军为何打不过史思明五万?之所以如此结局,内因外因都有,而且同样重要。首先说说内因:唐军虽有六十万之众,但都是些骄兵悍将,平时互相不服,让谁当统帅这个问题令肃宗十分头疼。其实,郭子仪与李光弼此时位列三公,一个司徒,一个司空,又同为宰相。而且,二人功勋、威望在...
杜甫石壕吏赏析_杜甫石壕吏翻译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