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个关于乐学的小故事,字数不要太多,最好1~3篇吧~

如题所述

位於新店市青潭国小旁的慈济人文阅读中心,每周六上午,都会欢迎社区里的小朋友来报到,以「寓教於乐」的方式,一周一故事,谈古也说今,谈孝也说善。

课后大家感恩两位爷爷的关爱,两位家长也来说谢谢,一种幸福的感觉,围绕在周六上午快乐的学习活动里。[摄影者:徐瑞莲]
--------------------------------------------------------------------------------
位於新店市青潭国小旁的慈济人文阅读中心,在每个周六的上午,都会欢迎社区里的小朋友来报到,可以免费享受听静思语故事和学习写文章两件快乐的事。

九点钟一到,三张长条桌前就坐满10~12位小朋友,开始接受徐老师设计的国语文学习活动,有半小时练基本功〈认识错别字和简单修辞〉,有一小时写小短文。不同於一般学校的是徐老师喜欢采用轻松又开放的引导式教学,目标是消除孩子害怕写文章的心里。

选择使用慈济的人文资源,例如播放十分钟影片《小狗舒比有个梦》,不但新鲜有趣,而且蕴涵丰富的语文欣赏教材。透过卡通动画,是集中小朋友注意力的妙招,无形中也认识了优美的对话句子,又能打开练习写作的思路。

喜欢制造快乐气氛的徐老师,会自编动态团康,内涵上课用的教材,让小朋友先体验比手画脚的乐趣,然后将过程记录下来,变成很容易就完成作文的挑战,表面上好像是玩在游戏,其实是寓教於乐。

经过了五回的尝试,小朋友下笔写小短文的胆量确实增强了,每个人将作品带回家请爸妈欣赏,可以开心的赚得家长的赞美。

墙壁上的挂钟指著10点30分时,满头白发的晋爷爷就会出现在人文中心门口,他拄著拐杖,笑开怀的接受小朋友的欢迎掌声。

一周一故事,谈古也说今,谈孝也说善,晋爷爷真把小朋友当孙子看待。他苦口婆心告诉还他们要用功读书,要认识慈济的好,又鼓励大家天天要看大爱电视台节目,日日要响应环保运动。好有慈济人文的小故事都是他内化以后,再说出来的「静思小故事」。

原来他曾参加过慈济的见习志工培训,虽因年长未继续接受慈诚队培训,但却是个有心的慈济人,经常向他人推崇证严上人的了不起,是社区人的典范。

他的好朋友程凯先生,正是这个人文中心的屋主,两人同时来关爱小朋友时,特别热闹,活泼的孩子就会嚷著说:「两位爷爷的年龄加起来比我们全部的年龄加起来还要多耶!」

一种幸福的感觉,围绕在周六上午快乐的学习活动里,而「福从做中得欢喜」这句静思语就是送给晋爷爷和徐老师的贴心礼物。
--------------------------------------------------------------------------------

图左 : 九点钟一到,首先有半小时练基本功〈认识错别字和简单修辞〉,加强写作的能力。[摄影者:徐瑞莲]
图右 : 一对姊妹花认真练习写小短文,目标是消除孩子害怕写文章的心里。[摄影者:徐瑞莲]
--------------------------------------------------------------------------------

图左 : 青潭慈济人文阅读中心内,三张长条桌前就坐满10~12位小朋友,开始接受徐老师设计的国语文学习活动。[摄影者:徐瑞莲]
图右 : 拄著拐杖、满头白发的晋爷爷出现在人文中心门口,他笑开怀的接受小朋友的欢迎掌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悬梁刺骨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最后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