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工作时长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6年的一项调研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一周工作时间平均达到54.5小时,超过
法定工作时间25%,也超过国外中小学教师平均周工作时间。其中,除了每天在校平均工作时间为9小时外,还有工作日晚上平均1.5小时、周末工作时间平均2小时。
教师工作性质相对特殊,一些工作需要在工作日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后继续完成,比如备课、批改作业、与个别家长交流等。占用教师个人休息时间的现象比较普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往往需要付出额外不少于2小时的时间。
二、非教学任务重
现在的教师工作时间的工作,并不全是教学工作。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的占比一半都不到,另外的一些时间耗费到非教学任务上去了。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通常有制定
教学计划、备课、批改作业、评价学生、个别辅导学生、组织活动、管理班级、沟通家校、会议培训、听课、教研、记录工作日志、撰写学习笔记等。这些工作长期渗透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单单较好地完成这些工作,工作量就已饱和甚至超出。
然而并不止这些,上级安排的各项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会议培训、安全管理等,这些工作在学校领导口中都是“重要事情”,必须要做。为迎接上级的各类检查或创建类工作,学校还会专门抽调相关教师成立小组做材料,比如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法制制设领导小组、推普工作领导小组等。这些工作看上去跟教育沾边,但关系又不大。
无论哪一项检查,如今的标准是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特别是经过前些年的实践后,总结各家的长处,形式化的要求过严。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教师人数多,有明确分工,迎检工作稍微好做一些;但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数量本来就少,再去准备繁琐的各种材料,就直接影响正常教学了。三、教师身心疲惫
当教师的本职工作被非教学任务占去一大半时,牺牲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心情,包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
许多教师表示,并不怕多上几节课,也不怕学生调皮,最怕的就是各类评估验收、
绩效考核、继续教育等等。说明教师并怕苦也不怕累,怕的是一些无效无意义的苦和累。大量时间并不能用在如何提高教学、如何深入教研、如何培养学生上,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动摇和怀疑。
干不完的非教学任务,也让许多教师产生厌倦心理和应付思想,当初的教育理想和热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正常的教学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应当开展的教育活动也收不到应有效果。时间和精力耗费了,教师们身心俱疲,看不到教育的希望和成就,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