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特提斯沉积层序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旋回式、成因上有联系的、以侵蚀面或者与其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以及沉积层序内部地层、岩相分布模式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层序地层学通过对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构造运动、海面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及其与地层层序、层序内部不同级次单位的划分、分布规律;研究其相互之间的成因联系、界面特征和相带分布。以建立更精确的全球性地层年代对比、定量解释地层沉积史和更科学地进行油藏以及其他沉积矿产的钻前预测。
体系域
体系域 :由小层序和组成层序的次级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小层序组形成的同期沉积体系的联合体称为沉积体系域。体系域的解释是建立在小层序堆叠型式、与层序的位置关系和层序边界类型的基础上。
1. 低水位体系域[LST]:低水位体系域是在海平面缓慢下降,然后又开始缓慢上升阶段的沉积。在不同的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低水位体系域。在有不连续的陆架边缘的盆地中,低水位体系域由不同时的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低水位扇或盆底扇;上部为低水位楔。
1.1盆底扇:是在低的斜坡和盆底沉积的以海底扇为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的一部分。扇的形成与峡谷侵蚀到斜坡和河谷下切至大陆架有关。硅质碎屑沉积物通过河谷和峡谷穿过斜坡和大陆架形成盆底扇。尽管盆底扇的出现远离峡谷口,或者峡谷口不明显,但是盆底扇可能形成于峡谷口。盆底扇的底面(与低水位体系域的底面一致)是Ⅰ型层序界面,扇顶则是下超面(Van Wagoner等人,1987)
1.2斜坡扇:由浊积有堤水道和越岸沉积物组成的扇状体,盖在盆底扇上且被上覆的低水位楔下超(Van Wagoner等人,1987,1988,1991;Posamentier 和Vail,1988)。
1.3低水位楔:由一个或多个进积小层序组组成的沉积楔。向海方向被陆架坡折限制,上超在先前形成的层序斜坡上。因此,低水位体系域的准层序组有加积(盆底扇和斜坡扇)、进积等型式(低水位楔)
2.陆架边缘体系域:是Ⅱ型层序的最下部的体系域,即2类层序界面之上的第一个体系域,它由一个或多个微显进积至加积的小层序或小层序组组成。在沉积滨岸线坡折的向海一侧,该体系域下超在Ⅱ类层序界面之上。特点:陆架边缘体系域沉积期间,随着海退的不断进展,陆架虽有暴露,但其大部分可暂时被半咸水淹没,因此陆架边缘体系域顶部附近可有广泛的煤系分布。 一般地,陆架(棚)边缘体系域内部沉积相的叠置特征是自下而上海相沉积逐渐增多,与上覆的海进体系域的分界面为海进面。
3.海进(海侵)体系域 [TST] :海进体系域是1类和2类层序的中部体系域,其下界面为海进面,下伏体系域为LST或 SMST。海进体系域是海平面上升期间的沉积,因此它由一个至多个退积小层序组成。不同类型的层序中海进体系域发育程度不尽相同,比较而言2类层序中的 TST更为发育。 特点:(1)在发育 l类层序界面的情况下,海进早期阶段的沉积局限于深切谷内,而且, LST沉积之后海平面仍在陆架之下,广大的陆架地区没有海进沉积。只有在海平面开始迅速上升之后,陆架才逐渐覆水并最终被淹没,沉积中心也逐渐向陆迁移,此时才有较为广泛的海进沉积。(2)在发育2类层序界面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深切谷,而且陆架也未全部露出水面,因而海进一开始便有沉积的广阔空间,所以2类层序中的海进体系域更为发育和广泛。
4.高水位体系域 [HST]:高水位体系域是层序最上部的体系域,是海平面高位期的沉积。在海进体系域形成之后,海平面上升已非常缓慢,在其上升到最高水位这段时期内沉积的 HST,以加积小层序为特色,为早期 HST;此后,海平面开始缓慢下降,此阶段形成的 HST则以进积小层序为主,为晚期 HST。 HST内的小层序在向陆方向可上超在层序界面上,在向盆地方向则下超在海进体系域或低位体系域之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低级别特提斯沉积层序是什么意思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旋回式、成因上有联系的、以侵蚀面或者与其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以及沉积层序内部地层、岩相分布模式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层序地层学通过对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构造运动、海面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及其与地层层序、层序...

沉积演化特征
属上白垩统—中始新统;Ⅲ构造层已普遍褶皱变形,是燕山期的产物,又称“燕山构造层”,该构造层由上而下又可分出Ⅲ1、Ⅲ2和Ⅲ3亚构造层,反映燕山运动的多幕性;Ⅳ构造层的划分是基于一些区间在Ⅲ构造层之下尚能见到一套可靠反射层序,推测可能属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的古特提斯边缘沉积,故又称印支构造层。

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由于受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西藏特提斯迅速衰亡,藏南地区进入残留海阶段,以浅海陆棚环境为主。岗巴-定日盆地在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大致处于藏南前陆盆地体系的前隆。岗巴地区古近系层序界面多以陆上风化面为标志,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层缺失。一般缺失LST下部沉积;LST 上部和TST下部多以角砾灰...

与全球经典前陆盆地进行比较
特提斯造山带(Tethyan orogenic collage)形成于欧亚板块与冈瓦纳离散碎块之间的碰撞(Ricou,1995;Sengör和Natalin,1996)。扎格罗斯(Zagros)山系位于中东地区伊朗西部,是形成于新特提斯闭合作用的阿尔卑斯山脉全球环带的一部分。扎格罗斯山脉是由于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的阿拉伯陆块(continental Alabian plate)与欧亚大陆边...

层序地层作为沉积盆地识别标志的研究
Ⅲ级界面特指由海平面下降为主控因素造成的不整合面,识别标志主要包括:喀斯特面、溶蚀面、暴露面、淡水成岩段、溶蚀孔洞缝带、白云岩化、溶蚀角砾岩、古土壤等。Ⅲ级界面代表盆地充填幕的间断面或不连续面,反映盆地沉积演化的间歇或暂停。 图7.1 右江盆地层序、界面成因格架及级别与盆地的关系 Ⅳ-Ⅴ级界面系由三...

(二)上扬子西缘盆山转换过程中的层序响应
2.被动大陆边缘层序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效应 前已述及,上扬子西缘被动大陆边缘演化继晚古生代之后,至中三叠世安尼期完成,并与古特提斯洋发生海平面同步上升效应(表3-1)。层序内以凝缩层代表最大海泛面上超范围,反馈海平面变化的信息是主体上升期为二叠纪,早三叠世为缓慢上升,中三叠世安尼期...

西藏特提斯晚期演化历程
图7-1 西藏特提斯区晚古生代晚期以来古构造及古环境变迁图解 (二)衰减式成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早白垩世为喜马拉雅特提斯洋壳盆地的形成和扩张期,藏南地区表现为强烈沉降的被动大陆边缘。该阶段浊流沉积、陆坡扇复合体和滑塌沉积相当发育。洋盆总体表现为南浅北深的特点:南部岩层中发育大量的菊石与菱铁矿结核,几乎未见...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从岩性、层序演化来看,本区在晚侏罗世为一被动大陆边缘,在当时发生了一次 大规模的海退,侏罗纪末期西藏特提斯海区普遍形成大规模海退,表现为维美组和门卡墩 组顶部砂岩的同期沉积(图7.1)。随后,在早白垩世,该区局部进一步拉张裂陷,又发 生了快速海侵而被淹没。 综上所述,研究区在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时期,...

藏南古近纪相对海平面变化探讨
所以,沉积层序海平面-沉积基准面变化的控制,而且也明显受构造变动、气候和物源的影响,在盆地的不同地区形成数量不等的三级沉积层序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藏南地区古近纪的地层记录了西藏(新)特提斯洋晚期演化与最终消亡的过程,其沉积层序受特提斯构造活动的控制,表现出明显的前陆盆地沉积层序的...

古生代地层区划
类属于边缘特提斯型,产Manodiexodina等特征分子。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东部,二叠系层序不完整,在那丹哈达岭产特提斯型Misellina类动物群;延边地区的冷坞期沉积十分发育,含Yabeina,Metadoliolina等特提斯型 类动物群;晚二叠世沉积为陆相,含华夏植物群。 Ⅱ 塔里木地层区 本区北部为南天山并向东延至南祁连,南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