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球方面的知识

关于月球方面的知识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追答

采纳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9
月球图像(36张)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678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原因见后面解释),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 月球的正面地图
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27.3216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导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地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第2个回答  2011-04-19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木、玉兔捣药等美丽的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甙弥斯,并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剑作为月亮的天文符号。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由于发射太阳光而被人们观测到。 月球表面上自由落体重力速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有众多环形山、山系、月海、月陆、辐射纹等结构;无水,基本无大气;温度变化大,在太阳光直射下高达127摄氏度,夜间降至零下183摄氏度。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球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月圆月缺,引发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想像;月晴月阴,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于是,月亮便拥有了数以百计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别称。
第3个回答  2011-04-11
月球知识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也无水分,没有风霜雪雨,没有江河湖海,更不要说鸟语花香的生命现象了。一句话,月球是个死寂的星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月面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过,它表面的辉光现象就是一例。月球表面有时突然出现某种发光现象,甚至还有颜色变化,它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兴趣和关注。
1958年11月3日凌晨,前苏联科学家柯兹列夫在观测月球环形山的时候,发现阿尔芬斯环形山口内的中央峰,变得又暗又模糊,并发出一种从未见过的红光。两个多小时之后,他再次观测这片区域时,山峰发出白光,亮度比平常几乎增加了一倍,第二夜,阿尔芬斯环形山才恢复原先的面目。
柯兹列夫认为,他所观测到的是一次比较罕见的月球火山爆发现象。他说,阿尔芬斯环形山中央峰亮度增加的原因,在于从月球内部向外喷出了气体,至于开始时山峰发暗和呈现出红色,那是因为在气体的压力下,火山灰最先冲出了火山口。
柯兹列夫的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包括一些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他们承认阿尔芬斯环形山的异常现象是存在的;但认为不能解释为通常的火山爆发,而是月球局部地区有时发生的气体释放过程。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即使是冷气体也会表现出柯兹列夫所注意到的那些特征。
早在1955年,柯兹列夫就在另一座环形山——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口,发现过类似的异常发亮现象,他也曾怀疑那是火山喷发。1961年,柯兹列夫又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中央观测到了他熟悉的异常现象,不同的是,光谱分析明确证实这次所溢出的气体是氢气。
这类现象究竟应该怎样解释呢?是火山喷发?还是气体释放?或者是其他什么现象呢?
红色斑点
天文学家们还不止一次在月球面上发现神秘的红色斑点。也是那个阿利斯塔克环形山,美国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在观测和绘制它及其附近的月面图时,先后两次在这片地区发现了使他们惊讶的红色斑点。第一次是在1963年10月29日,一共发现了3个斑点:先是在阿利斯塔克以东约65公里处见到了一个椭圆形斑点,呈橙红色,长约8公里,宽约2公里。在它附近的一个小圆斑点清晰可见,直径约2公里。这两处斑点从暗到亮,再到完全消失,大约经历了25分钟的时间。
第三个斑点是一条长约17公里、宽约2公里的淡红色条状斑纹,位于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边缘的里侧,出现和消失时间大体上比那两个斑点迟约5分钟。
第二次他们观测到奇异的红斑是在1个月之后的11月27日,也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红斑长约19公里,宽约2公里,存在的时间长达75分钟。这次由于时间比较充裕,不仅有好几位洛韦尔天文台的同事都看到了红斑,还拍下了一些照片。为了证实所观测到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还特地给另一个天文台打了电话,告诉那里的朋友们赶快观测月球上的异常现象,但故意没有说清楚是在月球上的什么地方。得到消息的大文台立即用口径17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那两位洛韦尔台的天文学家用的是口径60厘米折射望远镜)迸行搜寻,很快就发现了目标。结果是,两处天文台观测到的红斑的位置完全一致,说明观测无误。红斑确实是存在于月面上的某种现象,而不是地球大气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幻影。
这两次色彩异常现象都发生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而且都是在它开始被阳光照到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内。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人认为月面上出现红色斑点的现象可能并不太罕见,只是不知道它们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区出现,而且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要观测到它们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具备较大和合适的观测仪器,以及丰富的观测经验和技巧,同时认为这类现象可能与太阳及其活动有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类变亮和发光现象经常发生,单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有案可查的类似事件至少在300起以上,表明它们是由于月球内部的某种或某些常存原因引起而形成的。
1969年7月,首次载入登月飞行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到达月球附近和环绕月球飞行时,曾经根据预定计划,对月面上最亮的这片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地区进行了观测。这座著名环形山的直径约37公里,山壁陡峭而结构复杂,底部粗糙而崎岖。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是从环形山的北面进行俯视的,他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说:“环形山附近某个地方显然比其周围地区要明亮得多,那里像是存在着某种荧光那样的东西。”遗憾的是,宇航员们没有对所观测到的现象作进一步的解释。
红色发光现象
就在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科学家发现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的红斑时,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注意到了另一个著名的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也存在类似现象。开普勒环形山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方向,直径约35公里,是带有辐射纹的少数环形山之一。1963年11月1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在拍摄开普勒环形山及其附近地区的照片时,注意到就在这片地区内,在两小时内两次出现了红色发光现象,发光面积大得使他们惊讶,每次都超过了10000平方公里。
他们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有色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他们指出持续时间不长而面积那么大的发光现象,不可能由某种月球内部原因造成,而应该认为是起因于太阳。其次,他们认为,由于月球不存在大气,月面受到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全部太阳辐射的猛烈袭击,这时,月面的某些地方有可能被激发而发光,面积也可能比较大。再次,他们明确提出,开普勒环形山这两次发光现象的根源在于太阳面上出现了耀斑。11月1日那天,太阳上出现了两次规模不算大的小耀斑,它们的时间间隔与开普勒环形山的两次红色发光现象的时间间隔基本一致。
两位英国科学家的观点比较新颖,但他们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如果他们把月面辉光现象与太阳耀斑联系在一起的解释是正确的话,那么,月球发光现象也该有周期性,而且在太阳活动极大、耀斑出现较多的那些年份里,红斑现象也应该出现得更多、更频繁。观测表明,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亮点位于月球明暗界线附近
1985年5月23日,希腊的一位学者正在调试自己门径为11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当时月球的月龄为4,也就是从月朔算起,大体上只过了4天的时间。在连续拍摄的7张月球照片中,有1张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照片上出现了一个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清晰的亮点。经过核查,亮点位于月球明暗界线附近的普洛克鲁斯C环形山地区。
对此,希腊学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认为:由于月面没有大气,被太阳照亮的月面部分的温度,与没有太阳照亮部分的温度相差悬殊。当太阳从月面上某个地区日出时也就是从那些正好处在明暗界线附近的地区日出时,一下子从黑夜变为白天的那部分月面温度迅速升高,从零下100多摄氏度升到100多摄氏度。强烈而迅速的温度变化使得月球岩石胀裂开来,被封闭在岩石下面的气体突然冲到月面,迅速膨胀,产生了明亮而短暂的发光现象。
最近,美国的一位通讯工程师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曾检测过一些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标本,发现岩石中含有像氦和氩之类的挥发性气体。他认为,月岩热破裂时释放出来的电子能,完全有可能把挥发性气体点燃,引起短暂的闪光现象。他还表示,他的设想并非毫无根据。据说,月球岩石在地面实验室里进行人工断裂时,确实曾放出过小火花。
过去也确实多次有人在月球明暗界线附近,发现过这类短暂的发光现象。但是,在得不到阳光的月球阴暗部分,也曾观测到过这种闪闪发光现象。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短暂的现象
早在1787年,英国著名天文学家赫歇耳就曾观察到过月球表面的红色辉光。最近这些年来,月球上的辉光、雾气、彩斑现象似乎有所增加,这也许与观测手段的发展有关。这些被称为“月球短暂现象”的变幻现象,日益引起各国天文学家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已经记录到的“月球短暂现象”数以千计,也许其中的一部分是由于大气干扰等原因造成的错觉或幻觉,但短暂现象的存在是否定不了的。
这类短暂现象的范围一般都不大,方圆一二十公里,平均持续时间一二十分钟到半个来小时,而且多数都发生在地质年龄比较轻的那些环形山附近,譬如阿利斯塔克、阿尔芬斯等环形山,以及月面洼地的边缘地区。应该相信这决不是偶然的。
至于这些短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一直是众说纷纭,似乎是证据充分、很有说服力的火山喷发和火山活动学说,也没能得到多数人承认。其中很致命的一点是:不论是地面观测还是宇航员亲临月球的考察,都没能找到新喷射出来的熔岩痕迹,也没有看到月面局部面貌有所改变。前面提到的其他论点,以及认为是地球的潮汐作用触发月震、月震转而又使密封在月岩下面的气体冲向月面等观点,那就更不完善了。
有人把月球短暂现象称做“变幻无常的月球现象”。说它“变幻无常”,反映了我们对它的来龙去脉还不清楚,但事实真相总会有大白的一天,尤其是发生在离我们这么近的月球上的现象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也无水分,没有风霜雪雨,没有江河湖海,更不要说鸟语花香的生命现象了。一句话,月球是个死寂的星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月面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过,它表面的辉光现象就是一例。月球表面有时突然出现某种发光现象,甚至还有颜色变化,它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兴趣和关注。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月球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

月球的知识简短
5、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温度最高+127℃,夜晚温度又可降低到-183℃。6、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7、月海并不是海,它是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

有关月球的知识有哪些
1. 月球的物理特性。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4,表面有大量的尘埃和岩石。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其温度变化极为剧烈,白天温度可达摄氏130度以上,夜晚则低至零下数十度。此外,月球的地心引力相对较小,这使得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极为明显。例如陨石坑和环形山分布广泛。月球的结构从表层到内部分为三...

关于月球的8条知识是什么?
4、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5、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6、月球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

关于月球的知识(7个)
5、月球是一个已经分异的天体,即它拥有地壳、地函、和核心。月球是一个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6、在月球表面上用肉眼可以清楚看见有黑暗的,相对平坦的平原,我们称之为月海,这是因为古代的天文学家...

关于月亮的知识有哪些
关于月亮的知识有:一、月亮的基本信息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运动,没有大气层。它的表面主要由岩石和尘埃组成,存在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包括月海、山脉等。二、月亮的周期和相位 月亮的相位变化是由于其位置和角度的变化所导致的阳光照射程度不同。人们通常能看到的是满月、新月等不同的相位。此外...

月球知识小学生必知是什么?
1、月球表面温度很低,有许多环形山。其土壤不适宜种植物。美国宇航员是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科学家至今还在研究月球表面是否有生物存在。2、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3、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

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至少三条
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 1. 月球的起源与形成 月球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月球与地球同源,都是在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月球形成的大爆炸模型认为,月球是在地球早期因巨大的撞击作用而形成的碎片云中凝结而成的。月球的这些碎片通过引力重新聚集,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天体。科学家...

月球的几个小知识
1.关于月球的小知识(20字) 月球自西向东以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也围绕地球以逆时针方向公转。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相等,约为28个地球日。最终形成了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背面”始终背向地球的状态。 月球表面不刮风、不下雨、空中没有云层,没有任何天气变化。不...

关于月亮的天文知识
关于月亮的天文知识有月全食、月偏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等。1、月全食: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2、月偏食: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3、日全食: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

月亮的知识有哪些?
四、月球的大气环境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月球表面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其表面温度可降低到-183℃。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