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4个轮子都用一样的轮胎,如果条件有限的话,也要保证同一轴的轮胎要完全一致。
轮胎肩负着车辆与路面长期,超频次接触的重任。承担着承重、刹车及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等重要职责。但在车辆正常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真正接触的面积其实并不大。这不大的接触面积,需要完成那么多重要的工作,跟轮胎的花纹有很大的关系。
轮胎的花纹起着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降低胎噪、增强舒适性、为轮胎散热、排水、提升车辆操控性能的作用。
不同花纹的轮胎呈现不同的性能,一般来讲,轮胎花纹即轮胎胎面上各种纵向、横向、斜向组成的沟槽。别看这些横着竖着的花纹很乱,其实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工。
花纹的不同使得汽车在行驶中的磨损程度不同,首先对轮胎本身有影响,还会造成汽车的刹车阻力不一致,导致防侧滑等系统始终保持工作状态,对汽车本身有很大的损害。当汽车在高速行驶需要急刹车时,轮胎的不同可能造成受力不均,反而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四条轮胎使用同一规格、结构、厂家、花纹的轮胎(载重指数、速度级别),加上适当的调位,有助于轮胎的磨损率保持一致,因此保证了所有轮胎的性能保持一致。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只是前后轮胎的品牌不同,花纹不同是可以的,但同一车轴上应装配同一规格、结构、厂家、花纹的轮胎(载重指数、速度级别)
汽车轮胎花纹不一样,那么轮胎的摩擦力就会不一样而且排水能力也会不一样,这样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影响。
汽车轮胎
介绍: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轮胎的使用过程中,胎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要保证轮胎气压与厂家要求气压相符,否则,无论轮胎的气压偏高还是偏低,都会给轮胎的寿命带来很大的损害。
发展起源:
1.在1895年随着汽车的出现,充气轮胎得到广泛的发展,首批汽车轮胎样品是1895年在法国出现,这是由平纹帆布制成的单管式轮胎,虽有胎面胶但无花纹。
2.1892年英国的伯利密尔发明了帘布,1910年用于生产,这一成就除改进了轮胎质量,扩大了轮胎品种外,还使外胎具备了模制的可能性。随着对轮胎质量要求的提高,帘布质量也得到改进,棉帘布由人造丝代替,50年代末人造丝又被强力性能更好、耐热性能更高的尼龙、聚酯帘线所代替,而且钢丝帘线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3.1904年马特创造了炭黑补强橡胶,大规模用于补强胎面胶是在轮胎采用帘布之后,因为在这之前,帆布比胎面在轮胎使用中损坏得还要快,炭黑在胶料中的用量增长很快,30年代每100份生胶中使用的炭黑也不过20份左右,这时主要在胎面上采用炭黑,胎体不用,已达50份以上。胎面中掺用炭黑以前,轮胎大约只行驶6000km就磨光了,掺用炭黑后,轮胎的行驶里程很快就得到显著的提高。一组货车轮胎大约可行驶10万km,在好的路面上,甚至可达20万km。
4.1913-1926年,因发明了帘线和炭黑轮胎技术,为轮胎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轮胎外缘的标准化,制造工艺的逐渐完善,生产速度比以前提高了,轮胎的产量与日俱增。
5.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技术一直不断地改进与提高,如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轿车胎由低压轮胎过渡到超低压轮胎;40年代开始轮胎逐步向宽轮辋过渡;40年代末无内胎轮胎的出现;50年代末低断面轮胎问世等等。许多新技术的出现都莫过于1948年法国米西林公司首创的子午线结构轮胎,这种轮胎由于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的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行驶中可以节省燃料,而被誉为轮胎工业的革命,在这里简略介绍一下当今发展的主要几种轮胎特征。
优势分析:
第一,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为车轮制造业带来配套商机。车轮市场细分为市场和零售市场。此外,中国日渐成为世界工厂,跨国公司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因此,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会带来车轮制造业持续繁荣。
第二,车轮制造业是原材料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具有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充足的优势。我国地近越南、泰国等世界天然橡胶产地大国,西南地区的天然橡胶生产也已成规模。汽车用的车轮主要是钢轮和铝轮,这两种车轮在轿车上的应用比例大约是。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钢和铝生产国,充足的原材料使车轮生产有很大的原料成本优势。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相比欧美国家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第三,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中国车轮业将实行产业转移。车轮生产是高耗能和技术水平不太高的产业。考虑到环保、能源等问题,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世界轮胎巨头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国内车轮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加入整车企业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在产业链中占据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国内生产的车轮年出口总量在万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