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啥虫子?

如题所述

这虫子叫:蚰蜒 1.特征描述 :蚰蜒体短而微扁,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2.生活习性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体形细小的地蜈蚣有时能侵入人体而出现假寄生的现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儿的生殖道内,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 3.分布范围 :蚰蜒和蜈蚣常常出现在地表,因此温度对它们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热带、亚热带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类分布。在华北及东北地区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类群。还有若干唇足类栖息在岩溶地区的洞穴中。在海滨潮间带区虽然有潮汐的剧烈变化,也有若干唇足类生存。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上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二旬,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在“大寒”前后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茎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自茎杆顶部继续下爬,经交配后潜入土中产卵.卵有白色蜡丝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 4.与蜈蚣的区别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蜈蚣颜色比较暗,腿短,爬行的时候弯弯曲曲的行进,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发现它多些,而蚰蜒多半发现它在墙上游走。蚰蜒也咬人,但不很厉害,蜈蚣比较厉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没有生命危险。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蚰蜒皮炎及预防措施 1.概述: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 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2.病因: 蚰蜒呈灰白色,成虫长约0.5~2 cm,宽0.3~0.5 cm,虫体呈节状,约10~15节,每节有细长足1对,最后一对较长,背部从头至尾有1条线状黑斑,腹部灰白色,头尾各1对触须,两侧有1对黑色眼点,毒颚较大,末端有毒爪,与体内的毒腺相通。 3.治疗:给予消炎止痒的外用药涂搽,咬伤处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涂消炎的药膏或药水,如含有1%酚或1%薄荷炉甘石洗剂。亦可用南通季德胜蛇药片或上海蛇药,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涂,数日即愈。若有继发感染,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明显者可使用抗组胺药。 4.并发症: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4
您好,这是:德国小蠊,也就是一种蟑螂,德国小蠊属于蜚蠊目、姬蠊属,是广泛分布的一种蟑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4
这是一只跳蚤,现在快绝种的一种害虫

小虫子 问题: 这是什么虫子啊?
这种虫子是蠼螋。以下是蠼螋的相关介绍:蠼螋( earwig Furficulidae)是革翅目,蠼螋科的统称。体长4mm~35mm,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其前翅特化为极小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圆形,常露于前翅外;尾须铗状;无产卵器...

求助这是什么虫子
从图片来看这是一只臭虫 臭虫是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昆虫,又名木蚤、床虱、壁虱。成虫虫体背腹扁平,呈卵圆形,红褐色,遍体生有细毛;头部两侧有1对突出的复眼;触角能弯曲的有4节,末2节较细;口器为刺吸式,下唇分3节;前胸背板大而明显,其前缘有一凹陷,头部即嵌在凹陷内,侧缘呈弧形,后缘向...

这是什么虫子啊?
这是 蚰蜒 yóu yán 蚰蜒俗称"钱串子",古时称“草鞋虫”,有的地方称“香油虫”、“草鞋底”或“草鞋底子”。 内蒙河套地区俗称“毛乍乍”。南京人叫其“梳子虫”。上海人称作“乱头发”。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

这是什么虫子啊?
这是一种毒虫,隐翅虫。隐翅虫其实是一类甲虫的统称,属于昆虫纲鞘翅目下的生物,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37000种隐翅虫,隐翅虫的身体狭长,体长0.4cm至3cm左右。它们昼出夜伏,经常在农作物及杂草上活动,以各种小型昆虫及腐烂的有机物为食。隐翅虫确实也能导致疱疹和皮炎,但是症状较轻。这一系列症状并...

这是什么虫子,好怕呀。
这是蜱虫。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shà)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

求大佬帮忙看下这是什么虫子,怎么清理
如果虫子问题严重,可以请专业的害虫控制服务来处理。 个人防护:• 在清理虫子时,记得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教育和预防:• 了解虫子的生活习性,采取预防措施,比如不在室内种植某些容易吸引虫子的植物。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家中的角落、缝隙等可能藏匿虫子的地方。

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米虫。米虫 中文名称:米象 分布区域:南方 亚种:亚虫系列 亚目:多食亚目 别称:象鼻虫 界:动物界 族:虫 简介:米虫学名为米象, 常在谷物中被发现,因为繁殖速度快,为谷物中主要的害虫。特征:卵:约长0.6mm,乳白色半透明,外形为长椭圆形,一端稍大。幼虫:体长约2.5-3mm,身体为乳...

这是什么虫
这个叫 蠼螋(拼音:qúsǒu,音:渠叟)属昆虫类的有翅亚纲革翅目。蠼螋俗称夹板子、夹板虫,或剪刀虫,俗称“耳夹子虫”,因为它们的雌虫在产卵后会像鸟类一样伏在虫卵上等待孵化。 蠼螋,为不完全变态类的昆虫,英文名earwigs,因此有人深信它们会爬入人耳中,但事实上不常发生。体长约小于一厘米到五厘米不等,腹部伸...

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什么虫子 回答是 鼠妇 鼠妇又名鼠负、负蟠、鼠姑、鼠黏、地虱等,别 称 潮虫子、潮虫、团子虫、地虱婆、地虱子、西瓜虫 附图说明 体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较平扁,背部稍隆,体躯能卷曲成球形 鼠妇是甲壳动物中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之一,通常生活于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如潮湿处的石块下、...

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什么虫子???中国名:蠼螋昵称:胶合板儿子,指甲昆虫,蠕虫胶合板,或剪刀虫,昆虫耳夹子类:有翼子类头:革翅目蠼螋(qúsǒu)一种杂食性昆虫比比皆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