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在农村悄然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农村经纪人。他们既代表着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又是对传统小农经济的重塑,而且包含着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的转型,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一)农村经纪人的产生
起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后期发展呈加速趋势,农村经纪人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1)资本和经验的积累为农村经纪人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一批勤劳智慧者先富裕起来,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又使一大批“弄潮儿”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于是一批农村经纪人应运而生。
(2)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发展,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连年丰收,剩余的农产品出现了大量积压,这些产品急需进入市场流通,客观上要求有一批农副产品销售者。
(3)千变万化的市场孕育了一大批农副产品经纪人。遵循规律,抓住时机,使农村产品的推销恰到好处,需要有一批懂行情、会经营、专业化的经营人。
(4)社会化大生产还没有全部形成,需要加大农产品的推销力度。目前农业生产大部分还局限在农民一家一户的独立生产,规模小,不具备占领市场的能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不易储存的农产品越来越多,这就迫切需要一个中介组织,连接生产和市场。
(二)农村经纪人的发展
农村经纪人的出现并不是新生事物,20世纪80年代农村的“贩运户”就是农村经纪人的先行者(前身)。20多年后的今天,经过多年市场风浪洗礼的农村经纪人与过去的“贩运户”已不可同日而语,其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纪人的观念在不断更新。经纪人的思想普遍比较开放,观念更新快,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不甘贫穷,不甘落后的思想,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观念,农村经纪人才敢于洗尽泥腿闯市场。如今,在绝大多数经纪人身上已找不到过去的“万元户”中那种“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以及贪图享受的“暴发户”心态,他们不图享受只求发展,相信科学,锐意进取,具备了现代农民良好的思想素质。
(2)农村经纪人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纪人之所以能成为能人,关键在于他们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如吉林省农村经纪人均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60%以上是高中毕业生,有的还是大专以上学历。较高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开阔视野,获取信息,开拓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3)农村经纪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截至2005年6月,31个省(区、市)农村经纪人总数达38万户,经纪职业人员达61万余户,经纪的业务量达1707亿元。经纪活动基本覆盖了包括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苗木、畜牧、水产、家禽以及药材、茶叶、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
(4)农村经纪人的经营在不断拓宽。20世纪90年代,农村经纪人经营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上,而目前他们的生产经营范围几乎覆盖了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方方面面,其生产经营正逐渐地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有一些经纪人已经走上了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模式。
(5)农村经纪人的能力在不断增强。经纪人经过了多年市场风浪的摔打,对市场运行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较多的经营经验,既能回避市场风险,积极开拓市场,不但开拓县内市场,还努力开拓县外、省外市场,使农副产品真正参与大市场大流通;又能以市场为载体,通过市场自觉调节产加销能力;还能较快地获取市场信息,判断市场行情变化,把握市场机会。
(6)农村经纪人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农民讲求实惠,怕冒风险,在没有找到自己认为可行的机会之前,无论政府怎样号召要调整种植业结构,多种经济作物,多数农民也是下不了决心,宁愿种玉米、水稻。农村经纪人生活在农民之间,他们富裕了,对农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影响力在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往往大于政府的号召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