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时会突然感觉这个场景似曾相识,这种现象叫既视现象,又称“既视感”、该词源自法语“Déjà vu”,也可以翻译成“幻觉记忆”,指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也叫海马效应。
既视感是真实存在,有科学解释的东西,不属于灵异事件,只是大脑的想象力里曾经有浮现过类似的场景罢了。或者说既视感来源于大脑的联想,它联想出这个画面。
“既”意为“已经”,“既视感”顾名思义,已经见过的感觉。
“既视感”顾名思义,就是“似曾相识”,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扩展资料:
既视现象调研
一、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
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
二、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
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
但是现代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
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
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
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
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既视现象
这个问题很有趣,作为心理学资深爱好者,我来告诉你!
为什么人在某时会突然感觉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呢?这是因为记忆的问题。
人作为高级动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忆,人有更强大的记忆能力,并且会把记忆与现实比对,吸取教训,学习经验,这也是人跟动物的一个最本质区别!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中特别提到,作为记忆的关键部位,海绵体和海马体担负不同任务,海绵体负责记录,海马体负责提取。
当我们遇到一个场景,好像似曾相识,那么,海马体会迅速从海绵体中去寻找相同场景,但因为当初那个场景不是特别深刻,所以海绵体保存信息有限,那么,海马体提取过程就产生困难,只能部分提取,或者提取不完整,所以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但我们发现没有,如果对一个场景特别深刻,比如当初和初恋约会的地方,和爱人第一次牵手,拥抱,或者亲吻的地方,就会特别深刻!
我就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次和女朋友牵手,就是在一个公园里,晚上九点多,那是五月中旬,我们在河边,一起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那些感觉历历在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感觉呢?因为那些事情非同寻常,所以在海绵体中保存了相当多的信息,所以海马体提取的信息也就更多这样,过去和现在就更容易比对成功,所以那些就显得真实,仿佛就在刚才!
看到以上关于记忆的分析,我们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人在某时会突然感觉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因为记忆中可能真的有过这个场景,只是当初保存的信息有限,所以记忆就提取不完整,或者提取不出来,所以就不能完全想起来,因此,自然就成了似曾相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某个场景或者某个人时有时会出现一种似曾相识、好像在哪见过的感觉,这其实是一种错视现象,也叫做视觉记忆,原理是大脑中有一个“记忆缓存区”
·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
这种感觉叫做Déjà vu(Already Seen)。
它是一个法语词汇,最初是由法国的一位物理研究人员发现的。Déjà vu在中文中通俗的说法是“似曾相识”。它描述的是人在清醒的状态下,虽然是第一次见到某个场景,却感到在什么地方见过、或经历过这个情境。
调查表明,人群中超过2/3的人,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感觉,特别是15-25岁的年轻人。
之所以说其是一种“似曾相识”,是因为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认识。它只会发生在“此刻”。你可能每天都从某条路去上学,但只在某个时刻,你突然觉得身边的事物都不一样了,仿佛勾起了某种久远的回忆。而且,当你离开了那个情境,没过多久就会忘记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并很难去描述它。
Déjà vu很容易在人们感到疲倦、压力、陌生或生病的时候出现,这可能是因为,此时的大脑无法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很好地处理。
且相较于老年人,年轻族群比较容易出现“幻觉记忆”;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生活较为丰富,身边常出现新鲜事物;大脑也更健康,能识别错误的信号;同时也更加忙碌,容易疲惫,因此大脑打结的时刻出现较多。而在25岁后便缓慢地下降,直至老年。
由于充满神秘气息,这种“似曾相识”的现象最初受到非科学世界的关注更多;从20世纪末起,才逐渐得到科学界的关注。
目前,脑科学尚未对于Déjà vu产生的原因有所定论。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研究者认为,Déjà vu是一种错误记忆(false memory),是因为记忆的存储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导致大脑把刚刚得到的信息当成了久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