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首义,各省响应,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中华民国政权。从1912年至1931年满洲国成立前夕的民国时期,东北行政区划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北京政府时期,二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清朝的行政区划实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北京政府前期沿袭前清旧制。
1912年辛亥革命后即开始撤道废府(州、厅),存县、并县工作。1913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此后全国普遍废府州,存道县,实行省、道、县三级制。这是我国近代首次全国整理政区的命令,令中规定省行政长官称民政长(1914年5月改巡按使,1916年7月易名省长);省军政长官称都督(1914年6月改置将军,1916年7月更名督军,1924年易名督办)。道行政长官称观察使(1914年5月改称道尹)。县行政长官称县知事。
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区划的调整。1914年1月清末原拟建省的热河地区设置相当于省一级的热河特别行政区域(辖原直隶省热河道及内蒙古地区的卓索图盟和昭乌达盟,治承德)。1924年,前苏联归还原沙俄占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起绥芬河,西迄满洲里)沿线地方行政权(铁路两侧各30华里范围),设置相当于省级的“东省特别行政区”(主管机关驻滨江,即今哈尔滨市)。
县级行政区划方面,1914年1月施行各省同名之县存一而改其余各县的决定,明确更名原则,凡两县同名者存其先,新定者或通商大埠还其旧,东北共改十五个县。这又是东北行政区划史上一次重大的整理,经此东北大多数县名就此稳定下来。
该时期在一些边远新开发地区,准备设县而条件尚不成熟者,则置有设治局,作为设县前的一种过渡机构,其性质犹如分县,此为北京政府时期东北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干县份区域辽阔,治理难周,1914年8月公布《县佐官制》。嗣后一些省份(非普遍设立)于县境要津地方设置县佐,作为县政之佐理,其驻地以不与县知事同城为原则。所辖区域名曰分县,仍为县之一部分,非别成一级。除少数外,大多数县佐于1930年2月与道一起废除。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9年——1931年)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1928年至1931年满洲国建立前夕的南京政府时期是省、县二级制阶段。
1928年9月,以特别区域于法无据,撤销热河特别区域,设置热河省(省会承德)。至于热河建省之动议,始于清末新政时期,时受俄国侵略势力的不断向南渗透,迫于形势的压力,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统治,而不得不逐渐改变治蒙政策。放弃禁垦政策,鼓励汉人移住蒙地开荒或租田,此举史称“移民实边”。
日俄战争以后,蒙部边疆危机更亟。蒙疆建省之动议随之雀起。而有清一代热河并未建省,究其原因,李细珠认为,蒙古王公的抵制与反对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主要还是因为清政府新政时期财政困难,实在无力经营。虽然在清末议而未建,但是,一些建省的基本原则,如其政区的边界、幅员及其境内府、厅、州、县行政机构层级等方面,都已经大致确定。民国时期在热河地区的正式建省自然与清末的建省之动议一脉相承,密切相关。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按《建国大纲》省、县二级制的精神,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直至1930年2月,国民党中央第207次政治会议始正式通过废除道尹的决定。除辽吉黑三省外,热河省划归东北政务委员会统辖。东北则成为4省172县。中华民国在本部省份所设置的“行政督察区”,在东北未及实行。
1929年2月,因“奉天”二字含有浓厚的君主色彩,乃取“辽水流域永久安宁”,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同年9月,吉林省会吉林改名永吉。
本时期,在行政区划中首创了市制。1921年7月北洋政府颁布了《市自治制》,设置特别市和普通市为自治团体。国民党政府时期,将市正式定为地方行政区域。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即有特别市之设置,1928年7月正式公布《特别市组织法》和《普通市组织法》,规定特别市直属中央政府;普通市隶于省政府。
1930年5月,又颁布《市组织法》,废除特别市与普通市,将市分为院辖市与省辖市,前者直属行政院,后者隶于省政府。此种情况满洲国时期中断,国共对峙时期同。创立市政制度,是继元设行省后,行政区划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从1927年4月起至1947年6月底止,先后有沈阳、锦州、营口、鞍山、旅顺、本溪、抚顺、通化、安东、四平、吉林、长春、牡丹江、延吉、佳木斯、北安、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城镇设置过普通市(省辖市)。南京政府成立后,设治局数量在本期内有较大的增长,不少设治局升格为县。
1912年至1931年,东北是如何变成“4省172县”的?
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首义,各省响应,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中华民国政权。从1912年至1931年满洲国成立前夕的民国时期,东北行政区划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北京政府时期,二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北京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清朝的行政...
吉林与黑龙江的区划调整,当年7个县,为何分给了吉林省?
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逐步占领了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日本军队扶持了一系列的伪政权,并且把东北地区划分为14个省份。后来,又划分为19个省份。当时,每个省份的面积都不大。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后,东北地区被调整为9个省,出现了东北九省的说法。
辽宁省北部的16个县,为啥都划入了吉林?
与此同时,奉天省更名为辽宁省,并且延续至今。其中,由于热河省相当一部分地区,从属地来说属于东北,因此热河省也被当成了东北的省份,出现了东北四省的说法。三、伪满洲国时期 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日本占领了黑、吉、辽三省。1932年,又占领了热河省。为了巩固自己...
从民国到现在,细数中国省级行政区变化
民国曙光 清朝覆灭至1912年间,中国沿用了清朝的行政区划,但到了1912年至1926年,行政区划进入了变革期。特殊行政区和特别市的设立,使得总数一度突破30大关。这个时期,曾有试图削弱地方势力的"众建诸侯"构想,如张我华的71省区和8直辖市设想。省县两级的建立 1926年后,随着道制的废除,中国...
都说张作霖骨气,实力也强,为何容许日本人在东北为所欲为?
张作霖的武力统一中国的想法也变成了拥兵自保。 (郭松龄) 1928年,蒋介石攻打奉军,张作霖全线溃败。张作霖眼见回天无力,只能撤回关外。 张作霖在东北发迹时,日本的触角就已经伸入东北。 张作霖深知日本的心狠手辣,但是想稳站东北,是离不开日本。 总结 上面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事实数据,也告诉大家张作霖是多有骨气,实力...
九一八真相是什么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让中国东北军不抵抗,让东北军挺着身子让日本兵随便杀的就是一些混入东北军内的满人指挥官,因为他们知道,东北军绝大部分都是中国汉族,让日本兵随便杀没关系.为得就是让满人复辟伪满洲国. 熙洽,满人。1884年生,辽宁省沈阳人。姓爱新觉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莫尔哈齐的后裔。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清朝宣统末年到日本投降期间东北的政治格局是怎么样的?
简介:清政府灭亡后,先有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易帜,领导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退入关内。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共产党排杨靖宇领导抗日游击队。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人民开始亡国奴生活。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6天...
东北是如何变成“关东”的呢?
其二,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是华北难民离乡背井去东北的直接原因。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殃及鲁、豫、直省,山东省灾情在六分以上的村庄即达7161个,灾民逾700万人。(注:袁长极等:《清代山东水旱自然灾难》,《山东史志资料》,1982年第2辑。)从该年到1912年清朝覆灭的56年中,山东省仅因黄河决口成灾的竟有52年之...
吉林省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1912年吉林省作为南京临时政府的22行省之一,区划沿清旧制不变。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下诏退位,268年的清朝统治与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4月15日,袁世凯下令各省督抚均改称都督。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
民国职官年表外编目录
一、1912-1931、1932、1933部分 东北地区职官年表奉天省、辽宁省职官年表吉林省职官年表黑龙江省职官年表热河地方、热河特别区、热河省职官年表呼伦贝尔特别区职官年表东省特别区职官年表东三盟(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职官年表二、1940-1945部分 辽宁省职官年表吉林省职官年表本目录的编排旨在全面、系统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