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题所述

对于学生在应用题掌握较差的产生原因,归纳起来有:①审题不严,忽视了表明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的词语;②对问题的要求不明确;③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⑤数量关系不明确;⑥根本不理解题意而乱做;⑦也有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勉强会演算,而让其独立解答就错误百出,或条件和问题稍有改变,就解答不出来。由此可见,学生在解答方面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不会分析应用题或根本没有分析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计算碰对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触类旁通和灵活运用。当然,学生不会分析应用题,不会列式计算,证明他们还不能合乎逻辑地思维,还缺乏判断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法有条理地把计算方法加以复述,更无法独立地进行自编或改编应用题。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进行列式计算,必须要求学生在列式之前学会分析,在列式之后还要会复述讲解和编题。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四步”即分析、列式计算、复述讲解、编题。才是自觉地掌握解答应用题的知识和技能的标志,才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根本。以下,我就应用题教学“四步”过程的要求和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简要说明,以求教于同行。
一、掌握分析(1)学会认真阅读应用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2)学会运用动作、图解、画图等方法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3)学会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应用题。通过解析的实践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算法。
二、列式计算(1)口头或书面做解题计划;(2)先用分步列式后用综合算式;(3)能根据算式正确、迅速、合理地演算;(4)正确使用单位名称;(5)根据问题写答数;(6)自觉进行验算或估算。
三、会复述讲解(1)会把应用题中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2)会根据条件和问题叙述解题计划和列式计算的步骤;(3)会按照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复述选择算法的依据;(4)会正确地读出算式、讲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会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叙述推理和列式;四、会编题1、自编应用题;(1)根据两个已知数提(或补足)问题;(2)根据一个已知数和问题,补充缺少的已知数;(3)根据实物、图表、线段图或表演动作编应用题;(4)根据故事内容或某一件事实编应用题;(5)根据算式或算法编应用题;(6)根据要求,例如:用36和9编一道或几道不同计算方法应用题;(7)仿照课本上的应用题自编。2、改编应用题:(1)把某一种简单应用题改编为另一种类型的简单应用题;(2)把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组合成一个复合应用题,或把一个复合应用题改编为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3)把未知数改为已知数,把已知数改为未知数,编成一道或几道逆运算的应用题;(4)把应用题中的某一个已知条件,分解为两个已知条件,使计算增加一步,或把应用题中的某两个已知条件合并为一个已知条件,使计算减少一步。
编题是提高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通过自编应用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能正确地编出某一类型的应用题,证明学生对于已学过的数学法则是理解的,并且掌握了这一类型应用题的数学结构及其特点。
上述“四步”虽各有其任务,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是基础,列式计算是目的,复述讲解是巩固和反馈,编题是提高。总之为应用题的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抓牢这“四步”,就可以防止学生解答问题时的主观性、表面性,培养学生的客观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四步”的要求的贯彻可以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增强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也是教学应用题的关键,使知识教学与世界观的培养结合起来,而且是一种内在系统的结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2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法也随之改革。信息窗代替了罗列的各种条件和问题,由教师讲解课本出示问题变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那如何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老师总是抱怨学生根本不会提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并没有仔细的研究教材;没有认真的研究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引导的方法或引导的问题不适合于学生。教师应在上课前认真的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设计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环节。
例如,我在教学《烙饼问题》中,让学生准备10个圆片,实际动手“烙烙饼”。要求是每面需要3分钟,两面都要烙,每次最多烙2张。让学生先烙双数个的,这个非常容易了。这时引导学生发现:烙双数张时,锅都没空着,这样最节省时间。然后烙单数张的,从烙3张开始,2张烙2次,1张也得烙2次,共需4次。这时学生自己就提出问题:老师,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吗?因为在烙最后一张时,我发现锅一半是空的,浪费了资源。我这时问学生:那你们试一试,看看有没有比这更节省时间的方法呢?最后总结出烙单数张饼的方法。这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我们的前面引导前提下,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认真的引领学生将所发现的信息进行归类,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这一过程就已经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强调归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就成了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一个真正的合作型小组有着相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不但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时,出示140÷26,让学生自己试做,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有的学生是把26看成是30来试商,有的是看成20,也有的看成25来试商,然后就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哪种更简单一些,为什么?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白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平等参与,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鼓励学生反思,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观点偏离教学思路或与教材提供的解题思路不符就简单粗暴的抹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有一道这样的题:一束鲜花28元,买5束送2束,一次买5束,每束便宜多少元?出示题后,让学生思考并试做,学生们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教师马上进行表扬及让他讲解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出了多种方法。教师应对学生独到的思维方式要进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多种方法解题时,不要马上给予否定,应让他们先讲讲方法,看方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多种方法解题和灵活的思维。
四、教师要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使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烙饼问题》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家长烙烙饼吗?孩子们很惊讶:怎么上数学课老师说起了烙烙饼了呢?我接着说:把我们课前准备的圆片当做烙饼,我们来看看到底在烙饼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们很兴奋,都投入到了新课中去。本节课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要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教师除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
总之,在实施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以新课标为指导,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研究解题思路。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课本问题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鼓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掌握基础知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石。学生需要熟练...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培养数学思维: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游戏和谜题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2.强化基础知识: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清晰的理解,并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来巩固这些知识。3.引导解题思路:在...

小学生怎样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方法:1.多尝试做一些应用题。对于一些日常用到的数学问题,经常会有一些典型的应用题题型,对解决问题有个初步了解;2.日常生活中设置问题。家长应该根据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对孩子经常性的训练,比如间距问题,楼层问题,开关灯问题,等等,都是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的;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家长一定要...

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能力?
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总之,要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鼓励合作学习、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注重问题意识等等。

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能力?
1. 打好数学基础:建立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非常重要,小学生应该首先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例如基本的加减乘除法、小数、分数、整数等等。2. 培养逻辑思维:数学问题需要逻辑思维才能得到解答,因此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例如:让孩子学习编程、玩逻辑益智游戏等等。3. 通过练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孩子...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但小学生受年龄所限,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均不丰富,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一、培养问题意识——善于提问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问题意识就是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如果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熟知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能够结合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1 、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 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2 、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 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鼓励创新,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提出问题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 氛围,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激励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 学活动充满热情,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的从事探讨活动。如在教学“比一比”时,老师 可以创设和...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一)理清思路,弄清问题 在小学阶段,运用比较多的解题方法,除分析法、综合法外,还有画图、假设、列表、枚举、倒推、转化、操作等。然而,任何一种方法都要以理解题意为前提。解决问题之前应该理清思路,弄清问题。经过有条理的思路,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以便快速正确解题。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