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中首尾两段句式是一样的,为什么第一段用逢着,最后一段用飘过?

还有为什么作者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不是开心快乐的姑娘???速度!!1

其实这是一种复沓的写法,前文是说作者心里满怀希望的等待着,等到了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是到了颓圮的篱墙,姑娘也被这黑暗的社会吞噬了,所以说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最后一段用飘过是作者希望这个姑娘能再次出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9
因为第一段是自己第一次希望,还没有遇见那个姑娘.第二次是因为希望破灭,但又重新鼓起勇气所以用飘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01
你可以看下戴望舒的《雨巷》的写作背景,作者之所以写出这么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是有暗示意义的。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他也被称为“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至于,作者为什么前段用逢着,后端用飘过,是使用了复沓的写法,我和楼上的意见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http://www.hudie.org/wenxue/pinglun/huaijiu/yuxiang.htm

第3个回答  2010-08-31
避免重复呗,无论古诗现代诗不都这样吗 雨巷是什么基调啊,再说作者又是什莫心情。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第4个回答  2010-09-14
飘过”与第一节的“逢着”既是照应又有语意的递进,拓展了寺的意境,让人久久咀嚼,回味着诗人的希望、理想。
姑娘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

《雨巷》中首尾两段句式是一样的,为什么第一段用逢着,最后一段用飘过...
其实这是一种复沓的写法,前文是说作者心里满怀希望的等待着,等到了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是到了颓圮的篱墙,姑娘也被这黑暗的社会吞噬了,所以说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最后一段用飘过是作者希望这个姑娘能再次出现

在《雨巷》中,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大体相同,在最后一节诗人为什麽把“逢...
逢着”改为“飘过”说明了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让人感到诗人得希望越来越渺茫,渲染诗人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 参考资料:创新课堂

雨巷中为何将“我希望逢着”改为“我希望飘过”
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飘过"。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

雨巷 中,诗人为什么把第一节的 逢着 改为 飘过 ?
Because: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诗句与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咏唱中叠往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一切都是寂静的,雨打动纸伞,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诗人就这样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但他并没有放弃...

雨巷 首段的逢着为什么在尾段改成飘过
逢着改为飘过表示“我”已明白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不可能永远相伴在身旁的,于是退而求其次,即使像梦一样飘渺,即使那姑娘消失的很快,只要能再次遇到也行。

戴望舒:《雨巷》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把希望逢着改为飘过,表达了怎养的情感...
1,“逢着”改为“飘过”说明了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让人感到诗人得希望越来越渺茫,渲染诗人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 2,飘过--形容姑娘形象的似有若无,既实又虚,稍纵即逝,空留下无限的依恋和满腹的忧伤。3,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就算希望难以实现,但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

《雨巷》中逢着和飘着的区别在戴望舒中《雨巷》中,作
在戴望舒中《雨巷》中,作者为什么把最后一段把第一段的“逢着”改为“飘过”?网友答:逢着强调是偶遇,重在印象,说作者很在意这次邂逅,飘过强调的是女郎的漫不经心与美丽的身姿,可以反映出作者心中的失落,而且如果重复的词太多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不好,一般无论是写现代诗或是古诗诗人都会下意识的避免...

《雨巷》中首句的“逢着”,在尾节为何改为“飘过”?
本身无望的期待已破灭,又何必再去向往.“逢着”本身带有认识的意味,而“飘过”只是说那种希望的转瞬即逝,是不可得的.

《雨巷》诗首尾只有两个字不一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和表...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

戴望舒的《雨巷》
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的心态特征。参考资料:http:\/\/www.5156edu.com\/page\/07-07-13\/26176.html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