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为什么成为《资本论》在逻辑上的起点范畴?

商品为什么成为《资本论》在逻辑上的起点范畴?

《资本论》商品章的逻辑解析
作者:许光伟
摘要
《资本论》首章的工作结构是对初版进行调整后所得,名称也是这时候马克思才加进去的.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进一步完结早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承诺的分析.启示我们:第一,《资本论》辩证法规定乃是起步和酿成于“商品”中的;第二,马克思文本结构是开放的,就首章而言,所要完成的是“商品本身”的大写规定剖解,在指向性上,其始终与历史发展同步,即坚持商品精神现象学批判(马克思暂名为“拜物教批判”)工作进路;第三,商品辩证法是实践化的批判规定,是活的工作逻辑,旨在消除自足,坚持始终在生长运动现象中认识存在规定,把握存在的整体发展;第四,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化的形成历程,它从历史中发掘社会存在(规定),统一历史存在和社会存在;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统一化研究对象和理论范畴用语,例如生产方式(历史形成起来的社会生产);劳动一般,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社会再生产);价值(形式),使理论分析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成熟的研究范例,据此,辩证法具象化为历史的实践的工作方法(马克思称为“我的辩证方法”),而又借助工作提升,使唯物主义规定不再束缚在象牙塔中,成为直接蕴涵实践批判的历史的“阶级科学”.这一解析解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构造和发生奥秘.

出版源
《江汉论坛》, 2014(7):50-57

关键词
《资本论》 / 商品的存在 / 商品的本质 / 精神现象 /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论商品章逻辑解析:

马克思的《资本论》从人类历史中取出经济形态社会,重点研究商品社会(晚年的马克思把自己研究的视野转到对产品社会生成问题的研究,转到对东方早期社会发展及“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研究),最终在于澄明它们的整体发展逻辑。这不是什么本体论推理,甚至不会是任何一种“本体理论”,哪怕是“资本逻辑学”。因此人们不能认为马克思为了演绎商品—货币—资本,就放弃了依据外部历史世界的实践进行客观认识反映的工作者立场,走逻辑叙述主义性质的认识路线。商品并不是什么演绎之物,简单商品生产的商品和“资本主义商品”不尽相同,《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一章其实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两个因素”在不同社会生产系统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存在状况。尽管如此,后者由前者演化而来,二者之间毕竟有着牢不可破的共同事实;历史的分析从这个共同事实开始,从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进程开始,其实就是分析商品的存在,解剖商品存在的历史性质。由于商品的精神现象是慢慢养成的,同时,它养成商品的“形而上学本质”,对共同事实的解剖就要从历史的批判进程中予以把握。这其实已经是在判明一种特殊社会规定性的客观存在,所以为了彻底破除对真实认识的虚假化,分析就是要首先面对这一进程!

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创造性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1BJL009)的阶段性成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资本论》为什么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启示我们:第一,《资本论》辩证法规定乃是起步和酿成于“商品”中的;第二,马克思文本结构是开放的,就首章而言,所要完成的是“商品本身”的大写规定剖解,在指向性上,其始终与历史发展同步,即坚持商品精神现象学批判(马克思暂名为“拜物教批判”)工作进路:第三,商品辩证法是实践化的批判规定,是活的工作逻辑,旨在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现实起点是什么?
马克思把商品作为整个《资本论》的逻辑体系的起点,从对商品的矛盾分析入手,进而揭示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复杂机体中的各个部分,建立起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逻辑体系。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答案详细点
[①]《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因为资本本身就需要论证和说明.“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莫也不是.”资本就会成为不可理解的具体.因此,要揭示资本这个具体丰富的许多规定的全部内容,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

论《资本论》拜物教思想的理论逻辑与时代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分别从质与量的角度探究商品范畴后,分析了商品的存在形式即价值形式,进而揭示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马克思指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后,货币固定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贬低了人们长期崇拜的其他物品,而一跃成为人类社会唯一的神灵。人们出于对货币的崇拜和追求,开始接受货币的奴役,商品拜物教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过程和归属是什么?
[1]学科的逻辑起点区别于学科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是指学科结构的起始范畴,例如,《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商品,马克思的《资本论》正是从商品出发先推出货币进而一步一步推出资本的。而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指学科研究要解决的问题。2.逻辑起点的规定性 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对逻辑起点提出三条规定:第一...

一个关于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概念的问题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的“商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指特殊的商品,而是涵盖了所有用于交换的物品。2.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用于交换的物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劳动产品,另一类则不是。3. 楼主提到的捡到的人参,属于非劳动产品的范畴,因此它并不符合马克思所研究的“商品”定义。4. ...

有关本体论的研究范畴?
二、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 我们发现,在哲学史上,物质范畴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追溯的过程。一开始,哲学家们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物质范畴,后来在认识论意义上使用它,然后是费尔巴哈在感性生活的意义上使用它,最后,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这一意义上使用它。要考察物质范畴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首先必须弄清哲学史上物质...

辩证逻辑的基本内容
现实中的具体,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而作为思维中的具体,则在思维进程中表现为结果或逻辑的终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要求人们客观地分析、研究对象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及其内在联系,以便在概念或范畴的相互联结上,从起点经过中介到达终点,形成一个反映客观必然联系的逻辑体系。这种方法反映了科学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

关于《资本论》第四卷逻辑问题的争论,有知道的吗
依据第二个争议逻辑:考茨基顺理成章地推论出,“这样做,全书的重要部分,必须重新改作。”[125]以致可以说,“在形式上,它们是一个完整的全体。”[126]考茨基工作的自然结果是从现成性上利用马克思的材料,将其编成一部“独立性著作”。但是,“《剩余价值学说史》的结构同《资本论》前三卷的结构只在基本上是...

《资本论》的逻辑怎样练成
总的来说,《资本论》是“书写历史”的批判逻辑和理论体系,艺术的高度是“社会客观批判”。因此,必须在“批判=发展”的规定上来理解马克思的依据历史的理论认识生产,掌握他的批判理论以及《资本论》中蕴含的人类发展理论,理解和掌握二者的统一,而内在地实现“两部历史”(以个人的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商品生产和以雇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