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不落帝国到美国二流跟班,超级败家子丘吉尔如何拖垮英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蔑视一切恐惧的胜利——胜利,不论道路多么漫长,多么曲折。只有胜利才能生存!”

这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丘吉尔在第一次当选首相时的发言。

此时正值二战时期, 面对着德军的炮火,丘吉尔赌上了英国的全部家底。

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英国从此跌落“日不落帝国”的神坛。

丘吉尔的一生,经历丰富,世人评价不一:多次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曾是四位国王的臣民。

然而,丘吉尔看似辉煌的一生,却是 将英国一步步地带入了深渊,硬生生地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打造成了美国的“二流跟班”。

那么,丘吉尔是如何使英国人低下昔日高贵的头颅,甘心成为美国的小弟呢?

在丘吉尔卸任后,英美两国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呢?

丘吉尔出身显赫,其祖先是英国 历史 上极为重要的战略家——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

其祖父对他的影响颇大,丘吉尔一直将约翰·丘吉尔视为毕生的追求与偶像。

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丘吉尔如愿以偿,担任英国海军部大臣和英国军需大臣。

然而,正是在这段时期,贵族出身的丘吉尔把英国海军带得一塌糊涂,使得曾经横行于大洋的英国海军被打得一蹶不振。

而使得英国海军盛名不再的关键性战役,就是丘吉尔力主的 加里波利战役

在丘吉尔初入政坛的这段时期,正是西方大国围绕东方问题博弈的新阶段。

在丘吉尔的强烈建议下,作为欧洲传统强国的英国、法国协同俄国开始共同密谋对奥斯曼帝国进行瓜分。

奥斯曼帝国控制着要地达达尼尔海峡。而达达尼尔海峡战略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进军巴尔干地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以及后面的十字军东征都是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进行的。

达达尼尔海峡是黑海沿岸各个国家和地区与外界进行贸易的必经之路,欧洲大国在海峡周围地区都有很重要的经济利益。

从19世纪末开始,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代表的欧洲大国开始围绕衰落的奥斯曼帝国的海峡,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斗争。

英国人始终坚信,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这条路便能赢得世界大战。

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战争论》中认为:

战争是由政治产生的,政治是战争产生的土壤,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丘吉尔上任海军大臣之后,依然自顾自地沉浸在“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美梦之中。

他对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与英法俄三国敌对的德奥同盟一事深感不满, 便借由事端挑起战争,想要夺取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

担任英国海军部大臣的第一年, 傲慢自大的丘吉尔就明确地提出了这样的战术方针:

要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在加里波利半岛登陆,直取奥斯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这般天方夜谭的想法,遭到了约翰弗伦奇将军的极力反对。

他认为,英国以武力占领达达尼尔海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极易使英国失去埃及这一战略要地,建议最好让海峡掌握在奥斯曼土耳其手中。

然而,丘吉尔一意孤行。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英国议会批准了他的决议,英法两国合力组建联合舰队。

整支舰队由16艘战列舰、20艘驱逐舰、30艘扫雷艇组成,舰队共配备178门大炮。

其中的大部分炮比土耳其堡垒的炮先进、炮火猛烈,射程更远。

毋庸置疑,丘吉尔进攻土耳其的选择是出于英国的利益考虑。

但是,在战争过程中,丘吉尔完全以自己的想法为准则,对诸多将领的建议置之不理。

战争打响一周后,西线战壕便陷入了僵持。

国内的主战派在议会上提出:要在其他地区另辟战场,以攻击敌人战略性侧翼,这样才能打破僵局。

然而,丘吉尔反对在海洋之外开辟任何新战场。

他坚信强大的英军舰队可以在西线取得胜利,对于开辟新战线的看法持不屑的态度。

就这样,西线的英国海军暴露在土耳其军队集中的炮火轰击之下,土耳其军队的榴弹炮对军舰的甲板产生重大的杀伤。

英法战舰的甲板起火后,产生了滚滚的浓烟。

这使得舰队根本无法瞄准目标进行攻击。

英军将领只得命令舰队撤退。

然而丘吉尔不断地发电报催促各部继续进攻。

一艘德国潜艇于1915年5月,在加里波利半岛附近的海面击沉了英国战列舰“歌利亚号”,造成470名英国海军死亡。

之后,英国战列舰“胜利号”被土军军舰的鱼雷击沉,570名士兵被淹死。

德国潜艇在加里波利半岛附近海域的出击给英国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德国潜艇数次击沉英军引以为傲的战列舰,使得英国政府高层震动不已。

身为海军大臣,丘吉尔担心“伊丽莎白女王号”被击沉,在国际上使得英国海军的声誉再受打击,向前线将领基钦纳提出最后通牒:

迅速将“伊丽莎白女王号”从地中海撤回。

基钦纳坚决地反对这一提议。

他向首相阿斯奎斯报告说,假使海军准备放弃达达尼尔海峡的行动,则所有的陆军部队也许就该调往埃及,否则滞留在奥斯曼大地上的英军难以回到英国境内。

然而,阿斯奎斯和丘吉尔早已吓破了胆子,怎么会听从基钦纳的建议,把“伊丽莎白女王号”留在茫茫大洋之上呢?

最终,加里波利战役以英法俄的撤退而结束。

英国阵亡2.8万余人,受伤的士兵达到20余万人。

此役过后,英国再也不能从正面对奥斯曼帝国造成威胁,英国政局也因此发生变化。

英国国内要求改变战争的政治方向的呼声越来越高,前保守党首相鲍尔弗乘机打击自由党在决策层的势力。

保守党的领袖们在议会上正式表达了他们对于丘吉尔的不信任,在使得英国海军的名誉一落千丈之后,丘吉尔正式下台。

可以说,丘吉尔第一次的政坛表演就深深地“震撼”了世人。

但事实上,他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善于钻营的丘吉尔很快地回到了政坛,家族的威望使得他担任财政部部长一职。

恐怕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丘吉尔的这次回归竟然使得英国的经济从此一落千丈——他力主推行的“金本位制”为英国经济带来了大崩盘。

在18、19世纪时期,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金本位政策的推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英国的物价和汇率的波动在稳定的金本位政策下逐渐趋于平稳。

这给英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使得英国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

到了 19世纪中叶, “近乎全世界的商业活动都为伦敦汇票所左右,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伦敦来融资,英国的信贷向全世界提供资本”。

19世纪70年代,伦敦正式成为国际金融交易的中心,英镑成为了国际上最重要的储备资产。

直到一战的爆发,金本位制才告一段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仍然可以把自己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地仍然遍布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但维持这一庞大帝国的经济基础却在一战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包括商船在内英国的财物损失达到了5.7亿英镑。

一战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英国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样巨大的落差,使得丘吉尔难以接受。

战前,英国金融繁荣的政策基础源自金本位政策下英镑拥有很高的信誉。

当时不少人心中,英镑就如同黄金一般。

但是,一战最先摧毁了这一根基,战争期间欧洲的黄金大量流入美国。

这让英镑的稳定性受到了冲击。

战争期间,美国黄金储备增加最多,而英国则是战胜国中黄金储备损失最多的国家。

金储备大量集中于美国的事实,使得英镑极有可能无法及时地兑换黄金。

这沉重削弱了英镑的信誉,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金融赖以生存和繁荣的政策基础。

此外,英国在战争期间背负了大量的债务。

这让战后英国金融的运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英国在战后仍算是债权国,英国的盟国总计亏欠英国17.4万英镑。

但战后英盟国大多因政局交替或经济困境迟迟不履行还款义务。

在战争中获利的美国,在战前拖欠英国近5亿英镑,但是一场战争过后,英国竟是倒欠美国近9亿英镑。

这些外债实实在在地给英国施加了沉重的负担,丘吉尔面对着一笔笔的坏账焦头烂额。

黄金储备的流失,债务情况的恶化,再加上海外投资的损失,三重打击给英国的金融运转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战后英国的金融运作不得不需要观察大平洋彼岸美国的眼色。

这极大地削弱了英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1925 年3月,恢复金本位制的政策被野心勃勃的丘吉尔提上了日程。

但是这一提案刚刚透露风声,就遭到了极大的反对。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极力反对的理由是:

当时英镑的价值被明显高估,恢复金本位制将使得英国在调整生活成本、工资成本方面面临极大的压力,进而大大增加英国出口行业所面临的困难。

报业大亨比弗布鲁克更是在《每日快报》上发起一场批判恢复金本位制的运动。

他还特意发表文章点名批评英国财政部,认为丘吉尔的政策偏袒金融业而损害工业。

然而,自命不凡的英国财政部长丘吉尔不顾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反对,选择贸然出击,在仓促之间宣布恢复金本位制。

这一举措为英国经济带去了深重的灾难。

在跌跌撞撞中维系了短短四年之后,英国经济大崩盘。

在纽约股票市场,1929年10月24日这在一天之内跌幅超过 10%,引发了迄今为止人类 历史 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经济大危机。

危机在美国迅速向全世界蔓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也开始初露端倪。

而这就意味着, 英格兰银行在捍卫金本位的同时,不得不兼顾着刺激经济发展的重担。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英格兰银行开始不断下调贴现率。

贴现率的下降再次引发了英国黄金的外流。

到1930年5月,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降至令人震惊的1.29亿英镑,远远低于坎利夫所说的维持金本位制的1.5亿英镑黄金的最低限额,英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翌年,奥地利最大的商业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破产,而英国在这家银行至少有500万英镑的存款。

两个月后,近亿英镑的英国贷款因为德国达姆施塔特银行的破产而被冻结。

迫不得已,英格兰银行在同年9月20日,正式宣布再次暂停金本位制。

力主恢复金本位制的财政大臣丘吉尔遭到了同僚们的批判:

“财政大臣应该被控以不作为或过失的罪名,他必须受到指摘。”

1925到1931年间英国的恢复金本位政策,恰恰处于大英帝国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关键结点。

这一消散的政策被深深烙上了时代的烙印。

同时,人们对这一政策,也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指责。

在短短六年间,大英帝国几百年的黄金储蓄付诸东流,很大原因在于丘吉尔的武断。

可以说,丘吉尔以一己之力将英国拉下“日不落帝国”的宝座,英国再也不复昔日的辉煌。

但是,丘吉尔的表演还未结束。

在一战后,英国举国上下都不想再卷入世界大战,因为战争会进一步掏空英国空虚的国库。

时任首相张伯伦自认为是“从灵魂深处爱好和平的人”。

英国上上下下都忽略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兴起,将和平视作最大的追求。

英国外交部 20年代制定的一份备忘录提到:

“我们唯一的目的便是保持我们所有的东西,并和平地生活。”

在1935年还强调:

“英国今后几年不应卷入战争,这是最为重要的。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长久地避免战争风险,无论是在远东还是在欧洲的战争风险……对于这一点,无论我们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

基于此,英国推行了绥靖政策,对于德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坐视不管,甚至还会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英国政府的错误战略并没有填饱德国人的胃口,反而完全刺激了德国侵略的欲望。

德国在1939年闪袭波兰,英国的绥靖政策彻底失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地卷入了战争之中。

二战时期,德军的进攻使得张伯伦黯然下台,丘吉尔在二战时期继任英国首相。

强硬的丘吉尔上台伊始,便宣布了全民抗战的战略,表示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抗击德国。

从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来看,丘吉尔的战略无疑是伟大的。

但是对于英国人民来说,同样是致命的打击。

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丘吉尔大手一挥,和美国签署了驱逐舰换基地的协议。

内外交困的英国选择将自己环大西洋的8个军事基地租借给美国99年。

而换来的,不过是50艘超龄服役的驱逐舰。

而纵观整个二战期间,丘吉尔除了成功领导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便再无建树。

面对着战争的巨大开销,丘吉尔苦不堪言。

而他最终的选择,竟是向英属的海外殖民地借取大量的资金。

为了能够获得足够数量的资金,丘吉尔开出了各个殖民地国家难以拒绝的条件:战争胜利后承认各国的独立。

这样一来,大量的殖民国家民族意识觉醒,纷纷展开独立斗争。

而损失惨重的英国军队再也无力管控海外。

英国虽然赢得了二战,但是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

对于英国人而言,英国祖先数百年的基业在丘吉尔手中毁于一旦。

英国彻底地从“日不落帝国”,跌落为世界上的“二流岛国”!

按理说,丘吉尔已经败完了祖宗的基业,也该消停了吧。

然而,丘吉尔之后将英国的未来也赔了进去。

为了止住不断下跌的国际地位,丘吉尔转向美国寻求帮助,这一次,英国人膝盖在美国人面前彻彻底底地软了。

二战爆发后,英美两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更是出现了“特殊关系”一说。

两国的亲密关系除了意识形态和 历史 文化传统的相同、 社会 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相似外,还有一致的国家利益。

后者实为根本原因。

对于经济上窘迫的英国来说,美国的帮助尤为重要。

二战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国家实力。英国政府损失惨重,负债累累;

近三成的国民财富在战争中消耗殆尽,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折损。

二战后的美国情况与英国大相径庭,虽然和英国等国同为二战参战国,但美国是二战中所有交战国里唯一一个本土没有遭到重大损失的国家。

而且在战争期间,美国向同盟国提供大量武器及战争物质,大发战争财。

二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首位。

丘吉尔为了弥补英国的惨状,积极向美国示好,希望从美国那里得到经济援助。

所以在丘吉尔的执政时期,英国对美国是亦步亦趋,全然地把自己当成了美国的“二流跟班”。

日落西山的英国因为急需要一位强大的盟友来保护其国家利益,所以频频向美国献殷勤,急于建立一种“特殊关系”。

那么,如日中天的美国买英国的帐,又是为了什么呢?

不少学者表示,英美“特殊关系”大部分还是英国的一厢情愿,英国比美国更加在意这种“特殊关系”。

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 历史 发展来看,美国同英国的关系确实不同于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有别于其他西欧国家。

虽然当时的英国实力已经大为下降,但是在欧洲地区,英国仍然是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将英国视为“一个无法替代的强大同盟”。

在丘吉尔的主张下,英美两国在1951年签订《共同安全》条约:

美国将向英国提供设备和防卫支持,而英国本土就是美国重要的军事基地和物质中转站。

在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之中,英国是唯一拥有战场核力量、战略和力量和常规力量的国家。

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需要利用英国来掌控欧洲局势。

面对着丘吉尔的殷勤,美国自然是不要白不要的态度。

美国于1950年9月,在三国外长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一支包括德国部队参加的欧洲防务部队的建议。

威胁说,如果这项建议被否决,美国将会退出欧洲军事一体化的进程。

丘吉尔对于美国的政策哪敢说不?

迫于英国此时对美国立场的支持与合作,对德国武装最为反对的法国也不得不妥协。

而丘吉尔此举,无疑是让遭受战火的国民深恶痛绝,纷纷指责丘吉尔是“欺骗了欧洲的同胞”。

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联邦德国于1952年5月,签订《欧洲共同防御》,决定建立一支包括西德在内的欧洲军队。

但法国仍然担心德国会借机重新发展武装,威胁自身安全,因此在 1954 年对条约进行否决。

这使得美国大为不满,威胁要对西欧政策作出重新的评估。

美国在对欧外交上面临着极大的挫折。

此时,丘吉尔又站了出来,授意时任外交大臣拜登提出:

以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为框架,吸收西德和意大利,成立西欧联盟,并对西德的武装进行限制。

最终,英国的建议被所有《布鲁塞尔条约》的缔约国所接受。

美国对于自己的这个“跟班”更是越看越顺眼。

在丘吉尔的带领下,英国放弃了骑士的荣光,被心甘情愿地打造成了美国的“二流跟班”。

英美间的“特殊关系”,建立在两国二战时期和二战之后两国亲密而特别的关系上。

它本身是英国地位下降和美国地位上升的产物,因而“特殊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

相对于英国对美国的依赖,美国对英国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暧昧。

在公开场合,英美两国仿佛兄弟一般共同进退。

但在私底下,两国间的利益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

在希思继任英国首相之后,开始暗中脱离美国的影响。

英国政府摒弃了丘吉尔时期极力讨好美国的政策,重新审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而美国同样的降目标转向了欧洲大陆。

德国地位的不断上升使美国开始拉拢德国,并且表现出对欧共体的支持,希望能够摆脱英国独立直接的和欧洲大陆对话。

随着英美关系的变化,英国开始偏离了当初的初衷。

由于外交基石的变动,英国外交开始陷入了一种茫然的状态。

英国不愿意失去美国这位“特殊”伙伴,但是又不得不融入欧洲。

英国和美国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也使得欧洲对英国大为不满。

同时。英联邦对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做法也颇有微词,英国的外交陷入了一种困境。

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英国与其一直抱着美国“特殊关系”的腿不放。

实际上,英国不如想办法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直中坚力量——放下日不落帝国的身段,加强与欧盟内部成员国的合作,使欧洲一体化得以最终完成。

也许只有成为多极中的一极,不再受“特殊关系”的左右,英国才能摆脱这种外交上的困境,英国也才能弥补丘吉尔执政时期带来的困境。

参考资料:

《丘吉尔大战略思想研究:驾驭暴力与激情的战略/政治领导艺术》 于海峰 中国人民大学

《论英国绥靖政策的错误和教训——兼论二战的不可避免》 李怀顺 肇庆学院 旅游 与 历史 文化学院

《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异常现象”琐议》 阎照祥 北京师范大学高研院史学研究中心

责编:Thalia

从日不落帝国到美国二流跟班,超级败家子丘吉尔如何拖垮英国?
1. 在1940年6月5日,英国著名政治家丘吉尔在第一次当选首相时的发言中强调,英国的目标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蔑视一切恐惧的胜利,胜利,不论道路多么漫长,多么曲折。2. 此时正值二战时期,面对德军的炮火,丘吉尔赌上了英国的全部家底。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英国从此跌落“日不落帝国”的神坛。3. 丘吉尔的...

从日不落帝国到美国二流跟班,超级败家子丘吉尔如何拖垮英国?
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英国从此跌落“日不落帝国”的神坛。 丘吉尔的一生,经历丰富,世人评价不一:多次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曾是四位国王的臣民。 然而,丘吉尔看似辉煌的一生,却是 将英国一步步地带入了深渊,硬生生地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打造成了美国的“二流跟班”。 那么,丘吉尔是如何使英国人低下昔日...

历史往事:大英帝国的败家子是丘吉尔吗?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丘吉尔也是大英帝国史上最大的败家子,一手把大英帝国带到了沟里,那么这位败家子如何败家的呢?帝国最后的荣光日不落帝国 英国自从18世纪开始,在全球有着数量众多的殖民地,也让应该从区区的英伦三岛之地,一跃成为疆域30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虽然前面有法...

德国为什么会在二战中失败?
第一:高估了搅屎棍的智商。希特勒以为同为英格鲁-萨克森人种的英国人,应该会跟自己合作,而且自己给的条件太优惠了,德国人只要控制欧洲大陆,世界大洋都给英国控制,可以说平分天下。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其对英国的打击可以说是三心二意,指望空中打击和无限制潜艇战,配合政治诱降来拉拢英国。但是很遗憾...

怎么深度理解英国脱欧
脱欧公投让全世界的眼光再次聚焦到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关于英国脱欧对世界的影响,这段时间以来分析的文章很多;但是对于英国自身,似乎大家都多少带有一种轻视,甚至嘲讽。 在有些国人眼中,英国早就沦落为一个二流国家,美国的跟班,欧盟的搅屎棍,如果真的脱离欧盟,那就彻底成为三流国家,卡梅伦同志玩大了。 其实这个印...

大家认为二战中最伟大的人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为什么?
战争中的领袖都是伟大的,他们都是为了本国的利益在战斗。不管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又或者是希特勒,在战争中没有对错,只有胜负,赢者通吃,败者没有发言的权利。

当初入侵过中国的八国分别是哪几个国家,现在都怎么样了?
先说衰落的。英国当年是八国联军中的最强者。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军事实力急速下降,英国人失去了对各处殖民地的掌控力。再加上当时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民族解放运动,导致殖民地统治成本越来越高,最终丘吉尔在美国人的连哄带骗下,允许了殖民地独立。连反抗都没有反抗一下,日不落帝国就彻底被肢解...

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首先遭到美国的入侵。幕府统治危机,出现了以中下级武士为代表的改革派领导了武装倒幕运动,取得了胜利(经验:为改革扫除了障碍)。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也是亚洲强国。19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工业革命高潮,在政府的扶植下,日本产生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渡(带军事封...

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在海外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但体制没有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较大提高,政治经济体制活力减退,对外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到了八十年代美重新采取攻势,实行星球大战计划,以此拖垮苏联的经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被迫实行全面收缩政策,从东欧和阿富汗撤兵,中苏关系正常化.最后社会矛盾激化,改革失败,1991年,强大的苏联解体...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