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过鸡的人都知道,母鸡不用交配,自己也能够下蛋,我们所吃的鸡蛋基本就是这么来的。既然母鸡不用与公鸡交配就能下蛋,那么,公鸡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类养鸡已经有十分漫长的历史,它们最初从野生的红原鸡驯化而来,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红原鸡的来头不小,它们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吃的鸡肉可谓是“恐龙肉”。
恐龙曾经主宰过地球长达1.5亿年,它们曾经广泛分布在地球上。不过,恐龙并不都是我们所熟知的霸王龙、梁龙、腕龙这样的庞然大物,事实上,还有很多体型很小、甚至身上长有羽毛的恐龙。
具体而言,恐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像霸王龙这样的非鸟类恐龙(蜥臀目),另一类是像手盗龙这样的鸟类恐龙(鸟臀目)。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非鸟类恐龙以及大部分鸟类恐龙走向灭绝,只有一小部分的鸟类恐龙幸存下来,它们进化成了现在的各种鸟类,其中包括家鸡的祖先红原鸡。
这个进化过程非常漫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鸟类恐龙发生基因突变,产下了不同的蛋,它们可以孵化出不一样的鸟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演化,这种差异逐渐累积起来,终于诞生了红原鸡,进而才有被驯养而来的家鸡。
作为鸟类恐龙的后代,鸡也像它们的祖先那样属于卵生动物,它们会生蛋,新的个体会在蛋中发育成长。至于为什么未受孕的母鸡也能下蛋,这其实是母鸡的排卵过程。
母鸡最快在三个半月后发育成熟,它们的卵巢会开始产生卵细胞。随着卵细胞的发育,卵黄逐渐沉积,鸡蛋中的蛋黄其实就是卵细胞。
当卵细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离开卵巢,进入输卵管的漏斗部(伞部)中。卵细胞在这里停留大约15分钟,然后会进入蛋白分泌部。在蛋白分泌部中,卵黄会被腺体所分泌出的蛋白所包括,由此形成了蛋清,这个过程持续3小时。
然后,卵细胞会进入峡部,在那里形成一层蛋壳膜,把蛋清和卵黄包裹起来。接下来,卵细胞会到达子宫,含钙物质会逐渐在蛋壳膜上沉积,由此形成了坚硬的蛋壳。
最后,卵细胞从泄殖腔排出体外,这样就得到了鸡蛋。由此可见,这样的生蛋过程其实是母鸡的排卵过程。由于没有经过受精,这种鸡蛋不会孵化出小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食用的鸡蛋。
虽然母鸡不用交配也可以下蛋,但孵不出小鸡的鸡蛋无法延续后代。因此,公鸡的存在意义就很明确,它们可以与母鸡进行交配,让卵细胞受精,这样才能繁衍后代。在交配时,公鸡与母鸡的泄殖腔孔相对,公鸡至少会排出15亿枚精子,它们可以长时间在母鸡体内存活,持续时间可以超过半个月。
一般而言,母鸡每年能产下大约300枚鸡蛋。母鸡只有在窝里产下足够多的蛋时,它们才会停止排卵,开启孵化模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会不断把鸡蛋拿走,这样母鸡就会不停下蛋,无暇孵化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