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猫哥新传考研 | 每日干货 | 新媒体环境下的符号互动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9-24
/北大猫哥团队 新传考研猫

同学们,今天与你们分享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符号互动论。近年来,新传考研猫已经为大家带来了许多相关干货,这些内容探讨了传统新闻传播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演变与适用性。今天的分享是这一系列干货的延续,因为我们知道,这类题型在新闻传播专业考研中越来越常见,且能作为解答的切入点,帮助分析新媒体时代受众行为和传播现象。

希望大家通过积累,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专业课复习中,我们期望大家能在暑假之前有显著提升,为年底的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一、理论来源:

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从个体的社会自然环境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现象的理论。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创立,并由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在这个理论中,“符号”指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并非仅仅在于其世俗化的内容与功能,而是在于事物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其他人的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个体在处理所遇到的事物时,会通过自己的解释来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二、社会化媒体与符号互动论研究——以微信为例:

微信朋友圈中的“点赞”文化,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追求自身存在方式的方式。这种文化确保了用户之间的平等互动,并通过情绪性的表达传递了强烈的信息。微信的媒介使用与用户自身的情绪紧密相连,情绪成为驱动朋友圈特定行为的根本动因。在《微信朋友圈——亲密关系的表演舞台》一文中,作者提出,微信朋友圈可被视为一个“虚拟剧场”,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精心表演,以构建在好友圈中的理想形象。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释了人们如何在朋友圈中构建“公共形象”。

微信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亚洲下载量最大的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充分展示了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地位。用户在微信朋友圈的热情从未消减,分享、评论、点赞成为日常。然而,这一狂热浪潮背后的机制却未被充分解析。本研究旨在通过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框架,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用户为什么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内容?发送这些内容的意义何在?米德的三个前提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人类的行为基于他们对事物赋予的意义;意义在人与人互动中形成;意义被用来解释所面对的事物,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被使用和转化。发朋友圈作为一种姿态,它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以下几种可能,让我们一一探讨。

米德认为姿态是表达情绪的工具。通过在朋友圈发布自拍图片,人们可以借助控制表情这一姿态来向朋友传达情绪。这种姿态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通过原样传达表情来激发他人相应的反应,进而形成互动链条。分享日常生活的图片也是一种示例,通过分享自己对食物、服装或活动的喜爱,不仅是一种客观表达,同时也是在向他人推荐。

有意义的姿态作为符号,还构成了自我身份塑造的一部分。通过在朋友圈分享兴趣爱好、设置头像和签名,人们在塑造和强化自己的身份。电影爱好者通过分享影评或设置电影明星头像,明确自己是影迷;教师通过分享教学照片或文字,强化自己的身份。点赞也是一种姿态,它传达了对内容的兴趣或对发布者的喜爱,促进了互动。

自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结构。米德指出,当自我形成后,它从某种意义上为自己的社会经验提供了基础。“主我”具有冲动性、自发性和创造性,“客我”则具有约束性和控制性。随着社会经验的增加,社会性不断提高,我们不再任由“主我”主导,而是通过提高“客我”的控制能力来适应社会规则。

四、学术延伸:结构性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学视角的社会心理学探索个体自我与行为的微妙社会心理过程。米德和布鲁默为代表的经典符号互动论是这一理论方向的代表。核心假定包括社会由个体行动的单元构成,个体行动基于互动中发展出的意义,互动中的个体通过反身性思维进行自我与客我之间的对话,形成自我。然而,符号互动论内部存在不同的流派,如芝加哥学派和衣阿华学派,它们在社会结构、自我概念以及个体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上持有不同的观点。

结构性符号互动论融合了角色理论和参照群体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它试图更精确地描述自我和社会的关系,通过角色互动作为连接两者的纽带。这一理论框架下,Stryker及其同事发展出了认同理论,该理论具体化了符号互动论的可检验性,为理解个体如何通过社会结构和互动形成自我认同提供了框架。

总结而言,符号互动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用,尤其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分析,揭示了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角色、情绪表达、自我身份塑造和结构影响等多维度的互动过程。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新媒体时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也为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北大猫哥新传考研 | 每日干货 | 新媒体环境下的符号互动论
然而,符号互动论内部存在不同的流派,如芝加哥学派和衣阿华学派,它们在社会结构、自我概念以及个体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上持有不同的观点。结构性符号互动论融合了角色理论和参照群体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它试图更精确地描述自我和社会的关系,通过角色互动作为连接两者的纽带。这一理论框架下,St...

北大猫哥新传考研 | 每日干货 | 新媒体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适应问题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传者—受者”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个体感知、舆论形成等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网络媒体的数字化、多元化、实时性、交互性、虚拟性特征,使得网络时代更加尊重个体,人们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个性发展,从而对“沉...

【每日干货】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情境论|猫哥清华新传考研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情境论是新传考研的重要内容,它探讨了电子媒介如何打破传统情境,引发社会行为和角色变化。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结合了“媒介即讯息”和“情境理论”,强调媒介形式变化对社会情境的影响。这一理论包括三个层次:情境论、传播情境和电子媒介情境,涵盖了情境决定论的批判、传播情境...

北大猫哥新传考研 | 考前真题解析:传播仪式观新考点新视角---仪式链
柯林斯关注的则是“符号的三层序循环轨迹”:第一层序的符号形成后,参与者在其他互动仪式情境中对符号标志的运用是第二层序的再循环,在此二者基础上符号的内在化是第三层序循环。锦鲤符号自身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包含消解凶煞、招财纳福等主题。除此之外,各种锦鲤表情包被使用于日常人际交往,大众媒体也...

有没有报过北大猫哥新传考研班的同学啊 能不能说一下课到底怎么样...
课很多,很全,挺好的,都是考上的学长学姐讲课,会分享很多学习经验和方法,对我的帮助还是挺大的,而且来上课的学长和学姐能够带来最新的学校里的信息,老师最近研究的内容和兴趣啊什么的,很有帮助,这是我上课的感受,仅供参考。

2020一战三跨北大新媒体丨北大猫哥帮
北大猫哥:北大新媒体专业越来越热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非常出色。今天,猫哥将分享一位非典型考上北大新媒体的学姐的案例,她是如何备考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要有赤子之心,也要有清醒的头脑。个人情况 初试成绩:专业课117+120(个人还算满意)公共课71+81(属实不太满意)本科985,Top 10系列...

北大猫哥新传考研 | 传播学理论02:潜网理论
甚至可能演变成话语霸权,引发暴力事件。所以,理解潜网理论时,要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作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社会控制反映。记住,潜网理论并非局限于媒介内部,而是社会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着猫哥一起,让我们深入学习,共同进步,把握好考研的方向。一起加油,明年考研战场,我们是主角!

北大猫哥新传考研 | 传播学理论10: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让我们深入拉斯韦尔的理论,理解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拉斯韦尔提出了三个核心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这些功能是包括人际关系、群体和组织在内的所有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基本功能,而且在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日干货】新媒体赋权|猫哥清华新传考研
五、从社会角度看新媒体赋权 新媒体赋权在社会层面推动了多元主体的分化,包括传统媒体主导型、社会化媒体公众自主型、企业主导型以及社会组织等。在草根NGO如何实现新媒体赋权的背景下,公益传播策略和动员能力成为关键。数字鸿沟问题仍然存在,技术精英可以介入社会变革,帮助弱势群体回到公共领域中。

猫哥清华新传考研|2022考研必看| 沉默的螺旋,反沉默的螺旋
和“隐性沉默”现象依然存在,且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被分散,使得舆论的形成更为复杂。备考时,考生应深入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涵、特点、影响机制,并结合近年来的舆论事件分析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应用。同时,了解反沉默的螺旋概念,以及沉默的双螺旋如何在社群中互动,对于全面掌握这一知识点至关重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