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拿到简历后,会先花10几秒(具体是几秒,肯定是因人而异啦)扫一眼。除非有比较熟悉的人介绍,否则基本上就靠这点时间判断是不是有必要深入看下去,然后再考虑是不是有必要喊过来聊一聊(就是面试)。所以,凡是没有得到面试机会的简历,大部分都是被秒杀的(十几秒也是秒杀,总不能说1/5分钟杀吧)。当然了,这都是针对有号召力的企业而言。很多默默无闻的公司,半个月都未必能收到一份靠谱的简历,恨不得把每份简历都看穿了---这不是今天的重点,略过不表。
先说说哪些简历肯定不会被秒杀。好简历有3条金标准:
1. 简历内容与应聘岗位相匹配;
2. 措辞简洁易懂,呈现胜任力;
3. 排版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第一个标准乍看起来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应聘IOS开发,过去干的活全都是PC上的,即使最不称职的HR也会把你秒杀掉。对于大学生尤其如此。曾经有一位可爱的大学生朋友,来自某211大学,本科硕士读的都是生物,毕业后却想应聘人力资源,海投了一年都没找到工作。一方面专业的确不对口,另一方面哪个公司敢要啊?
我们再稍微深入一下,有些朋友虽然内容匹配,但是在简历上没有表达出来。也是一个大学生,上海一本学校,经管学院的学生,学财务的,应聘会计。简历拿过来一看,基本上都是在团委、社团里搞活动,还有志愿者什么的。给人的印象就是,这个女孩子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会计专业学生。没想到她的简历有2页,在第2页的最后两行,分别写了两个经历:1个是在一家小建筑公司的财务部兼职,贴凭证、统计数据、算工资、跑税务;还有1个是在一家财务咨询公司做暑期实习。
这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简历不要写两页!还有一个深刻的道理:针对性的内容要详细写,并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紧挨着教育背景的下面)。这位同学“以为”:应该把“校园活动”当作重点来写,而她所认为的“校园活动”主要指的是在团委、学生会、社团当学生干部。不知道是什么人,无耻地给了她如此错误的引导。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她从网上下载的所有模板中,都是把“校园活动”作为重要内容来呈现的。你一个要做会计的人,当不当学生干部很重要吗?考个CPA(哪怕先考1门),比当10个团支部书记都有用。做选择的时候,自己也要过过脑子。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朋友来说,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公司对相同岗位的称呼可能不大一样。不少公司把产品经理当运营经理使,设计师当产品经理使,后台当前台使,前台当设计师使,常常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写简历的时候,要深入到具体工作中,把自己真正做的事情讲明白;同时避免title误导HR。你见过名片上印工程师的技术支持吗?反正我见过,还不少。
这第一条标准是最最紧要的。
第二个标准乍看起来很容易理解。简单来讲,就是说人话,把事儿说清楚。很多朋友一写简历就开始不会说话了,非得用一些自己觉得别扭的措辞才能获得满足感。简历措辞的要求就是:让人容易看懂。不费脑子就能明白你的能力到底在什么水平上。
第三个标准乍看之下也很好理解吧?我上两个模板吧,大家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再回到对“秒杀”的一般理解上,就是没有看完整份简历,连“扫描”都没有扫描完,只是瞄了一眼,就扔掉了。对于专业的HR来说,她瞄的这一眼肯定是看到了一个致命的关键信息,对他们而言,秒杀的唯一理由是某项硬性条件不符合要求。这些条件有很多:
1、教育背景:学校、专业、学分、学历。比如某牛逼的IT公司,在上海招大学生的时候,原则上只要交大计算机硕士。
2、技能:缺少必要的证书。比如公司要求会计从业资格证,你没有;公司要求懂scala,你不懂。
3、项目经历:公司要求你曾经做过3D设计,你从来没有过。
4、个人信息:公司要个男的,你是女的。
说句心里话,这些条件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改变的,在短时间里都是属于无解的(比如项目经历),有些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有解(比如性别)。
不专业HR秒杀的理由就更多了,个人信息中的每一项都可能被不专业的HR歧视,包括但不限于户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长相....你永远想不到一个不专业HR为什么歧视你。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简历上尽量不要写这些个人信息,对于找到工作没什么帮助;对于被秒杀,倒是挺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