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倔,那么父亲或者母亲一定也很倔,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传达到孩子思维里就变成行动。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父母的问题。
1、父母一刀切的命令式限制,让孩子变得倔强。
很多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厉,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碰,限制太多,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里。他们会用倔强来表达不服从,表达反抗,不一定非要倔强出什么目的,只是认为父母妥协了,那么他就赢了。
2、孩子得不到关爱或者长期被溺爱。
这两种相反的情况都能造成孩子倔强的行为。
得不到关爱,孩子会用倔强来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家长的注意,从而给与更多的爱护,让孩子有存在感。
长期被溺爱会导致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享受特殊待遇,从而变得自私自利,凡事只想到自己,自己喜欢的就一定要有,从不考虑别人。一旦不如愿就会倔强起来,拼命达到目的。
只要父母从自身出发,慢慢去改变,孩子一定会越来越温和。
在初期,父母可以这么做。
1、理解,接纳孩子
当孩子倔劲上头,情绪化严重的时候,不要试图一下子改变他,要去理解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特别想要那个玩具,得不到就很难过。”然后去抱抱孩子,让孩子切身感受到你理解他,知道他此刻的心情,然后再慢慢开导。
2、转移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一般集中的时间较短,当孩子耍小性子的时候,父母可以试着离开现场,让孩子单独待一会儿,大概半小时后他就会被其他事情吸引,从而淡忘当下的事情。
总之,孩子的倔强不是天生的,跟后天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希望所有父母能从自身找到问题所在,让孩子脾气越来越好,更加容易沟通。
孩子为什么这么“倔”?
3、4岁的孩子,有些事情一定要这样,或者那样,比如一定要妈妈做什么事,别人不行;有时候妈妈按照他的要求做了,孩子还是不满意,还会继续提出其他要求。家长困惑:孩子为什么这么倔?他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感觉孩子倔,常常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他们还是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并且生活在自己的“魔法世界”里。
要改变的是我们看待他的角度。如果一定跟孩子较劲,那么是我们倔。这只能让孩子这个阶段持续得更久,耗费能量越多!
孩子一定要怎样,常是他感到有某种匮乏或需求,但孩子表达能力有限,说不清。大人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情况,觉得那里不舒服但又说不清。所以,家长们不要在孩子的字面意义去理解,比如他要什么给什么,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多想想,这些要求真的是孩子真实的需求吗?在字面意义的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我们可以怎样做,来给他的“油罐”加点油?他是生理饿了困了,还是无聊,还是感觉妈妈态度总是不好、总在管他、否定他……
家长要怎么做?
读懂孩子的深层需求。孩子这样“倔”,还有可能是之前发生了一些事,积压了情绪,或者生理的油罐空了比如困了、累了、最近身体不好等等,还可能是上面提到的泛泛的匮乏感。家长要判断出孩子深层的真实需求。
回应孩子的真实需求。有的家长说了:“你不就是要我这样吗?我做了为什么还不对?”其实,家长做的时候大概仍然多数是气呼呼的,而他要的根本不是那个东西或做法,他要的只是一个好玩、有爱的妈妈,或某种状态环境的改善,甚至只是暖暖的抱一会儿。
这种时候,家长最好以饱满的状态,主动带领孩子玩点什么、做点什么,而不是一直被孩子的要求牵着走。家长起主导作用,孩子更轻松、更少焦虑。事实上,一直是孩子提要求、做选择,也是在消耗孩子能量。被满足了字面上的要求,他会发现自己实际仍然不开心,会更加沮丧。常常,被大人引领着,孩子反而比较安心快乐。
先找出孩子发脾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