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军国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如题所述

武士道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精神渊源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渊源于日本封建军国主义,它对内实行极权统治和统制经济,对外实行武力扩张,力图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一句话,军国主义是以“军事立国”并进行统治的反动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则是日本武士道。

日本武士产生于八、九世纪,从11世纪起,日本武士阶层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以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为标志,武士掌握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武士政权,从此,武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日本武士阶级以攻战杀伐为职业,是自古代中世纪已出现的军国主义的鼓吹者,是军国主义政策的制定者、推行者和身体力行者。在日本历史上,幕府时代长达676年之久,武士阶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逐渐形成武士道,它对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极其深远,从而使日本具有了军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

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和绝对服从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导源于神道教、佛教、儒学及皇国迷信的日本武士道,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即江户时代以前的旧型武士道、江户时代的新型武士道和明治维新后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及国民精神的武士道。

旧型武士道只是较为粗陋的“武者之习”、“兵之道”和“实践之道”,是作战争斗者的伦理规范,它崇尚和重视主从关系,强调和讲究复仇和殉死,它超越理性,不辨是非,只倡导为主君献身。旧型武士道的代表人物宫本武藏是著名剑道家,他的一生表现了日本武士传统的好勇斗狠和极端残忍性,动辄下毒手,致人死命。后来日本军国主义者经常鼓吹、宣扬宫本的做法及精神,为侵略战争服务。

江户时代对武士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大量吸取儒家思想,建立了以儒学思想为理论骨架的武士道,即“士道”。这种新的“士道”论者以山鹿素行为主要代表。山鹿素行将毕生精力倾注在建立新武士道理论体系上,他的文集被称为日本“国民道德的权威,武士道精神的真谛”。山鹿素行把“安天命”、“尽忠孝,讲仁义”等作为武士修养的内容,把“得主尽忠”作为武士应尽的本份,向武士灌输“忠于主君”、“不顾身家”的思想,还要有“报恩、克己、面对死亡而不动摇的勇气”。并规定了一套繁杂的道德规范、规矩和礼法。山鹿素行的“武士道”理论,后来被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他们以“武士道”精神、“征战光荣”的思想和“忠勇义烈”的事迹,对军队进行奴化教育,使其充当征服世界的侵略战争的炮灰。山鹿素行还有强烈的儒家尊王思想和神道的日本中心主义。他将日本称为“中朝”或“中华”,主张日本天皇“可至万世而为君”,“神神相生、圣皇连绵”,“与天地无穷”以便维护万世一系的“国体”,山鹿素行的这些神道教、儒学及皇国史观中的封建思想糟粕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亦有深远的恶劣影响。

到江户时代后期,日本阳明派学者、明治维新的先驱者吉田松阴在山鹿素行武士道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七规七则”和“忠魂不灭”说。他认为一般人死则魂灭,而忠魂不同,将永久不灭。这一“理论”及其实践,对明治维新后尊崇天皇,效忠天皇的思潮影响极为深远,对军国主义鼓吹为天皇效死,欺骗日本人民盲目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发挥了很大作用。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伦理和扩展为国民普遍道德及行动准则的武士道,更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明治时代的武士道对江户时代的武士道进行了扬弃转化。其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将以前分别效忠各自主君舍弃,转而强调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一个人,即将效忠对象由多元转化为一元。手握神权并总揽国家大权的天皇,君临万民之上,构筑了“一君万民”的体制。同时,明治时代的国体论宣扬神造日本,天皇为“现人神”,有权依据“神敕”统治日本。而《大日本帝国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的核心即是“天皇主权论”,宪法规定日本“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统帅陆海军”。故报效国家就是效忠天皇,效忠天皇亦由报效国家来体现。二是打破重义轻利的武士道传统观念,提出“士魂商才”方针。“士魂”,即武士之魂、武士精神,其核心就是“忠君爱国”观念;“商才”,即经商之才。三是将江户时代山鹿素行等人提倡的圣人之道全部抹煞舍弃,而把奴性、愚昧和野蛮的兽性、恶性发展到极端,崇拜残忍,歌颂殉死“玉碎”。

明治政府确定了日本“与万国对峙”的目标以后,以发布《教育敕语》为标志,将原来适用对象仅为武士的武士道,扩大为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在扩张国权、宣扬国威的喧嚣声中,武士道被纳入近代军国主义轨道,成为军国主义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成为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精神工具。

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武士道,对内作为精神工具,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对外则鼓舞日本国民踏上了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由此拉开了日本近现代史上武士道倡导穷兵黩武、为战争服务的罪恶帷幕。日本军人在武士道的支配下,占领台湾,吞并琉球、朝鲜,侵略中国大陆、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国民在武士道的鼓舞下把对外侵略战争看作是为“皇国”的“圣战”,以充当炮灰为荣,自愿做“神风”队员、“特攻”队员,把自己当作肉弹进行自杀性进攻。武士道精神把日本民族引向战争灾难,吞噬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日本青年,并给亚洲人民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巨大和深重的灾难。日本侵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武士道一词也因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和日军的侵略暴行联系在一起,而令人反感和憎恶乃至仇恨。

侵略扩张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侵略扩张思想。从日本历史来看,它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日本封建时代开疆拓土的侵略扩张思想,二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列强殖民主义思想影响的侵略扩张思想。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思想由来已久,从传说中的首代神武天皇发布“诏敕”中,就有“八?一宇”(将五洲四海置于天皇一人统治之下)及“皇道”的用语。更有这一帝国理想的实践者,即关于神功皇后征讨新罗(朝鲜南部)等地,三次用兵,大获全胜的神话传说。后来历代统治者均宣场神功皇后开疆拓土的战功,对她推崇有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日本为军国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1.日本是个岛国,面积小资源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源不够,需去掠夺。2.日本早在12世纪就有武士道,崇尚重武,.日本明治维新后,军队改为皇军,提倡效忠天皇。3.二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没彻底清算,最大的战犯裕仁天皇没受到惩处,很多战犯都没惩处,中国还放了1000多名战犯。现日本政府的不少要员...

日本的军国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渊源于日本封建军国主义,它对内实行极权统治和统制经济,对外实行武力扩张,力图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一句话,军国主义是以“军事立国”并进行统治的反动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则是日本武士道。日本武士产生于八、九世纪,从11世纪起,日本武士阶层开始登上政...

日本军国主义根源
日本武士道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它不仅是日本武士的生活哲学,也是他们应履行的道德规范和责任,涵盖效忠君主、崇尚武艺以及绝对服从等封建道德与行为准则。武士道对日本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军国主义文化传统。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可追溯至中世纪的日本武士及其所代表的...

日本是怎样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
回答:在【明治维新】后。 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命运。但日本强大之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的道路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再推几十年又对中国发动了全面...

近代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军国主义
因为日本的本土资源贫乏,工业发展又突飞猛进,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地,日本人到处侵略来打打自己的范围,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所以出现了军国主义。

日本是怎样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
在【明治维新】后。 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命运。但日本强大之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的道路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再推几十年又对中国发动了全面...

日本军国主义从何而来
揭示日本军国主义的渊源:三股力量的交织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积淀。它由三股关键力量塑造:握有军事实力的“皇军”,醉心侵华幻想的文人,以及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影响。在19世纪前叶,西方列强叩开中国国门时,日本曾是谨慎的旁观者。1838年,德川齐昭的担忧预示着...

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
1. 日本武士道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这一思想体系不仅规定了武士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还确立了他们对君主忠诚、精练武艺和无条件服从的封建义务。2. 武士道对日本历史上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和文化上的支撑。3. 日本近代军国...

请问何为军国主义,军国主义国家的特征是什么
日本军国主义是日本特有的一种体制,它的诞生首先是根植于日本自己的文化、历史和政治传统的。其基础首先是武士道,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和绝对服从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同时,明治维新不完全、不彻底的革命,让日本在封建军事主义的...

日本军国主义背景
政治体系中,武士出身者成为了推动军国主义产生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经济层面,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措施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导致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国内市场狭小。大批士族无法生存,对明治政权产生不满,而统治阶级则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将不满情绪转化为对海外的征战,使士族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