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直升机上没有逃生装置,发生意外时如何确保飞行员的安全?

8日凌晨1时32分,韩国海警一架S-92直升机在济州马罗岛附近坠海

在人们印象中,武装直升机是威风凛凛的“空中铁马”与“坦克杀手”。但实际上,直升机飞行员堪称当前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战场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突发事故时,飞行员生存率不及固定翼飞行员的十分之一。

那么直升机被击中或遇到无法逆转的机械故障时,飞行员到底如何火线求生?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主要是依靠机顶上的旋翼和机尾的尾桨为其提供升力并控制方向。正是因为机顶旋翼的存在,导致直升机一旦发生事故,并不能像固定翼战机一样直接弹射,而是要先炸掉旋翼和座舱玻璃,随后飞行员再弹射出舱。

由于直升机的特殊性,所以通常利用直升机独有的自转迫降方式,或采用加强自身防护的思路来保证飞行员及乘员的安全。目前,直升机遇险自救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自旋迫降、抗坠设计、以及弹射救生。

第一种自旋迫降(有局限性)

相比飞行在数千上万米高空的固定翼飞机,习惯在“一树之高”飞行的直升机飞行高度低,留给飞行员的反应时间短。不过一名中国专家27日告诉《环球时报》,直升机动力系统出现问题后,还有着独有的自转迫降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迫降时的冲击力。

但自转迫降受很多客观条件限制。首先,它对飞行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要

求很高,整个处置过程中需要飞行员精准判断和果断操作。其次,不是所有情

况都适合自转迫降。直升机在自转迫降时不是垂直下降,而是带有一定的前向

速度。如果迫降地点位于山区,即便控制住下降速度,也可能发生撞山事故。

第二种机身用抗坠设计

直升机特别是军用直升机,出于提高生存能力和保护机组成员安全的考虑,在设计时都把抗坠毁能力作为重要指标,尤其是对座舱、座椅、起落架、机身及邮箱做了特殊措施,直升机一旦发生坠地,则通过部分结构变形和破坏吸收或转化大部分撞击能量,并尽量降低对飞行员及机组成员的冲击力。

比如,一些直升机在机体下方采用蜂窝夹层材料,利用其坠地后的变形,来吸收一部分能量;而另一些直升机的滑橇式起落架或液压作动筒式起落架能吸收60%的坠地能量。

如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特别注重抗冲击设计,机体可以承受20G的坠毁冲击力,而不会伤及机上人员,飞行员座椅也经过特殊减震设计,保证在大地冲击力着陆时时不会给飞行员造成严重损伤,油箱也可以经得起坠毁的冲击力,同时还会自动封闭,不会引起爆炸。

再如美国“黑鹰”系列直升机,起落架综合采用了减震器和抗坠吸能套管,减震器可以承受的垂直下沉速度达到11.9米/秒,在这个速度范围内,撞击动能全部被缓冲装置吸收。另外,“黑鹰”直升机的坠毁传感器和易断连接器在坠机时可以立即切断电气系统、防渗漏燃油管路,并自封油箱,以保证坠机后不致因漏油而失火。

资料显示,这些设计使“黑鹰”直升机能在以12.8米/秒的垂直速度触地时,乘员的生存概率为95%,“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同样达到这一标准。在“黑鹰直升机”事故中,乘员幸存概率平均达到85%。

第三种弹射救生技术(目前只有俄罗斯)

弹射救生措施是最主动的理想救生措施。弹射救生系统主要由弹射控制系统、降落系统和个人救生包组成。在当前世界现役直升机中,只有俄罗斯敢为天下先,其装备的卡-50“黑鲨”和卡-52“短吻鳄”两款直升机采用了K-37火箭弹射救生系统,该系统包括弹射火箭、座椅、降落伞等。座椅底部还装有救生筏、医疗袋等救生物件和一个无线电信号机。

当飞行员执行弹射操作时,旋翼间的爆炸螺栓会将所有旋翼炸断弹开,座舱盖玻璃也被炸掉。随后,座椅上方的弹射火箭点燃,将飞行员牵引出机舱约40米的高度。在下降过程中降落伞自动打开,此后,飞行员将以不到7米/秒的速度降落在地面,完成逃生。

不过,直升机的主动逃生装置,在操作性和安全性上都存在不小隐患。一方面,直升机存在扭矩的问题,即机身同旋翼共转,靠尾桨来保持平衡。但直升机失事后机身往往无法保持平衡,因而很难具备进行弹射的角度要求。另一方面,直升机弹射时,必须首先炸掉旋翼,而这一过程本身就十分危险。

不可否认的是,给直升机配备弹射逃生系统,是大势所趋。随着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未来的直升机上,将配备具有人工智能的弹射救生系统。

不过,作战环境复杂、使用条件恶劣的军用直升机,仅仅依靠飞行员的自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而,世界各直升机研制强国与大国,也在开发其它的直升机乘员救生技术与救生装备。

直升机整体救生舱技术。在这种救生方案中,直升机的乘员舱,也是救生舱,是直升机上的一个模块化部件。当直升机在飞行中发生故障时,为拯救直升机飞行员的生命,可先将直升机的旋翼、发动机及多余的机身部分切掉,让救生舱作为一个整体从失事直升机上分离出来。接着,救生舱放出降落伞,徐徐降落到安全地方。

火箭牵引救生技术。这种技术与火箭弹射座椅救生技术的原理差不多,但与火箭弹射座椅救生技术也有不同之处。采用火箭弹射座椅救生技术逃生时,直升机乘员是被束缚在座椅上,与座椅一起从失控直升机上脱离的;而采用火箭牵引救生技术逃生时,只有直升机乘员被火箭单独拉离直升机。在火箭牵引救生技术投入使用前,直升机飞行员与乘员要从空中离开失控的直升机,只有人工跳伞一种方式。即乘员要先将降落伞系统穿戴好,再开启舱门,然后往外跳。

直升机水面迫降后的救生技术。 当直升机发动机发生故障或执行任务被敌方炮火击伤时,直升机都必须立即迫降。美、俄、英、法等国军队的直升机,在海上执行任务时,其机身下方通常都安装有漂浮系统,这类系统一般由多个浮囊加上稳定装置组成。当直升机在水面迫降时,浮囊会自动充气或根据飞行员的指令充气。浮囊充气后可使直升机在水面漂浮而不下沉。在这个技术上,中国与别国没有差距。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未来的直升机上,配备具有人工智能的弹射救生系统将成为可能。

不过在此之前,保护飞行员安全、防止直升机意外事故发生,归根到底还是要依赖我们精密细致的地勤维护和严谨认真的飞行操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3
目前各国采用的主要方式还是因为有一种叫做“自旋机动”的迫降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直升机直接坠毁。主要原理是:当飞机在空中失去动力时,机体迅速向地面坠落,此时主旋翼的作用就相当于是一把巨大的降落伞,直升机的旋翼会随气流快速转动,旋翼快速转动会产生升力,在即将落地的一瞬间,飞行员快速改变直升机主旋翼螺距,产生瞬间升力以减缓接地速度,再配合抗坠毁座椅,多数情况下能实现安全迫降,这样迫降落地比跳伞逃生更为安全。

但其实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首先是高度,如果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不够,坠落过程中就难以让旋翼产生足够的动能,使得最后一瞬的拉力不够。其次是下坠的姿态,如果尾翼出现严重受损或者在机体空中翻转基本就告别自旋机动迫降的可能,因为机体已经不受控制了。

最后则是拉起的时机,如果拉早了,升力就浪费了,接下来一般也不会有足够的高度再一次实施另一次自旋机动;如果拉晚了,直升机垂直下落速度短时间降不下来,也相当于是直接坠毁。因此自旋机动需要飞行员丰富的经验和时机把握。正是因为有自旋机动这个技术,所以一般直升机的飞行员不必跳伞,而且自旋机动相对跳伞来说也更为安全。
第2个回答  2023-03-17

直升机的设计和制造应该能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在发生事故时,飞行员的安全最好的保护是良好的培训和训练,并遵守安全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

此外,直升机也配备了多种安全装置和系统,如可弹射座椅、救生筏、紧急呼叫装置、防护带和头盔等。在不幸的情况下,这些安全装置和系统可以帮助飞行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或提高生存率。

总之,直升机的安全不仅取决于设计和制造,还取决于飞行员的判断和行为,以及正确的应急措施和安全规程的实施。

第3个回答  2022-04-13
在分析了几十起导致飞行员和乘客死亡的直升机事故后,美国直升飞机安全小组(以下简称直安组)发现了五项重要的飞行员行为细节,从中学习以便改进安全操作。让飞行员在这几个方面慎重对待,用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他们在飞行前和飞行期间做出更好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些方面的失败是具有致命性的。

直安组认为,如果安全运行的原则非常简单明了,并与个人息息有关,那么安全文化的涵盖面将会更加广泛。

花点时间到处看看

机长需要负责确定其所操作的飞机的适航性。在飞行前进行充分的飞行前检查和最后的地面观察是确定飞机状况的关键。此外,飞行后检查可以帮助在下次飞行前发现问题。直安组认为,在这些方面更好的引导和指导飞行员去进行这些检查,运营单位和飞行员都可获益,同时也要帮助飞行员更多地关注这些检查的重要性。
在驾驶舱中沟通风险
问题

飞行环境通常是动态的,并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可以事先预期或事先写下来。机长是负责飞行安全的最终执行人,但是非飞行人员和乘客可以并且应该同飞行员一起确保飞行安全。当遇到意外变化时,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或乘客可以一起评估风险程度,通过及时沟通和团队合作来合理的解决或缓解遇到的安全性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直安组认为,在评估、沟通和决策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有效的实践和练习。
针对型号过渡进行坚实的培训

在直升机的圈子里,型号过渡训练并没有统一的流程,因此会造成飞行员对机体或设备不熟悉,这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原因。直安组认为,有关直升机过渡训练的文件可以发展成统一的新指南,提供统一的操作建议和支持标准化的“工具箱”。
了解非处方药物的危害

由于非处方药物很容易获得,飞行员经常低估这些镇静药物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尽管有联邦法规约束,加上官方和社会不断的宣传教育,然而飞行员的非处方药使用仍然是10%到13%的飞机事故发生的一个因素。直安组相信直升机行业需要更多的意识到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操作飞机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安全的态度要放在最高处

航空的安全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定义。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安全主要指的是没有事故,没有受伤,也没有发生事故的一般环境。从前瞻性的观点来看,这种安全环境只有在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原则都被落实到位,并且环境内的每个成员都加强了具体的安全态度,那么这种环境才会持续性的存在。无论我们是在加强一个人的安全态度,加强一个团队的安全信念,还是培养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都需要每一个航空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很清晰和明确的信奉安全信念,都需要将安全当作一个中心目标。

直安组认为,如果这些原则简单明了,并与个人有关,那么就可以很顺利的建立一种更广泛涵盖面更广的安全文化。
第4个回答  2022-04-13
大多数直升机上没有装逃生装置,是因为直升机的技术非常的成熟,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非常的小,没有必要装套餐装置。
直升机上装逃生装置。既增加了直升机的重量,逃生装置也起不了很大作用。对直升机来说,装逃生装饰就是画蛇添足,所以直升机没有装逃生装置。
直升机发生意外时确保飞行员的安全,主要从飞机的性能着手和驾驶员的技术娴熟程度培训。
直升机是个低速运行的飞行器,在发生故障时,要充足的时间进行应对降落,从而避免人机毁亡的事故。

大多数直升机上没有逃生装置,发生意外时如何确保飞行员的安全?
不过,直升机的主动逃生装置,在操作性和安全性上都存在不小隐患。一方面,直升机存在扭矩的问题,即机身同旋翼共转,靠尾桨来保持平衡。但直升机失事后机身往往无法保持平衡,因而很难具备进行弹射的角度要求。另一方面,直升机弹射时,必须首先炸掉旋翼,而这一过程本身就十分危险。不可否认的是,给直升机...

请问为什么直升机没有逃生装置?
所以直升机驾驶员其实是很危险的职业,原因就是一旦出事,你除了和直升机共存亡之外毫无办法。唯一减少事故的方法就是靠地面的维护和检查。所以维护直升机的地勤人员,责任重大。

直升机出事的时候飞行员如何逃离
目前也只有 ka-50 有逃生系统!一般直升机出事机组人员都是没有活路的。直升机一般飞行于第五空间(0-300米)即使是KA-50 在飞行时出事故,即使有救生系统也是凶多吉少。

直升机飞行员是如何逃生的?
其次,直升机还配备了向下弹射座椅,允许飞行员从机肚子下方安全逃生。这种设计确保飞行员在弹射过程中能够避免与机身的碰撞,从而减少受伤的风险。此外,直升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在坠毁后,飞机不会立即起火爆炸。这一安全特性极大地提高了飞行员在紧急降落后的生存几率。以伊拉克战场上的阿帕奇直升机为例,...

在飞机坠毁时,飞行员要怎么做才能安全逃生?
机组人员会尽全力保证旅客的安全,发生意外情况时,请听从乘务员的指挥,不要混乱,有组织的逃生比拥挤争抢获得的生存概率更大。尽量找到类似于湿手帕的东西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毒烟。无论怎样,自己要冷静还要保持清醒。如果侥幸出得了失事飞机机舱,请尽快离开飞机,陆地上要迎风快跑远离飞机,水中应齐心协力...

军用直升机发生事故时,飞行员能弹射逃生吗
其他的都不能跳伞逃生 卡-50直升机的救生设备很特别,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装备了类似于战斗机上的弹射座椅,使用时先启动炸药把螺旋桨炸掉,再向上弹射出去 由于一般的直升机都无法跳伞逃生,所以直升机机体都是设计为较坚固的,在一定的高度和速度下坠机可以起到保护机组成员的作用 ...

为什么民航飞机上都不装逃生装置
4、飞行员本可以跳伞,但是为了加大飞行员的责任心,使其全力保障飞行安全,也没有给其配备降落伞 5、飞机失事通常都是在瞬间发生的,即使每位乘客都拥有降落伞,也来不及完成跳伞的准备工作。6、跳伞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并不是未经过特殊训练的一般乘客所能瞬间掌握和接受的。

飞行员安全保护措施都有哪些
军用飞机安装有紧急跳伞逃生装置,以及抗压飞行服,氧气供应装置。在跳伞后还有一个无线电发射装置用于确定飞行员跳伞后的落点0,以便地面人员进行紧急救助。不过直升机就只有俄罗斯的卡-50装有弹射座椅民航飞机飞行员除了生命保障系统,没有逃生装置

飞机出事故如何逃生?
1、【着装】:系好安全带别穿高跟鞋。为了减少飞机坠毁时给自己的冲击力,最好的办法是系上安全带,按照飞机安全提示,保持俯身双手抓住脚踝等安全姿势。另外还记住,高跟鞋在空难中不仅可能妨碍逃生,而且会制造额外的危险。2、【座位】:机尾比头等舱更安全。美航空学专家认为,飞机后部的座位安全性更...

直升机出现事故时 飞行员怎么逃生 能跳伞吗
直升机飞行员目前无法跳伞逃生。这主要是因为直升机的构造特性——头上有多个大刀片,跳伞时容易被这些旋转的部件割伤,甚至导致生命危险。目前唯一可以实现弹射跳伞的直升机是俄罗斯的卡系列武装直升机。它的安全逃生系统依赖于爆炸螺栓,这些螺栓在紧急情况下会引爆,将螺旋桨炸飞。在螺旋桨被炸掉之后,飞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