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者的土地的主要内容。急啊!帮一下吧

如题所述

在网上只找到一篇,现提供给你:
4月11日
重读余秋雨<流放者的土地>
初次看到这篇文章,是大一的时候刚来东北。读完以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脚下这片黑土地,不仅仅是我想象中的榛川浩莽,雪水奔流,不仅仅有梁晓声笔下神奇壮丽而原始的青春,还包含了这么多的辛酸与苦难,抒写了这么多的悲欢离合。余秋雨的娓娓诉来把历史深处涌动的谜团细细剖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那时我为余秋雨的散文而叹服,觉得读完长了许多见识。
现在来看,就颇有一种估量与测评的心态。文字表面下是余秋雨关于知识分子精神归宿的思考。土地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归宿。象西方葬礼上的祷告词:尘归尘,土归土。只有落根在大地上,才能获得平静,求得永生。可是大象无形,黛玉葬花,葬的是她的花样年华,青春情怀,那一方青冢怎么能埋得下。那么什么是精神真正的土地?
思想是一件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于政治。于是一有风吹草动,统治者就大兴文字狱,杀鸡骇猴的目的昭然若揭。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自然土地的恶劣,物质的匮乏并不是流放文人痛苦的根由。用余秋雨的原文来说,“原先的价值坐标轰塌了,连一些本来确定无疑的概念也都走向模糊和混乱。”精神上的无归依感才是真正的危机。
面对危机,余秋雨总结了两条出路。一条是与外界的联系,人与人的连接,很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余秋雨对穷且益坚的友情大加歌颂。另一条是自身想开,投入到实践当中去,干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教书,研究学术。余秋雨称之为“文化路途上的回归”。中国传统的两种主流思想是儒与道,余秋雨无疑是赞同前者的。他分析和支持的流放文人寻找精神土地的方式都是积极的,达则兼济天下,穷还不仅独善其身。至于放旷山林,相忘江湖在他看来是不切合实际的。
由此想到了现代人,在灯红酒绿中迷醉,在风花雪月中伤感,在摇滚朋克中嘶喊,然而我们怎么也掩饰不了浅薄与空虚,茫然与空洞。有人说我们是温室中长大,没经历过风雨,所以不懂得珍惜幸福。那么经历过苦难的的那一代呢?文革十年里走过来的知识分子也未见很明了(在这个问题上据余杰说余秋雨甚至还是遮遮掩掩)。在价值观模糊而金钱观日渐清晰的时代,寻找精神土地成了一种可悲的奢求。
从流放者的土地来看余秋雨散文的整体风格。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很多人都说余秋雨在走模式化,象杨朔散文一样。他总是从一个地域文化或着历史文化的点引发开来,加以学术资料,成就一篇文化散文。我不这么看。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永远是灵魂的探险者。他的灵魂总在渴望未知的地方,一个真正写作者他永远是古老文化习俗体制的异乡人,他的眼睛里永远闪烁着怀疑和探究的光芒。余秋雨拿着一把放大镜,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然后把看到的细细描述。他的东西都是一个一个点,如都江堰,莫高窟,贬官文化,流人文化~尽管连缀的还是那一个层面,但和杨朔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散文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想谈的是关于他的煽情。同样持否定意见。煽情煽情,他究竟是煽的谁的情?不还是读者的吗?他至少是煽起了这个情,比起那些干巴巴想煽还煽不起来的文字,不知要好到哪去。他至少用词高雅,总不至于是“啊,我多么多么~”换一种说法,他的煽情叫做“引起读者共鸣”。一篇文章都引不起读者的共鸣那有多失败。余秋雨的语言风格的确是激扬外露,然而创作主情是中国文学的一贯传统。连海明威的“电报风格”下波涛暗涌,方方的“零度叙述”里倾向丛生。情的表达方式很多,如果要把余秋雨和史铁生的文化散文分个高下是很难的,情潮恣肆与含情脉脉在于个人的喜好,各有各的风格。我们只能说文学不能单一化,一刀切。
尽管上文一直在维护余秋雨,那是从文章风格写作手法以及内容上来说,的确不能苛求。然而他的散文看多了真觉得少了点什么,至于是少了什么呢,文如其人,我想是一个功成名就洋洋自得走天涯的学者文人比之与同样游历名山大川豪情万千的李白,所少的那份远离世故的天真吧!

大学旧作,翻出来更新一下.

参考资料: 百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2
〈流放者的土地〉借助史料,以作者擅长的戏剧与美学素养记叙描述历来流放的制度、惨酷、流放者行程中的无奈与煎熬。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开头让我颇有些意外。作者写东北的西瓜清爽甘甜。心中不解却又觉得自然。不解是因为常处江南,尝多了汁多味甘的蜜瓤大西瓜,心想东北的土地未丰沃到产生这样的甜美清爽;觉得自然是因为东北广产甘草,甘草可以在这里生得甜美,西瓜当然也行。
  话题一转,便到了很耳熟的一个地名“宁古塔”——这也是清剧中出现频率不低的一个词。皇帝动不动就将某人“发配宁古塔”。心里一直以为是类似劳改的刑罚。许多犯人被发配到偏远地区挖石头造塔,塔或许是给皇帝记载功勋的。这个刑罚之所以重,也许是因为修建处的环境格外恶劣。
  读了下文我才知道,宁古塔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这确是个人间地狱。文中虽然没有详尽的描写。但仅仅一些简单的例子和对比已使这个地方的可怖为人深记。
  流放只是刑罚中的一种。而刑罚又是一种让人见怪不怪,但说深说细了又着实让人恶心的东西。中国古代的刑罚若是细一些列出来,够看上好一阵子的。其中的好多能让看的人深切体会“发指”的含义。总体上来说,这些刑罚反映了统治者心理的极度变态。然而这些可怖以刑罚的滥用为基础变得司空见惯,从而造就了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意识变态。我觉得从中可以看出权力的过度集中对人性的淡化作用。
  回到流放,流放者多数不免惨死。死在流放路上的已过半,到了流放地的也不被当作人看。让我十分心痛的是文中说到的许多江南女子的流放后的惨状。想想这些女子在流放前该是多么得娇美,然而却被流放这一场风吹雨打尽数摧残。文中引用“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来说明流放的“佳人”和“名士”之众。正如作者所说,这是真正的大悲剧啊。且不说佳人,名士们身上的巨多文化传承在流放中流逝。多少可能产生的诗文也被扼杀在流放中。更可怕的是,流放使许多优秀思想的传承中断,使可能产生的文化灿烂在静寂中永殁。
  在许多人看来,最倒霉的是那些被牵连获罪的人。无缘无故地被扯进一个远房亲戚的案子,稀里糊涂地全家流放了。“株连”、“连坐”等本是很早就有的刑罚。作者对这些刑罚的目的的解释我也认同。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文中所举的例子很是典型,满地的人头,浩大的流放队伍。一切发生得却似乎很平常。然而灾难终究是灾难,就算幸存的人保持着沉默。
  下面就要说说遭遇劫难的文人们了。文人们在劫难来临时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在劫难中无法作出有效的动作,更多的时候是任人摧残。但文人们在劫难中磨砺后往往能找到一个新的生命出口,来放飞生命之希冀,而那绝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精神自慰。当灾难削去人们的生命表层的种种覆盖,当生命只剩下最纯最真实的核心,生命的碰撞和灵魂的共鸣便变得轻易而频繁。清朝官员与反清义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相识相知的。政治的因素在边远的苦难中模糊,而人格的高贵愈发清晰。在极度困苦的生存条件下,对生命的呼唤将人们凝聚在了一起。苦难,淘出了精诚。文中所选顾贞观的两首《金缕曲》虽不华丽,却浸透真情,让人倍感凄楚。而顾贞观及纳兰容若人格的高贵也让人感动。而这种高贵也体现在了许许多多流放者身上。正如作者所说,灾难能净化人。而流放者们的高贵留给了东北的土地更多芳香的味道。
  当文人们聚集在了一起以后,他们就开始了新的文化劳作,从农、商、教育、礼教等各方面“几乎是全方位地推动这块土地走向了文明”。文人们的文化拓荒给东北的黑土地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影响,大大加速了它从蒙昧迈向文明的脚步,使它有可能并最终成为了丰饶的土地。他们的苦难换来了整个东北的崛起。
  但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并不能掩盖他们所受到的摧残。文明因流放所受之伤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文化开蒙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文人们在接近生理极限的条件下做出了尽可能大的努力。但他们永远无法也不可能超越基本的生理限度。所以他们带来的文明也无法升格到最高的文化层面。但就在这启蒙式的文化劳作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内心的高贵。这才是最具文化意义和最打动人的地方。这些流放者被推向了社会的边缘,然而他们却使东北这块边缘的土地有机会走向社会的中心。无论作为江苏人还是安徽人,我都感到骄傲。在东北这块我不熟悉的土地上有我熟悉的高贵。
  二零一零年九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流放者的土地的主要内容。急啊!帮一下吧
在价值观模糊而金钱观日渐清晰的时代,寻找精神土地成了一种可悲的奢求。从流放者的土地来看余秋雨散文的整体风格。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很多人都说余秋雨在走模式化,象杨朔散文一样。他总是从一个地域文化或着历史文化的点引发开来,加以学术资料,成就一篇文化散文。我不这么看。记得看过这...

我要讲一个现代作家,不要冰心什么的,都讲烂了!帮帮!
第一、许多篇章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表现出一种跨越历史与现实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意识,以及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层关注。《道士塔》、《莫高窟》表现出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和对灿烂文化被毁的悲哀;《五城记》、《抱愧山西》表现出对构建城市文明的渴望和对经济发展的关注;《流放者的土地》、《苏东坡突围》表...

帮朋友跪求。穿越时空。1女N男。完结文。
一个身世成谜的女子,一个不知道自己相貌的女子,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时空,邂逅了与她纠缠一生的男子。《沙尘下的传奇》沙尘袭来,什么也看不见了。正在沙漠探险的帅阿姨陈曦穿越了,掉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一片流放者的土地,一个即将的战场;陪她同去的是小色女冯宁宁。陈曦怕疼怕死怕流血,但在那么个女强男弱的世界,...

已完结的女尊文
一个身世成谜的女子,一个不知道自己相貌的女子,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时空,邂逅了与她纠缠一生的男子。《沙尘下的传奇》沙尘袭来,什么也看不见了。正在沙漠探险的帅阿姨陈曦穿越了,掉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一片流放者的土地,一个即将的战场;陪她同去的是小色女冯宁宁。陈曦怕疼怕死怕流血,但在那么个女强男弱的世界,...

有没有好看的一妻多夫的小说啊?什么类型的都可以
《沙尘下的传奇》 沙尘袭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正在沙漠探险的帅阿姨陈曦穿越了,掉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一片流放者的土地,一个即将的战场;陪她同去的是小色女冯宁宁。陈曦怕疼怕死怕流血,但在那么个女强男弱的世界,要想活着只能上阵搏杀;帅阿姨叹息:苦啊!小色女冯宁宁唧唧咯咯乐:值啊,你还年轻了那……再说,这里...

有没有好看的一妻多夫的小说
一个身世成谜的女子,一个不知道自己相貌的女子,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时空,邂逅了与她纠缠一生的男子。 《沙尘下的传奇》 沙尘袭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正在沙漠探险的帅阿姨陈曦穿越了,掉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一片流放者的土地,一个即将的战场;陪她同去的是小色女冯宁宁。陈曦怕疼怕死怕流血,但在那么个女强男弱的世...

有没有好看的一妻多夫的穿越小说?
《沙尘下的传奇》 沙尘袭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正在沙漠探险的帅阿姨陈曦穿越了,掉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一片流放者的土地,一个即将的战场;陪她同去的是小色女冯宁宁。陈曦怕疼怕死怕流血,但在那么个女强男弱的世界,要想活着只能上阵搏杀;帅阿姨叹息:苦啊!小色女冯宁宁唧唧咯咯乐:值啊,你还年轻了那……再说,这里...

作业“有温度的语言”表明出处和作者,三十句,拜托了,帮帮我吧,快开学...
——《流放者的土地》●与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壮士绝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以街市间的惯性目光去看,他们的行为很不符合普通生活的逻辑常规。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以一种强烈的稀有方式,提醒人类超拔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他们发觉日常生活更容易使人迷路,因此宁肯向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