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1,孔子是一个很现实而又底线的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之财如浮云)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可以得到,苦力活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通过正道得到,就随我的本心吧。)——对于现代依然很实用择业观。君子爱财,不避讳,但需取之有道。
2,孔子是一个非常注重品德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孔子是一个真诚的人

孔子的治国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严格的等级观念,被后人弊病。乍看起来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相比简直差太远。但现实是孟子的这个理论只是鸡汤。阶级、等级始终存在,孔子的理论真诚太多。
4,孔子是一个好老师

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门下三千弟子,丝毫不因弟子的身份而区别对待。以材施教,注重德育,注重全面发展。并总结出很多实用的教育理论“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等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从论语中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1,孔子是一个很现实而又底线的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之财如浮云)“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可以得到,苦力活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通过正道得到,就随我的本心吧。)——对于现代依然很实用择业观。君子爱财,不避讳,但需取之有...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可以看出孔子是智慧和讲道理的人,他知道人言可畏,但他知道流言应当止于智者,无论黑白怎么颠倒,黑的始终是黑的,白的使终是白的,因此,大家在遭到人言的攻击时,只要内心无所畏惧,正确地看待它们,即便是异常恶毒的流言也会消失于无形之中,还自己一个清平无争的世界。翻译:孔子去见南子,子路知...

论语中孔子是怎样的人
2、热爱山水自然。子曰:吾与点也!他说他喜欢像曾点那样“冠者童子”共游。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因材施教。5、仁者;6.一个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人;7.一个想要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人;一个被统治者敬而远之的人;一个被学生尊为圣人的人。

从论语上看,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他是一个在纷纷乱世,礼坏乐崩中想要建立一个天下人人乐而好礼的社会。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他自嘲他自己是丧家犬,那个价值上的虚无主义的时代,谁会信他的那一套伦理道德的东西呢?也就是我们现在说...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排比?
善良,则是孔子品德的核心。他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对弱小者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不公之事勇于发声。孔子的善良,不仅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激励着后人去追求公平正义,用善良的心去温暖这个世界。恭敬,是孔子对知识和文化的态度。他深知自己的知识有限,对学问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对师长和先贤保持着...

论语十二章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从《孔子劝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利势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论语》中孔子的人格魅力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性格特征
可以看到,学在记载孔子的生平之中,是一个重要的内涵。《论语》开篇就是《学而篇》。里面就是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述而篇》中所说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泰伯篇》中说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一个非常勤学好问的人。这是后来成为至圣先师的一个先决...

学完论语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

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孔子是个欲到圣人能虚心受教、时时勤奋好学,听到道理就努力实践的人。虚心受教。韩愈在《师说》里有提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古代有德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