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口牛后(苏秦)
战国时期,苏秦在马岭关向鬼谷子学艺期满后,居沙河十里亭。苏秦胸怀大志,愤然离家,以“合纵学说”游说各路诸侯,宣传“合纵抗秦”的主张:六国联合抗秦,自己的国家独立了,自己就作了鸡口;如果附庸于秦国,就是作了牛后,就要受秦国摆布,慢慢被秦国吞并。
苏秦的精辟论述博得六国信任,六国国君资助他兵车、辎重、金钱;使他执掌六国相印,担任合纵盟约首领,统率六国军队联合抵御强秦。使天下和平与稳定。
2、围魏救赵(孙膑)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 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及意思
1、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名,主人公,具体典故)
1、鸡口牛后(苏秦)战国时期,苏秦在马岭关向鬼谷子学艺期满后,居沙河十里亭。苏秦胸怀大志,愤然离家,以“合纵学说”游说各路诸侯,宣传“合纵抗秦”的主张:六国联合抗秦,自己的国家独立了,自己就作了鸡口;如果附庸于秦国,就是作了牛后,就要受秦国摆布,慢慢被秦国吞并。苏秦的精辟论述博得六国...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及好学人物典故?
成为了勤奋好学的典范。再比如囊萤映雪的典故中的车胤,家境贫寒却热爱学习,他利用萤火虫的光亮和雪的反光来读书,最终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他的故事鼓励后人无论条件如何艰苦,都要努力求学上进。勤奋好学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倡导的。这些成语和人物典故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鼓舞。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一、闻鸡起舞——祖逖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释义: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二、一字千金——吕不韦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下列历史人物与成语典故对应正确的是:
“入木三分”是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形容,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B项对应错误。“萧规曹随”说的是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他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与曹操无关,C项对应错误。“东窗事发”传说秦桧杀害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定计,后来阴谋败露被捕入狱,后遂用“东窗事发”指阴谋...
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出历史人物1
指鹿为马,是赵高利用权力进行的权力测试。赵高在朝会上故意指鹿为马,以检验朝官的忠诚。结果,有人沉默,有人害怕,有人据实回答。事后赵高杀害了回答正确的官员,自此,人人自危,无人敢再指出赵高的错误。破釜沉舟,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展现的决心。他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命令全军将船只沉没,击破...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一饭千金(韩信)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两黄金来回报她。释义:比喻...
古代与"勤学"有关的成语典故。并注明人物
1、圆木警枕(司马光)成语故事: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100个
1、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现在有哪些成语,是跟历史人物相关的呢?
成语源于古代汉语词汇中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基本全部出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传说,可以说每个成语都对应着一个典故,而这些典故又通常和历史人物有关,因此大部分成语都与历史人物有关。这个要全部讲述的话篇幅实在有些长,毕竟成语多达5万多个,简单讲述几个吧。季布:一诺千金 这个成语出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