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释

1而,2者,3焉,4之,请系统讲解每个词各种不同意义。如而得修饰,承接。递进等,举出例子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一) 安,何,犹今谓哪里。虽无益也,将焉辞之。《左传.僖九年》。

(二)代词,犹言“之”。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左传.僖二十三年》。

(三)犹言“于此”。制严巴也,琥叔死焉《左传.隐元年》。

(四)连词,犹言“乃”、“则”。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墨子兼爱土》。

(五)犹言“是”。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元年》

(六)犹言“于”。人类大焉之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七)语气助词。于其归焉,用事并何?《公羊传.定四羊》。

(八)词尾,犹言“然”。其心休焉,其如有容《尚书.秦誓》。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5
而(虚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顺承】登高而招(本句话中也可作修饰讲)
【表因果】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锲而舍之。
【表条件】然则何时而乐耶。 句中而可不译,也可译为才。
要区分的是表递进多译为而且,表顺承多译为就,接着,然后。
之(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君将衰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二三人称代词】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这】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动词 【到,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助词 【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隆中对》
【的】暂时想不起来,不过例句应该挺多。
【提宾得标志】句读之不知。 《师说》
【定语后置的标志】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屈原列传》
我是今年的高三毕业生,其他两个词暂时还没整理出来,多多包涵。另外,我们高三用的文言字典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史东编著的,个人觉得很好用,特里面很多例句都是课本上的,并且,是我们老师推荐的,可以试试。 在语文方面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一定全力相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30
解题过程]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三、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参考摘录的....还有,他人的版权,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言文三类重点词语是什么?
文言文的三类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以下是关于这三类重点词语的详细解释和归纳:一、实词 实词是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文言文中,实词往往具有多个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确切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示例:名词:如“安”(怎么、养...

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

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15、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16、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本义指天下太平,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17、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18、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少有的。19、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热闹街市。典刑,按法行刑。20...

初中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1、言简意赅:文言文往往使用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表达意思,每个字、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虽然表面上看文言文比较难懂,但是一旦掌握了其规律和语法结构,理解起来就会变得更加容易。2、历史悠久: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写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

文言文重点词
1. 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释 而(虚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顺承】登高而招(本句话中也可作修饰讲) 【表因果】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锲而舍之。 【表条件】然则何时而乐耶。

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重文的解释 [repetitious passage] 异体字 详细解释 (1).指严苛的法令条文。 清 黄宗羲 《忠襄徐公神道碑铭》 :“时 贯城 滞狱不下万人,重文横入,多穷怒之所迁。” (2).谓以文事为重。 参见 “ 重文轻武 ”。 重出的异体字。 《四库全书总目·小学二·说文解字》 :“分五百四十...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1. 重要文言文字词解释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释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初中全部文言文的重点词语解释
1、《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文 文言文解释 翻译重点词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名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