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曾说:日本战国时代就是县长互打,历史是否真如他所说?

如题所述

先了解一下国家一级行政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一级行政区)包括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23个省,一共34个。地区和地级市同属于地级行政区(二级行政区),所以地级市和地区实际上是一回事儿,同级别。现代日本的一级行政区是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县,一共47个,他们的县就是对等我们的省。国家领土面积有大小,人口有多少,但行政区划不是按照面积和人口进行对等。

当年明月把日本战国战争比作中国村庄械斗,是从人数角度来说的。问题在于壬辰倭乱日军实打实的就是比明军人多,所以县长械斗说的根本不在于立场问题,而是在于智商问题。

现今日本行政区划

安土桃山时代的会战基本都是参战双方过万兵力,明代哪个县长械斗是这个级别的人数?戚将军抗倭还不一定规模至此,就算是宁夏平叛明军也就数万而已,人数多还是少都是有客观数字的。参战方单方面上数万的战役至少也有五十多,已经很多了,不算应仁那堆战役,只算后来的,教兴寺,久米田,神流川,姊川,长筱,三方原,河越,桶狭间,严岛,九头龙川,月山富田,人取桥,川中岛,三曾卡,两次伊势长岛,前两次小田原,两次国府台等,林林总总有五十多。

县长和大名比不了,不在于地盘大小,而是性质不同。县不是县长的地盘,而是朝廷的,出了事如果处理不了,还有朝廷的支援。大名就不同了,蕃国是自己的,出了事只能自己顶着,周围的蕃国也不怀好意,县长就不用担心别的县长发兵打自己。

日本战国时期称得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多山多岛少平原的地形造就了虽总面积不大却也有各路诸侯割据的局面。再加上岛国与外部隔绝的环境,不像亚欧大陆时常要受外部的世界的影响,是自成一体的小世界。如果把中国的乱世比作苏州园林,日本战国就是精致的盆景,两者都是精致的艺术品,不应因大小而区别。

日本战国时代

当年明月的意思是日本战国时代一个国就像县那么小,所以战国时代是县长械斗。他自己低估了古代县长械斗的惨烈程度,所以潜意识就认为中国人眼里,县长械斗和惨烈的战争差别很远。这时候,用规模上的相似就可以让中国人链接到“不严肃”的印象。可是事实上中国古代县长械斗也很惨烈,规模上的相似并不能链接到“不严肃”的印象。还有就是在规模、惨烈程度之外还有个“性质”的问题,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事实上还是“战争”,所以不仅仅是“规模相似➡️惨烈程度印象”这个链接有错误,还有个性质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两者被混淆成一者,更有可能是三者被混淆成两者或一者了。

二十四史的地理志中,日本很多州都有几万人的,几千人都有,日本66国中,大的陆奥国人口可能上百万,小的对马、志摩也不下万人。只不过在中国旁边,看上去是日本小,但其实放到哪里都是大国。另外越南和日本古代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越南古代人口大约300-500万人,日本很早就超过1000万人了。越南一个省和中国一个县确实差不多,可是日本一个县最起码相当于中国一个地级市。

图为日本战国时代一次战争情形

第一,日本的国道是仿唐制,而州的概念在不同朝代是不同的,汉代州是一级行政区而唐代是二级。

第二,古代对人口的记录是以户为单位而不是以口数。

第三,日本战国时代是16世纪之后,全世界都处在人口大爆发的时代,同时代的明人口早已过亿。

第四,陆奥国地位特殊,因为东北地区开发晚,在划分国道的平安时代还是新征服地区,所以国的面积极大,并不具有代表性,实际上也没有一藩独占陆奥一国的例子,按现代日本划分也是好几个县,如果举特例:日本战国前一千几百年前汉朝南阳郡之类的大郡就有数百万人,所以袁术占据南阳就能聚集十万人,同代的明就不用提了吧?

第五,志摩庆长检地是18000石,你猜那时候有没有一万人口,当然这种小国属于特例,但一般的大国人口也有几十万,同时代的明这样规模的县就有不少,何况明月说的原话还是当今的一县。

第六,同时代日本面积大约20万平方千米,明代的汉地核心区大约300万到500万平方千米,日本人口800到1500万,明朝1到2亿,明代府140个,你算算,日本一国能搭上同时代的地级市不?

第七,日本战国固然有关原,有小田原这种数十万的战争(其实桃山时代已经不算战国了都)但百年战国的主要构成部分还是数千一万这种小规模战争为主,信玄他爹拼了命最多从甲斐山里拉出五千,早云靠着伊豆那个破地方拉三千都费力,你说的东北更是到信长时代都还是几千人规模,伊达打人取桥东北芦名加佐竹两个大大名拉上一票诸侯才凑了3万人,双方四万多人就是整个东北战国百年从未有过的大战事了,有什么可说的,太平天国金田起兵在乡下也是聚集了这么多人。

日本古代的等级制度

日本战国时期和欧洲的封建时代非常相似,专业军人领主阶层与农民阶层互相依存,前者为后者提供领地保护,后者为前者提供给养;军人领主在封建共主(欧洲有神圣罗马皇帝,日本有天皇)的旗号下按领地各自为政,时间一久彼此之间也会时常出现利益摩擦于是开战。但封建制下领地规模有限,产生封建制的地方通常也都比较贫瘠(所以才需要领主与民众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维持有限的治理空间)供养不了太多人口,专业军人更是比较少,所以封建主之间的战争规模都不是很大,不像中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帝国动辄就可以通过庞大的行政网络调动以万数计量的大军,况且中国自古农耕条件好养得起人。

欧洲近现代国家是在领地兼并整合的基础上出现的,但限于客观条件仍然打不起太大的仗,三十年战争期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只带了八万人(没记错的话)就搅得德意志鸡飞狗跳;此时的德意志还未形成统一国家,仍是各领地名义上共同属于神圣罗马帝国,马格德堡城作为新教领地被天主教联军屠城的时候死亡人口记得是六万左右,可见封建战争相比于中国古代规模之小。日本不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是分封制国家,日本16世纪乱世,类似于中国春秋诸侯国战争和欧洲神圣罗马帝国邦国战争,主要是贵族与贵族亲兵作为主力精锐进行厮杀,大多数时候战争目的并不是征服,和平民关系也不太大,对生产资料和生产者伤害都极小,所以不会造成人口损失,领主要的是对方领主认怂,哪怕吞并领土也只是针对对方领主,与百姓无关。所以战争中极少出现屠杀平民的。

日本战国时代的一次战争,人不多,且武器以冷兵器为主

第一,明清的问题是政治的腐败导致的军队战斗力低下,而不是动员力的下降,由于体制和人口经济规模,它们对于同时代其他国家是具有相对优势的。

第二,政治腐败和体制僵化带来的军队战斗力下降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奥斯曼,莫卧儿,越南,朝鲜都存在这一问题,日本也不例外关原-大阪-岛原就可以看出战斗力梯度下降。只有西方依靠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浪潮解决了这一问题,明治后的日本是近代化了而不是日本本身有特殊之处。

第三,是南明的灭亡来自于政治混乱和内部斗争,军事失败不是主因,动员力更不是原因,其兵力并不少但是没用上。四是日本之所以会给人动员力高的感觉是因为战国时战争地理跨度小,烈度低,只是一种全家老少一波流的农兵而已,谈不上动员力。织丰的兵农分离才是动员力的体现。五是欧洲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时与东方相比在动员力上不具有优势,甚至仍处在奥斯曼人海优势的威胁下,是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以及它们带来的军事体制政治体制革新改变了这些。

日本的话直到相当于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条件看起来还要差一点,今川义元的上洛“大军”只有两万,但是这时候的日本还没完成欧洲近代国家那样的封建整合。到了关原之战的时候因为领主站成两队互殴终于成了一定规模,一方八万一方十二万,这样算来和欧陆近代大战也有的一拼了。而实际上日本就算不加偏远的北海道和新吞并的琉球,放到西欧的话也绝对是个领土大国。总结起来,日本战国时期的封建战争与中国古代相比肯定是小得可怜,但这在封建制下是常态;况且中国这样庞大的文明帝国体系在古代世界少有他国能比,只能说不是日本太小,而是中国太了!

日本的五畿七道其实名存实亡

第一,日本的五畿七道是虚的,令制国是实际上的一级行政区划,66个令制国,对于13州刺史部来说固然嫌多,但是对于秦36/48郡,和西汉100郡来讲,还是合理的。第二,如果不用行政区划的概念来比较,而是用面积,那就是用一头恐龙去和一个人比。这种比较,必须要在各自的语境下才能有意义。第三,日本古代的行政区划是令制国-郡,对标一下应该就是秦至西汉初年的郡县/郡国制,起先是一郡内部的争夺-郡太守之间的战争-跨郡州牧的出现-角逐天下。

日本石高制的那个250人计算是和平年代大名根据自身实力所应承担的军役标准,并非战时征兵数量。极端点说,某地所能征召的士兵数最多为该地所有适龄男子(四国征伐时长宗我部就征召了领内大量农民),当然,前提是能承受超高军饷、超高军粮消耗、土地无人耕种、民众怨言等恶果,事实上也没有全部征召的必要,恶果也不是一般势力承受得起的。而征召数量上,只要足够有钱,每万石超过250人还是很轻松的,毕竟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

因为日本有非常明确的等级制度,两个大家族交战,都是先从顶层入手,杀死或降服敌人领主就算完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军队会有伤亡,但绝对不会屠杀佃农。占领土地之后,敌人手下的佃农就自动转变为自己的,所以你会发现日本的城堡只把领主自己家包裹进去,从来不管平民,而中国的县城往往都把很大一块土地包在里面,这是中日两国非常大的区别。

三国人口是日本战国的两倍,士兵官吏总数也是日本总兵力的两倍。以三国为参照物,如果设全日本战国等于半个三国,那么诸侯割据的日本战国,一份势力相当于几分之一个三国呢?织田信长起手一郡半,相当于全日本的二百分之一,套入岂不是全三国的四百分之一?要说兵力,800兵力,六百分之一,套入三国岂不是一千二百分之一?那么请问把四百分之一个三国视为县长还委屈谁了吗?明朝人口是日本战国人口的十余倍,理论兵力是日本战国的五六倍,设使全日本战国等于十分之一个明朝,明朝二级区划二百来个,你说日本战国一个势力单位算几级区划合适?设全日本战国等于中国两个省,那么文禄庆长为国长大战,应仁关原为省长大战,织田、武田、毛利、北条等相当于市长,其余大部分视为县长乡长,这很难懂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7
最开始是大佬掐架,地头崛起之后接着是村长斗殴,到了中期开始出现若干半国,一国级的大名,上升到了几千人级别,接近县级了,再后来国主级大名横行,主要势力基本都是占有两国以上的时候就是完全的县级,那个时候战争也就变成了万人以上,主要的代表就是崛起的甲斐武田,越后的上杉,近几的朝仓,三好,以及后来统一尾张进而进取美浓的织田,这些是正常的国主级,像北条,今川都是跨了三国以上的超级亲爹大名,随便一动员都是两三万军队。到了天正年间,有的大名就已经是接近省级的了,织田亲爹已经可以说是拥有相当于大明一个浙江省的实力了,占据整个近几,半个北陆和东海道,还在向西进军,总兵力接近二十万,光武士就上万。同时期的毛利也是小霸,除开守军能动员五六万人参战,北条很大,但是动员力不够,税率低很吃亏,尽管如此随便动员也是四五万。像织田干儿子德川,甲斐的武田,上杉等,都是一万到三万之间的实力,小诸侯都被吞干净了,呈现一副织田一个省长和其他一堆大小县长的局面。大魔王死后,丰臣基本继承了织田的底子,也是一个省长领着一堆大小县长,最大的德川转封关东以后其实可以算小半个省级了,关原之战光他一家,德川秀忠带了三万八精锐(最后迟到),家康和四男忠吉自己带了三万老弱,算上鸟居元忠1700,亲家井伊直政还有继承结城家的二男结城秀康,再算上留守驻军等等,光德川一家就八万军队了,都不用算上用影响力或者联姻结合的丰臣系大名,这种一家就直属八万军力(注意是直属!)的超级大势力,织田大魔王鼎盛时期自己本家也没有直属这么多军力,都是分出去的。所以到了后面,说是省级的战争也不过分,毕竟明朝人口也并没有太多,一个省能征召几万能战之兵也是正常的
第2个回答  2020-07-12
首先,明月大大说的是“日本战国前期是村长、县长们的械斗”注意,是“前期”!
第二,大多数国人对日本战国时代的了解来自于电子游戏,比如《战国无双》《信长的野望》之类的。而这些游戏收录的事件大都是在武田和上衫互殴之后发生的,也就是1553年之后的事。
第三,日本战国时代的公认年份为1467年到1600年(德川地位稳固)或1615年(丰臣家灭亡)。也就是说,游戏玩家们所认知的“日本战国时代”其实已经进入尾声。信长的成名战-桶狭间之战发生在1560年,离“战国元年”已过去了九十余年。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游戏不说日本战国初期的事呢?那时的故事不精彩吗?”事实上是:22个人在一个足球场上抢一个球,会赢得满堂彩。但是220个人在一个足球场上抢10个球,有多少人会看?
日本战国初期,很多事其实是各家臣互斗,然后篡权夺位,把老主子赶下台自己当老大的戏码(只能算宫斗,不到最后连械斗都不一定有),真要做成游戏的话,那也只能是《刺客信条》,无双割草想都别想。
所以,明月大大的话没错,只是与国人对“日本战国时代”的了解有偏差。
第3个回答  2020-07-10
日本战国初期,战争确实就是县长级别,甚至是村长级别。三五百人规模,的战争比比皆是。织田信长争夺家业和弟弟信行打,他自己也就五百来人。但随着几个强势诸侯的崛起,战争规模也逐步扩大,到了丰臣时期,战争规模已经能达到十万人参与了,这时候就已经变了,至少省长级别了。
第4个回答  2020-06-17
日本战国还真是县长级别的,主要是1万多人的战斗,绝大部分都是临时强拉来的农民而已,其中职业的军人也就几百而已,一个县那么大的地方,当时的生产力只够养活这么几百名职业军人。三国曹操赤壁之战号称80万军队,实际在20万左右,而主力是他的8万虎豹骑,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打100万拿着锄头的农民军只会赢不会输。跟中国的比,日本的怎么看都是县长斗殴。

当年明月曾说:日本战国时代就是县长互打,历史是否真如他所说?
日本战国时代 当年明月的意思是日本战国时代一个国就像县那么小,所以战国时代是县长械斗。他自己低估了古代县长械斗的惨烈程度,所以潜意识就认为中国人眼里,县长械斗和惨烈的战争差别很远。这时候,用规模上的相似就可以让中国人链接到“不严肃”的印象。可是事实上中国古代县长械斗也很惨烈,规模上的相似并不能链接到“...

我说日本战国时期就是乡村械斗有什么不对的
有些人(比如《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戏说 日本战国是县长、乡长、村长们带头打架,但实际上日本战国很有意思:日本战国的战争不乏村民参与的械斗,也有不少的大名(大诸侯)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比如,桶狭间合战、川中岛合战、姊川合战、三方原合战、山崎合战、贱岳合战、小牧·长久手之战、小田...

想了解一下日本战国时代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第十三章写到“说句寒酸话,日本历史中大书特书的所谓战国时代,也就是几十个县长或乡长打来打去的历史,更讽刺的是,最后统一县长们的丰臣秀吉,竟然是个农民”。我还记得有句话,具体记不清在哪一张了。原话大概意思是:日本战国时代最大的战争也只是几千人打来...

日本历史:日本战国时代名将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和织田信长三大王者谁才是...
在明朝那些事里面,当年明月说过一句话,日本完全将那算时期的武将都夸大了。日本所谓的战国时期在中国看来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非本人观点)

秦朝的军队和日本战国时代的军队谁厉害??
~~日本很少打大型战役~~不能跟秦朝动辄数十万大军、灭国更是百万大军相比~~而且火药武器初期时不如弓弩~秦朝的弩阵却是天下闻名的~!秦朝为统一之前时很团结的—商鞅变法给了秦人耕战之法、军爵制度~是世上最早的军国主义制度;日本战国时代的制度跟像是中世纪的欧洲~是分封制,各个大名都想着闹独立...

日本战国历史
严格说来,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

明朝值得一提的风云人物有哪些?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他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郑和 郑和是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因其七次下西洋而被人们所熟知。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