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悬赏!!!求一篇关于重钢的诗歌、文章或是红色经典故事。

RT
若采纳,有追加!

  当钢铁和诗歌走到一起

  经济在奔跑,诗歌在后退!
  这是中国诗歌面临的尴尬,也是诗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诗歌的圈子越来越小,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看不到伟大的诗人,只有心中盘旋许久的疑问----人民还需要诗歌吗?

  这个疑问,就象一条撵路的狗,一路追随着我,从青年到中年,从江北到重钢.

  回到重钢,坐在"重钢第二界钢铁杯诗歌朗诵会"第一排坐椅上,我立即感到是坐在了诗歌的身旁---重庆作家协会书记王青山主席黄济人副主席李元胜,市新诗学会会长杨山,市文联名誉主席陆起,市话剧团团长熊宗敏,市朗诵艺术团团长戏剧协会副主席王建武,以及<<重庆文学>>主编陆大献副主编万龙生黄兴邦...

  如此阵仗,如果在20年前,我看见他们肯定双脚发抖!

  现在我平静的坐在他们旁边,慢条斯理地喝着会议赠送的矿泉水.

  重钢方面显然很重视这次活动,也来了不少重量级的人物.党委副书记潘向宇还热情地和我握手寒暄,因为我是重钢培养的诗人.回到这里,我感到人民离诗歌很近.

  除了重钢,我不知道在中国其它地方还能不能看到对诗歌如此的器重.

  重钢会不会是中国诗坛的一个福音?

  朗诵比赛先是专家登场,让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艺术魅力.随后是重钢的选手,多是新鲜的面孔,其中潘宇和陈唐诗的表演让我感动.在回去的路上5次提到唐诗,把开车的陈睿秘书长都听烦了.但我一路上,心情比赚了一大笔钱钱还愉快.

  黄主席在发言时说:"当钢铁和诗歌走到了一起,我看到了刚与柔的和谐.希望重钢诗歌以后成为重庆的一个文化品牌"

  这么多年来,我在市场经济的大路上慌张地奔走,与诗歌背道而弛越离越远;但当我回到重钢,我感到有一根细小而坚韧的线,又把我拉了回来.

  我知道,今后无论我身在何处,飞向何方,我都是攥在诗歌手里的一只风筝,随时都可以把我从遥远的地方拉回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5
<<zhonghuashaonian>>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