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较好的形象气质条件和综合文化素质。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广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特别是电视播音工作者,其容貌、形象、气质、身材等因素就更为重要。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考生形象、气质等条件的要求相对也要高一些。对形象的基本要求是“上像”,气质的基本要求是不俗。整体形象上要落落大方,有亲和力。总之,考生通过各项考试要能够体现出较出色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潜质及可塑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内容与形式`:
专业考试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要进行初试面试和复试面试。复试通过之后,还需经过系学术委员会复审、终审,终审通过,方为专业考试合格。专业考试合格者,由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公室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合格通知书。收到专业考试合格通知书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有的考生由于不了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可能会把考试想象得很神秘或很难,其实不然。在具备了一定的基本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再了解、熟悉了考试的内容、要求、程序和方法之后,考试就会比较容易进行。专业考试共有五项:
指定稿件朗读
这项内容,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语音面貌、发声状况及基本的朗读能力。朗读的饿基本要求是清楚、顺畅、生动。指定朗读的稿件是在考场发给考生的一篇几百字的以叙述为主的短文。
主题讨论
这项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即兴表达的能力。根据临时指定的题目,提炼观点,言简意赅地进行即兴表述,同时,在讨论和辩论之中,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专业素质。
文学作品朗诵
诗歌、散文、小说片段、寓言等文学作品比一般叙述性稿件感情更为浓烈,情节更为曲折,形象更为生动,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通过文学作品的朗诵,主要是进一步考察考生声音的适应能力、变化能力、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这项考试的内容应该表现得更出色些,更完美些,更自信些。这项内容限时在3~4分钟以内,文字约在600~800字左右。
即兴表达
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指定内容的环节来进一步考察考生的新闻素质、新闻敏感和专业素质,让考生能够进一步充分展示其个性及特长。
回答主考提问
通过提问交流互动环节,进一步考察考生的全面素质,使考生能够有充分展示其个性和内在素质的空间。
这项考试的目的除了考察考生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以外,同时也为了考核其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题目涉及文学知识、生活常识、基本概念、时事政治、广播电视,问题基本上是在高中生的知识、常识范围之内。考察方式,或者是由考生随意抽取题目,或者是由主考随机提问。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录取原则:
1、艺术类本科专业在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并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招生条件的考生中择优录取。
2、录取专业时,专业志愿以考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时所填报的志愿顺序为准,无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第一志愿。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按高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成绩全国前3名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优先录取。
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3/4的招生计划,按照在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高考总成绩达到学校确定的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依专业考试成绩排名从高到低的原则,优先录取,专业成绩排名并列的按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剩余的1/4招生计划,按照在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专业考试成绩合格,高考总成绩达到学校确定的录取分数线情况下,依高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录取时,男女生分别排队,男女生录取比例为1:1
4、从2006年起,艺术类各专业录取时,考生的数学成绩记入高考总成绩中。
5、被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出有替考等考试舞弊行为,取消其录取资格。
怎样朗读指定稿件:
指定稿件朗读的要求是:清楚、顺畅、生动。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把握,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要求。
1、感受领先,以情带声!
从以往的考试来看,在指定稿件朗读时考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考生毫无感受、毫无表情地念,机械地、干巴巴地读,这种“朗读”充其量只能算是最低层次的“念字出声”,距离朗读的目的、考试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一个字不念错,一个结巴都不打也难以取得好成绩。朗读是朗读者对稿件内容的有感而发和真实态度、感情的自然流露。在稿件准备时,朗读者已对内容的主题、目的、基调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朗读时,要善于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去朗读,并且善于随着内容的变化,让自己的感受也相应地变化,再用变化的语气把这种变化的感受表达出来。句子内容不同、句子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不同,朗读者的感受和表达就应不同。带着不同的感受去表达,有声语言就容易生动感人。
2、“归堆儿”、“抱团儿”,清楚连贯
经常有的考生在朗读时或者一句一顿,或者是从头到尾不敢停顿,使内容既不完整,也不连贯,散乱一片,影响了内容的准确表达。朗读者可以通过划分小层次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划分小层次就是把一个自然段中内容联系较紧密的句子有机地组合到一起,表达时,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尽量读得紧凑、连贯。
表达的时候,注意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之间少停多连,句尾多扬少抑,“归堆儿、抱团儿”;而在小层次之间,注意用停顿、语气加以区分,这样读出来的内容就容易完整、连贯了。
3、重点突出,主次鲜明
朗读表达最忌“千篇一律”,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同样的轻重、同样的快慢、同样的虚实、同样的高低、同样的间隔,造成声音效果的单调、呆板、乏味。朗读者要善于随着稿件内容的变化和自己思想感情的运动,对于那些直接表现主题、目的、基调的词、句、段给予突出强调。强调可以用加重的方式,也可用停顿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快慢和抑扬的变化进行
排除杂念,全神贯注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有声语言艺术活动,它需要朗读者全神贯注。然而考场的氛围,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紧张。过度紧张会分散考生的注意力,使朗读不能顺利进行;还有的考生怕自己朗读不好,缺乏自信;有的想自己的声音如何,嘀咕自己语音、发音、噪音的“毛病”;还有的在想主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有的因偶然打个结巴,读走了一个音而懊恼不已,以致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读的内容。
以上种种,都属于杂念,这些“外抑制”会压抑大脑皮层对稿件内容的兴奋,会影响考生正常的朗读状态,影响表达的效果和考试的成绩。正确的状态应该是全神贯注于稿件内容,可以用思考内容来排除杂念的干扰。指定稿件朗读,同时也是检验考生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从容沉稳才是上乘素质的表现。
4、自备文学作品朗诵的应考
前面讲到的指定稿件表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的朗诵,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注意和把握:
深入理解、感受作品
拿到稿件先不要急于出声朗诵,而是精力集中地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两遍。因为未经仔细分析、理解、感受的出声朗诵,会形成先入为主的不准确的声音印象,它会对后面考试时的朗诵产生消极的前摄抑制。默读了一两遍之后,应能迅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再通过:
1、想主题——深入感受稿件主旨意蕴
2、想目的——明确朗诵的社会意义。朗诵是有目的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目的是朗诵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和意义。虽然是考试,但也要把其当成目的明确、意义不凡的传播活动。想一想朗诵的目的,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起考生本人积极甚至强烈的朗诵欲望。
3、想对象——建立积极的交流状态。朗诵除了是有目的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外,同时也是有明确交流对象的语言传播活动。结合具体的内容想一想朗诵接受的具体对象,有利于朗诵目的的实现并使朗诵生动可感。考生可以把主考老师当成自己朗诵接受的听众和对象,设想他们听到你的朗诵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他们将有什么积极的作用,等等,用以调动自己的感情和朗诵欲望。
4、想重点——找到主题的落脚点和与对象交流的共鸣点。任何作品的内容都不是没有主次、不分轻重的。朗诵者在进行朗诵准备时,还必须明确文章中哪些词、句、段、层次更重要些,哪些属于次要的部分。重点部分,理解、感受和表达时都要给予突出、强调。
5、想基调——把握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倾向。准备稿件的最后,还要想一想这篇稿件应以什么样的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倾向加以表达,是热情赞扬的,还是严肃郑重的;是说服规劝的还是严厉批评的;是深切缅怀的,还是深情回忆的……恰切的基调是朗诵的方向,把握准了总的基调,朗诵就象航标知道下的航船,有了方向
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动作感
文学作品是靠形象取胜的,这是它与叙述性、议论性稿件的不同之处。朗诵时不能“平铺直叙”,语言干巴呆板,而要善于绘声绘色和抒发感情。要做到这一点,朗诵者自己首先要心中有形象,心中起波澜,富于想象联想,并且敢于强调、敢于表现。当然,表达手段的运用和感情的抒发,一定要以朗诵者内心的真情实感为依据,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善于把握高潮
高潮即作品感情的至高点、凝聚点。文学作品的朗诵是要讲究高潮的。高潮也就是全篇的重点,是感情最为浓重之处,表达最为生动、震撼人心之处。朗诵者在预先准备时,应注意挖掘、设计、感受这感情的至高点,才能使朗诵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表达者在朗诵时切忌平均用力。善于控制感情和声音!
朗诵文学作品时,感情表达的幅度有时会很大,色彩也较为丰富,表达时要注意留有余地,避免达到极限。感情的酝酿可以充分些,但声音运用要收一些,特别是一些高亢、激越的句、段,更应注意以情带声,防止用声过高、过强。为了使这样的句、段的表达更为生动、贴切,要做好铺垫,调整好气息,一定要防止出现无感情依托的高声喊叫。这种情况在一些诗歌的朗诵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那种无真情实感的“以声夺人”、“以势取人”是不足取的。为了使感情的表达和声音的运用更有弹性,在朗读开始时起调不宜太高,并且朗诵过程中要调整好节奏:欲扬先抑、欲慢先快、欲重先轻、欲强先弱、欲放先收、欲高先低,反之亦然。
适当运用身态语言
身态语言是指除语言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语言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的作用。运用的原则是协调、自然、一致。副语言手段的运用对朗诵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而不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怎样回答主考提问:
考生在回答提问时应注意,首先要听清或看清题目,明确题旨,搞明白之后再回答。过去的考试中,有的考生答非所问,显然是没有搞准题目,给主考留下一个马虎的印象。二是要反应敏捷。有的考生在主考提出问题后,迟迟疑疑,犹豫再三,回答时又吞吞吐吐,给主考留下一个反应迟钝的印象。三是从容应对。有的考生回答提问时慌慌张张,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语无伦次,给主考一个思维混乱、语言不畅的印象。四是礼貌“脱困”。有的考生回答不上来主考的提问,就低头不语;有的东扯西拉,这些都不是明智的做法。而有的考生就处理得比较好,如“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中影艺校一时想不起来,您能再给中影艺校提一个问题吗?谢谢老师!”这样的回答既显得机智,又很有礼貌,即使答不上来,也会给主考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这个时候,题目本身能否回答出来似乎已经变得并不重要了。
怎样处理好专业考试与文化考试的关系?
学校看重考生的专业素质,但也同样看重考生的文化素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录取尽管是按照“文化上线按专业成绩高低录取”的原则进行的,但如果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再好,高考文化成绩却很差,上不了录取分数线也是枉然
所以,中影艺校建议有志于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青年朋友们还是要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化课的学习,争取高考考出个好成绩,这才是明智之举。当然,在高考之前几个月的时间里,拿出一点儿时间,同时也是作为学习之余的调剂,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相应的专业准备和练习也是可行的,对考试也是有益的。
专业考试是考察应试者是否具备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的基本素质,而不是考核成熟的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现实中,有一些青年朋友为了能考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甚至提前一两年拜老师,拿出很多时间、精力投入和参加各种培训班进行专业学习、训练。这种精神值得钦佩,但这种做法却不一定妥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